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潮澎湃,中国版图上,一条条黄金通道加速铺展,一座座开放桥头堡拔地而起。东部工笔精雕细琢,西部写意连点成线,中部起笔勾勒成脊,东北落墨厚积薄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优化,进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阶段,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作出进一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

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开放的内涵正在刷新,书写着新时代的“诗和远方”。风好正是扬帆时,“中国制造”出海走向全球,“世界制造”涌入中国市场,共享中国开放机遇。

东部

经济区域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强先导

雁阵效应

带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5月,中国-厄瓜多尔自贸协定生效。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北京自厄瓜多尔进口玫瑰达13.6万枝。安第斯高地的鲜艳玫瑰离开枝头便与时间赛跑,迅速通关后,最快72小时就能进入北京消费者家中,此时这份来自拉美的浪漫未减丝毫“颜色”。

2023年,东部地区贡献了全国52.1%的生产总值、79.4%的进出口总额。今年前10个月外贸榜单中,东部省份占据前十位中的过半席位。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耀眼的明星。作为“领头雁”,东部地区强化开放先导地位,带动中西部、东北和内陆沿边地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产生“雁阵效应”。

先行先试作好示范

东部沿海地区在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制度型开放上持续发力。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部署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其中,东部地区实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全覆盖。去年,我国在诸多自贸区、自贸港之中选取先进,进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6个试点花落东部地区的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和海南。

以首都北京为例,一年前,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在努力构建高标准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北京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发布会上介绍,“北京探索”充分彰显开放力度,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两区”建设以来,北京累计落地全国突破性政策近60项,向全国复制推广创新经验案例40余项。

先导地位的巩固绝非以往经验的复制,东部各省份因地制宜练“内功”、拓“外联”。

布局新产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将“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抓手,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开辟新市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进出口总额“头羊”,广东省今年印发《关于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要定向开拓海外重点市场,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挖掘非洲等潜力市场。

辐射带动协同发展

作为“领头雁”,东部地区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也在辐射带动其他省份的开放步伐。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在首都北京的辐射带动牵引下,“一核两翼”良性互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不断走深走实,三地自贸区、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开放平台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区域内乃至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加速形成。其中,雄安新区城市的框架已经基本显现,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取得实效,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2200万标箱。目前,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站上10万亿元新台阶。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扎实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此外,我国东部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多个区域增长极和京津冀同频向前,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携手唱响开放先导强音。与此同时,深化东中西部协作的文章越做越实。东部省份完善出海通道,以物流大通道、大枢纽辐射带动内陆省份。拥有多个沿海良港的浙江、福建等地,已经实现了陆海通道联通。宁波舟山港是中国超大型巨轮进出最多的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舟山港港口衔接能力不断增强,正在构建以港口为中心,铁、公、空、水四路并进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拉动沿线省份补齐开放短板。

中部

经济区域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探新路

以“制”取胜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作为中部地区“空中出海口”,每天凌晨1时到6时,平均有100架次飞机停靠。在75万平方米的转运中心,数十万件快件会在5小时内完成卸货、分拣、再次装载,实现“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

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中部六省是国之“脊梁”。然而,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地区一度被认为是对外开放的“洼地”。随着不断畅通开放通道、升级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中部地区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数据显示,近10年,中部地区年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达到12.7%,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年前的约3%上升为2023年的8%左右。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

9月9日,在华访问的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赴长沙,为首批马达加斯加输华羊肉剪彩。当时,历经36小时,首批900多公斤马达加斯加草地山羊肉产品运抵长沙,这是中国首次从非洲进口羊肉产品。

近三年来,湖南对非贸易年均增长23.1%。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的经贸合作平台,也是湖南第一个国家级、国际性对外开放平台。在全国各自贸试验区片区中,长沙片区是唯一将对非经贸合作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的自贸试验区片区。

中部省份还“借道出海”,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湖南和海南今年频频“同框”:湘琼先进制造业产业园落地海南,湖南制造业头部企业走进海南。自贸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在海南自贸港建“飞地”,湖南可以构建面向东南亚、中东等重点海外市场的“前店后厂”模式,有效解决湘企进口成本高、出口时效低的痛点。

中部六省大力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完善内贸流通体系,加快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以“制”取胜破解障碍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中部六省以“制”取胜。

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要通过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持续推进制度集成创新。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已有4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2012年,郑州获批国家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试点之初,郑州有一组测试数据,309个报关清单,36个人,申报了7天。为改革破题,郑州在全国首创“1210”海关监管模式。现在,河南跨境电商通关每秒超1000单,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的不到400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2371亿元,年均增长25.5%。该模式为全球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贡献了“河南智慧”。

另外,数据显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形成192项制度创新成果,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5%的进出口份额。湖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325项制度创新成果。

中部省份从以前的“跟随者”,争当内陆更具竞争力开放高地建设的“探路者”,积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用改革创新的“钥匙”,打开开放新路。

西部

经济区域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掘潜力

加速发展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在中国西南,广西北部湾畔,重庆火锅底料、宁夏枸杞、广西螺蛳粉、新疆坚果等西部特色产品通关出境、远销海外;在中国西北,新疆天山南北,大宗矿能产品、通信设备、机械零部件、农产品等走出国门、直抵欧亚腹地。

总面积占全国七成的西部地区,土地广袤、深居内陆。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黄金丝路,西部地区北上西进、南下东出,通达四海八方,从开放末梢走到前沿。

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7%。新时代,西部地区掘潜力、闯新路,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跑出加速度,开创了开放新局面。

新通道填补空白

西部地区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然而山重海远,时至2016年,货物出海仍要借助长江,出口面临“舍近求远”“西货东出”的局面。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出海通道的空白正在加速填补。西部陆海新通道从重庆起笔,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翻山越海,通达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

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形成了贯穿西部的“国际贸易大通道”。通道开行之初的货单上,货物不足50种,主要是汽配、建筑陶瓷、粮食等。如今,货物已涵盖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机械、医疗器械等数十个大类的近千种产品。

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达2.9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出全国整体3.6个百分点。其中,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额5137.9亿元,同比增长15%。昔日西部地区道阻难行、山高路远,如今货通天下、人气兴旺。中欧班列向西穿越山岭戈壁,长江黄金水道向东贯通江海,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绵延繁盛。条条通路,宛如金丝走线,打通了通江达海的开发开放之路。

口岸经济串起明珠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中欧班列驶出国门,向西疾驰;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来自东南亚的芒果通过“绿色通道”入境后发往全国各地;云南最南端的磨憨口岸,来自山东、安徽、广东的货车有序通关。

我国西部地区与周边10多个国家接壤,孕育出有无限生机的口岸枢纽,成为西部开放新标识。敞开开放之门,是西部口岸发力的方向。今年4月10日,23吨林芝苹果通过西藏西南部的吉隆口岸,出口至尼泊尔,西藏本地水果实现首次出口。一个个“首次”都将演变成“无数次”,让西部开放不断涌动新活力。

西部口岸连珠成串,成为开放格局中的璀璨明珠,凝聚着口岸经济新气象。“快速通道”验放模式、“边检登轮码”网上申报、“数字口岸”建设等,系列举措助力口岸货运通关高效顺畅。

口岸地区不仅是开放门户,更要不断释放口岸经济溢出效应,实现从“通道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完善沿边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边境合作区,新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在跨境金融领域进一步突破,在邻国货币现钞调运、吸收离岸人民币存款等领域创新出招;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东兴产业园区按照“一区多园”和“园中园”模式,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昔日驼铃络绎不绝、蹄轮交错于道,已经在新时代成为阵阵鸣笛声、呼啸穿行。西部在我国开放版图上落笔遒劲。

东北

经济区域

(辽宁、吉林、黑龙江)

再突破

换道超车

产业转型促内联拓外通

“WelcometoHarbin!”为迎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黑龙江哈尔滨组织出租车及公交车驾驶员集中培训,强化外语交流能力。今年冰雪季,亚洲各国和地区有意愿来黑龙江旅游的游客数量激增,越来越多“洋面孔”活跃在中国东北。

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地区致力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以东北亚为重点形成东北高水平开放新布局,实现对外开放再突破。

三省一区内联外通

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东北地区向北与俄蒙接壤;向东与朝鲜半岛相联,与日韩隔海相望;向南通过辽宁沿海连接太平洋,与亚太国家和地区沟通紧密。除东北三省份,内蒙古蒙东地区5个盟市被纳入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实施范围。

促内联,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融,“三省一区”完善高速铁路网,推动普速铁路建设,提升通道运输能力;完善高速公路网,畅通省际干线公路网络;建设现代化机场群,加快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拓外通,“三省一区”合作共建海陆大通道,推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外开放运输能力。

12月的东北,已披上冬日盛装。在辽宁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满载滑雪板、滑雪鞋等冰雪装备的中欧班列装车完毕,发往欧洲。班列沿线已设立汉堡、杜伊斯堡、法兰克福等10个境外枢纽站,今年前11个月,“冰雪经济”产品出口至欧洲20余个国家、50余个境外城市。

东北地区海陆大通道正在加快共建。通道以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沿海枢纽港口为海向支点,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经济中心城市为内陆口岸枢纽和货物集结中枢,纵贯我国东北地区;以干线铁路为核心载体,连接沿海枢纽港口和陆路边境口岸,构建联通全球的互联互通网络。

独行快,众行远。内联东北,外通世界,“三省一区”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展现新气象。

向新产业要开放动能

作为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东北传统产业基础雄厚。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这片广袤的土地已历经沧桑巨变。然而,东北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亟须“破圈”,产业模式以重工业、传统制造业等为主导,高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需迎头赶上。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视察时首次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东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通过“赛道转换”,实现“换道超车”,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以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全面振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吉林省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6%;黑龙江省提速构建向北开放新高地,进出口总额首超1500亿元;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除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外,电力、稀土和多晶硅等产业也持续壮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冰雪经济已成为东北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东北的对外开放注入了全新动力。昔日的“寒地”正在逐步蜕变为开放的“热土”,书写着东北再突破的辉煌与希望。

本版文/本报记者高语阳李岩董鑫孟亚旭

统筹/徐锋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