许世友比一位大将战功还高,却只授上将,许终生不作评论
幻梦人生
2024-12-13 09:10湖南
1955年11月29日,古都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大礼堂响起军歌声。
军歌声中走出八位将军,准备接受刘伯承元帅授予的解放军上将军衔。
走在最前面的一位,挺胸昂头,虎步生威,正是赫赫有名的“明星将军”许世友。
至此,一场许世友授大将还是上将的争论与传闻,终告尘埃落定。
许世友将军虽然略有遗憾,但他光风霁月,不慕荣利,总体还是很高兴的。
其实,在最终授衔方案确定前,一度有人传言,许世友能够跻身开国大将行列。即使是名单公诸于众后,仍有人说,以许世友的功劳资历,比十位大将中的一到两位都硬,为啥许将军落选了呢?
后来在他晚年,老将军的许多部下都问过他,是否意难平?老将军始终不予评论。那么,这其中真的有什么隐情吗?
一、许世友战功够不够硬?
55年大授衔,是我军历史上一件非常复杂、牵涉面非常广,等于给开国将领们设定军中天花板,因此,参考条件非常多,不能因为某一项特别突出,或者大家都非常推崇某一位将领,就给他评很高的军衔。
总的来说,55授衔主要参考三个方面的条件:战功、资历、职务。
许世友将军的战功自然是非常辉煌的。红军时期职务低,且不多说。抗战时期在胶东独立领导一个军区,把胶东打造成四出主力的全国模范根据地,胶东子弟构成的华野九纵(陆军原27集团军的前身),是威名赫赫的头等主力。
解放战争后期,许世友与谭震林指挥山东兵团,从胶东一直向西打,收潍县、下兖州、战济宁,几乎解放了半个山东。最亮眼的战绩,自然是济南战役,生吞十万国民党军,活捉王耀武。
这份战绩够硬吗?确实够硬,但要光凭这个就要挤进大将行列,恐怕成色还有点不足。
为了更准确、更客观地说透这个理,我们要找几个参照人物:
第一,粟裕。
第二,刘亚楼。
第三,陈士榘。
粟裕是开国十大将之首,坊间爱戴粟大将者,不乏将其排为无冕之帅的,甚至有的人爱戴过度,还说什么粟大将足可力压大十元帅中的谁谁谁,客观地说一句,粟大将没评上元帅,是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此事又是55年大授衔的一大公案,可以单独开一篇文讲叙,本文就不再多说了。
单说粟裕的战功,在十大元帅之中足可与彭、林、徐诸位匹敌,九位开国大将的战功,与粟相比都相形见绌,这是无可争议的。
所以,以粟大将为参照系,无论战功还是职务(许上将在华野是粟大将的下级),许世友要评大将显然不太够格。
那么比不过粟裕就不能评大将了吗?也不全是这样,否则另外九位大将就都不太好说了。
再看战功近似的两位,刘亚楼和陈士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