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华区天府熊猫塔。张海 摄
位于成都锦江区的安顺廊桥。张海 摄
武侯祠图据武侯祠博物馆网站
成都,不仅以诱人的美食、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和悠闲的生活节奏闻名遐迩,更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名故事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成都市12个市辖区的名字,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传说和故事。
锦江区
锦江区,源于“濯锦之江”(锦江)的历史渊源,蜀汉谯周《益州志》记载:“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胜于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锦江区,是成都市区(市)县中唯一与母亲河同名的区,传承着成都这座城市因水而兴的文化基因。锦江区华兴街劝业场1909年落成,跻身全国四大劝业场,成为四川首个集中商贸的大型商场,开启了成都现代商业模式,成为全川现代商业发源地。如今,这里有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太古里商业区,也有大慈寺、悦来茶园等历史文化名胜古迹。
青羊区
青羊区,为清代少城(满城)地域,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青羊区是在原成都西城区基础上组建,聚集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金沙遗址、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琴台路等。青羊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大量游客。
武侯区
武侯区,历史上为古蜀国地域;秦时属蜀郡,三国时属蜀汉益州蜀郡成都县;因域内蜚声中外的武侯祠,而被命名为“武侯区”。“武侯”之名来源于诸葛亮的封号及谥号。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依照刘备遗诏,鞠躬尽瘁辅佐刘禅,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去世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尊称其为“武侯”。
区域内有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还有望江楼、华西坝等文化遗迹。
成华区
很长一段时期,成都为成都县、华阳县共治格局,“成华”之称谓,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行政区划。直到1990年10月,成华区建立,辖区范围正好在之前的成都县和华阳县交界区域,其命名完美诠释了历史与现代的交汇融合。
据成都市政府1990年7月18日发布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成华区名缘由》,“成华”之名有两层意思:一是“成华”指代成都、华阳,是原成都县、华阳县名称的简写;二是“成华”一名内涵丰富。古文中“华”又与“花”字相通。“成华”既有“成都之花”的期许,也蕴含“成都现代工业精华之区”之意。
金牛区
金牛区,名字源于境内的金牛坝。据唐《括地志》记载:“昔秦欲伐蜀,路无由入,乃刻石牛五头,置金于后,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遗蜀,蜀候贪信之,令五丁共引牛,堑山堙谷,至之成都。”相传,秦国为灭蜀国,以“牛能拉出金子”的谎言迷惑蜀王,想借修道直通成都。蜀王果然中计,修路运回石牛后,发现被骗,便将石牛弃于成都郊外。《华阳国志·蜀志》也有同样的记载。相传蜀王置石牛的地方,即今金牛坝。1960年,成都郊区更名为金牛区。
青白江区
青白江区于1960年设立,因境内青白江而得名,最初辖弥牟、华严、大同3个公社。2017年7月,青白江区被正式纳入成都中心城区。
新都区
公元前七世纪左右,蜀王开明氏在此营建了开明王朝的都邑。为有别于杜宇氏的旧都,新建都邑遂名为“新都”。解放后,新都县属温江地区。1983年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新都成为成都市的一个郊县。2001年11月15日,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
温江区
温江,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发源地。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设置温江县,属益州蜀郡。温江名字,与江安河有关。1949年后为中共温江地委、行署所在地,1983年划归成都市管辖。2002年4月撤销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
双流区
双流,古称广都,西汉置广都县,隋仁寿二年(602年)置双流县。“双流”来自于封建时期的避讳,据《太平寰宇记》载,“双流,本汉广都,至隋,避炀帝(杨广)讳,改为双流,在二江之间。”
至于为什么改为“双流”,系取西晋左思《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的意思。
郫都区
郫都区,古称“郫”,其得名历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是因境内郫江(今成都都江堰内江)而得名。在古史传说中,“郫”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两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
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以郫邑为郡县,称郫县。2016年,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
新津区
“新津”地名的由来与渡口有关。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犍为郡守李严凿开天社山(今修觉山临江处),开辟了新渡口。后来在这个新渡口旁,逐渐形成了集市,民间称之为“新津市”(这里“市”为市集之意),“新津”即为新的渡口。北周闵帝元年(557年),朝廷以“新津”为名,在此设县,县治设在六门水(今邓公场附近)。自此,“新津”作为地名正式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龙泉驿区
龙泉历史悠久,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宋朝改为灵泉县,属成都府。元时设陆路驿站。明代改称“龙泉”,于此设驿站,始称“龙泉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综合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