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继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是位旷世智者,他的一言一行一文都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其处世哲学或者说处世之道,可以概括为“三不”一一
(1)不困于名利
先秦诸子时代,当所有人厮混名利场时,只有庄子在野外淡定地玩泥巴。凭庄子的才华和能力,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做个官,也能混个中产,衣食无忧,可他偏不,为什么要为了区区一点生活费屈从?他安贫若素,靠编草鞋赚点稀饭钱,家里时而揭不开锅,一家人没少挨饿。但庄子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依然幽默着乐观着。可以说,他是当时世俗的得失欲和功利心唯一的超越者。
庄子和惠子是很要好的朋友,惠子做了梁国的相国,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是要取代你的位置。”惠子听后惊慌失色,连夜派人把庄子从城里找出来。
庄子知道惠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见到惠子说:“有一种鸟,不是梧桐树不停留休息,不是醴泉的水不喝,不是竹子做的食物不吃。有一只猫头鹰叼着一只死老鼠,看到它飞过来,以为是要抢这只死老鼠。”
相比于梁国相国的位置,庄子更看重的是朋友之间的情谊。
大千世界,利来利往。凡人看重名利,也困于名利,终日纠结困惑。而境界高的人,参悟了人生的本质,明白人生就是一场红尘修炼,汲汲于名利,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只有对名利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追求内心的丰盈充实,让灵魂更加纯净,才不会为名缰利锁所束缚,才会拥有简单纯粹的自由。
(2)不患于得失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天,庄子正逍遥自在地在濮水上钓鱼。楚王派了两个大夫找到他,毕恭毕敬地说:“想要用我们国家的事劳烦先生您啊!”话说得很客气,也很委婉,就是想要请他出山做楚国的相国,辅佐楚王。
庄子手拿钓竿,眼睛盯着水面,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都三千年了,楚王还把它包上,藏在盒子里,放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愿意死了留下骨头被人供奉膜拜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呢?”
两个大夫齐声回答;“当然是愿意活着在泥地里爬啊!”庄子说:“那好吧,你们请便吧,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活着吧!”
人只要活着,只要有选择,就会存在得失。这是避免不了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多数时候,人的烦恼都来自于纠结得失。总是在权衡利弊,希望以最少的付出赢得最多的回报。期望落空后,又百般痛苦。于是,患得患失,内心难以平静,很难感受到幸福。而真正的智者、高人,都拥有一颗平常心,无论得失,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好事,从而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安然自在。
(3)不忧于生死
庄子既以生为善,又以死为善。妻子死了,庄子却盘腿坐地,敲着瓦盆唱歌,脸上无半分悲伤。前来吊唁的惠子看不下去,当即责问:“你的妻子为家操劳一生,不离不弃陪伴你一生,如今她年老身死,你不哭也就罢了,为何还有心情唱歌?实在令人费解!”
庄子却一脸平静,振振有词地回答:“刚开始,我的确很难过,我和她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相濡以沫,生死相依,情深义重。而今她离我而去,我怎能不痛苦、悲伤?可是细想起来,在她出生之前,世上本来就没有这个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天地间,就像四季更替一样自然而然。想她现在安睡在天地的大房间里,我若在旁边哇哇地哭泣,实在太不明生命的演变过程了,所以我不哭。”
在庄子看来,生与死都是自然常态,无所谓得与失。我等凡夫俗子,终究难以领略庄子的智慧,痛苦悲伤自然也就在所难免。
【作者简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县文旅广体局退休干部,文学、文史爱好者,码字笔耕近半个世纪,小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