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基本没有退休金制度。他们养老的主要方式,是在任期间多挣钱,然后到老家买地,将来退休或者卸任之后,回老家当大地主,让子侄、家族经营地产而生活。退休时,朝廷可能一次性给予部分补助,或者赐予用于养老的田地。
此外,古代一般七十岁退休,大部分官员如果愿意的话,基本可以干到老死。比如明朝张居正58岁死在任上;清朝大臣刘统勋、刘墉父子都是以高龄(75岁、85岁)死在任上,不存在退休的问题。明朝内阁首辅严嵩,因为是被罢官回家的,回家之后衣食没有着落,一度乞讨为生;徐阶在松江早早置办了大批地产,用于退休之后的养老;高拱田产不算多,但是确保其基本生活也没有问题。
至于基层官员,在任期间如果没有置办下足够的家产的话,退休之后恐怕日子不好过。唐朝杜甫从工部员外郎任上退下,生活无着,只好依靠朋友的接济。明清时期,基层官员退休后家里实在太穷的话,根据个人申请,“有司月给米二石,终其身”。清朝基本按照明朝退休制度执行。——不过,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这种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其实是很值得怀疑的。总的来说,普通官员的养老主要还是养儿防老、置办田产养老、在任期间攒够钱养老三种方式,都是以自力更生为主。
养儿防老晚清时期,《官场现行记》《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谴责小说中,都有候补官员贫寒的描写,甚至有官员因为穷而自杀的情况。候补官员拼命谋差,谋道差使的官员则狠命地捞钱,这些卸任之后,攒下的钱就够其养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