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同志生于广东潮安,他自幼追求进步、向往民主,对于封建主义恨之入骨,八岁时,他开始入学读书,因为平时勤勉、刻苦,所以成绩一直非常优异,1945年,他顺利考入中山大学进修,期间受红色思想感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左翼分子。
解放战争爆发后,林若在中共中山党委的安排下,数次领导、组织学潮运动,利用舆论武器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声援解放军。此举很快便引起了国民党中山县政府的注意,其随即派遣特务前往中山大学,意图抓捕林若,好在林若比较机敏,他提前察觉到了危险,遂在同志们的掩护下秘密逃走,转而前往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工作。
1949年,陈赓将军率领数万解放军由湖南进入广东作战,林若当即主动请缨为陈赓担任向导和参谋,最终顺利帮助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进而解放全粤。建国后,林若被就地安排到中山县担任土改队长,任期内,他惩治了大量土豪劣绅,并将收缴的不法田产、财产全部分给穷苦老百姓,让耕者有其田。
60年代初,林若因功升任东莞县宣传部长,1966年,他又被擢拔为湛江地委副书记。此时的林若刚刚四十岁出头,正值壮年,他满怀远大志向,想要在湛江做出一番不凡的政绩,可让他万万没想到是,就在他上任三个月后,动荡突然爆发,他随即受到政治风波的牵连,被革职下放,在基层农场足足劳改了五年时间。
一直到1971年,林若在广东省委的帮助下,这才重新返回政坛,在某党政官媒担任党委副书记,动荡结束后,他重回湛江地委担任书记、革委会主任。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在广东试点推行,林若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发展的“风口”,于是他立即因地制宜,推动湛江建设市场经济,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便让湛江迅速崛起,成为“珠三角”核心城市。
1982年,林若进入中央党校进修,同年下旬他被擢拔为广东省委书记,兼任中央委员,他继续推行改革政策,集中资源建设深圳、广州、湛江、珠海、汕头等地,由此创造了海量的经济红利,惠及数千万老百姓。除此之外,林若还一直关心着广东的农业发展,每至春夏时节,他都会到粤东、粤北山区考察,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大家的难处,想方设法解决农业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林若每次下基层都力求低调,从来不摆架子、讲排场,吃饭的时候,他也和老百姓一样用粗茶淡饭果腹,拒绝接受当地干部的宴请。农民们对林若很是爱戴,经常给他送各种土特产,而他从不占农民的便宜,每次都按照市场价格付钱,这也算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1991年,林若因为身体原因主动选择退居二线,将省委书记一职让给堪当大任的年轻干部。1998年,王光美同志到广州出差,她素闻林若公正廉明,不禁心生向往之心,于是便想和林若见上一面,但林若此时已经萌生隐退之心,不想接见任何访客,所以委婉拒绝了王光美。当王光美并未因此“死心”,她竟不请自来,径直前往林若的住处探访。
林若当时住在番禺一个破旧的干部大院,他平时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几乎不出门,在家里养花种草、读书打发时间。林若是个很节俭的人,他的衣食住行与普通人无异,他家里的家具也都是二手货,有的地方甚至还打着补丁。这深深震撼了王光美,王光美由此赞誉林若是“当代海瑞”,威名有余,林若则谦虚的表示,自己只是尽了应尽的义务罢了,不值得如此夸赞。
2004年,林若彻底退出政坛,晚年他时常回老家省亲,在祖宅中过着安然自在的生活,平时喂喂鸡、钓钓鱼聊以自乐。2011年,林若被查出患上了严重的老年病,他随即被紧急转移到广州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2012年,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自知时日无多,于是提前写好遗嘱,详细交代了身后之事。当年10月初,他不幸病逝,时年八十九岁,广东省政府随后为他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并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广州革命公墓,让他长眠于青柏翠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