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亲率大军,开始了由南到北大扫荡。
短短数年,赵匡胤的宋军逐一征服了位于南方的十国,结束了南北割据分裂的局面。公元964年,南征大将攻下后蜀之后,拿着地图对赵匡胤说到,四川收复以后,可以考虑继续南下攻下大理,收复云南。
赵匡胤盯着川滇地图,沉思良久。最后,用手中把玩的一把玉斧,沿着宋朝与大理的边界,顺着大渡河划了一条线,“此外非吾有也”。从此以后,宋朝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再未踏入云南一步,历代宋朝帝王也没有哪一位对大理动过心思,作为宋朝的藩属国,大理国存续三百三十年之久,最终被蒙古人忽必烈所灭。
那么,赵匡胤作为一代明主,雄才大略,能一口气吞并南方十国,为何对偏居西南一隅的大理手下留情呢?从赵匡胤的角度思考,最少有以下三点,使他停止了继续南下的脚步。
首先,大理国由来已久。唐末,地方群雄并起,大家占山为王纷纷建立诸侯国的时候,大理国就早已存在,它并不是唐末乱世中分裂出的割据政权,早在初唐时期,在南诏国之后,由段氏家族建立的独立国家。期间,唐朝几代帝王欲消灭大理,发起了多次武力征讨,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所以,眼下,赵匡胤不愿在这件事上耗费过多的精力,他怕陷入其中而影响下一步北征的计划。
其次,宋朝一统天下的重点在北方。契丹和后汉在北方的实力仍在增长,燕云十六州的影响牵动着所有汉民族的神经。赵匡胤认为,只有迅速拿下北方领土,击退外族入侵,才是目前时局里最重要的一步棋。所以,他要积聚力量,做好充分准备,收复北方失地。事实证明赵匡胤这一战略是正确的,只是后来他早逝,影响了北征的战略步伐,以至于辽国趁势南下,步步紧逼,最终,把北宋推向死亡的边沿。
第三,对大理缺乏必要的了解。宋朝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的,宋朝的决策者们十分了解,包括后周在内的五代十国的基本情况,各家的军事实力、皇室情况、地方的复杂性等等,基本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唯独大理不同,它已独立存在多年,与正统王朝割裂已久,中原王朝并不十分了解大理国的详细情况,包括军事实力、政权情况、地理位置、人文状况等等。所以,只有把它作为遗留问题,留待以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