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我们最熟悉的中国朝代,那肯定是大清王朝。
这不仅仅是清朝离我们比较近,而且更多地是从小就在各类的清宫剧伴随着我们成长,从最早的《还珠格格》到近些年比较火的《甄嬛传》等等。
我们可能看到的是康乾时代的“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等等。
这些正如我们戴逸曾经说过的
“康雍乾时期是社会发展程度高、经济文化繁荣、民众安居乐业的盛世,它远超汉唐时期盛世。”
但是英国人马嘎尔尼揭露康乾盛世谎言,老百姓骨瘦如柴,仅比乞丐稍微好一点。
他们来了
在1793年也就是咱们乾隆五十八年,英国第一次成功派出出访中国大清王朝的马戛尔尼使团,他们借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进入中国,试图通过与清王朝外交谈判,打开中国市场。
此时的英国已完成完成“光荣革命”百年有余,也率先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他们带着近600箱英国国内最新的各类产品,包括各类天文仪器、图书、战船模型、蒸汽机模型等等,协同天文家、数学家、地理学家等近两百人,进入了这个马可波罗记录下的黄金满地,人人绫罗绸缎的国度。
使团经过乾隆皇帝特许,不用从当时中国唯一开放的广州口岸进京,而是直接从海陆乘船到天津进入,在一路上都被下旨优厚予以补给。
在路上他们近乎没有看到,马可波罗笔下的繁华热闹,熙熙攘攘的街区及高大巍峨,金碧辉煌的宫殿,多的是粗布遮体,瘦佝蹒跚的人们。
更加让马戛尔尼使团成员惊奇的是,对于他们进京路上,有清朝派往自己使团的中国人,都是被当地的关于无偿地征用的,这些人被清朝官员如同奴隶般使唤,确实像猫一样顺从。
在他们进入天津时候,清朝的欢迎仪仗队,所展示的大清最早战力,还不如他们几十年前的冷兵器。
他们当时不肯跪
经过数月的旅程,使团终于到达了北京,但被告知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要求他们带那觐见。
在期间,大清朝的官员对他们这些“洋夷”进行礼仪培训,其中一条就是要求他们对乾隆皇帝施行三跪九叩大礼,但是英国使团认为他们是进行国家间的平等交往,不应该如此。
但是,在当时大清官员包括乾隆皇帝在内人们的眼中,认为
“我乃天朝上国,尔皆四方蛮夷”,各
国觐见使团都应匍匐在大清皇帝脚下。
为此,双方争论好久,最终于乾隆皇帝降低其使团的待遇规格,英国使团以单膝跪地(当时英国臣民对于英王最高礼仪)觐见乾隆皇帝而结束。之后,英国使团作为万邦来祝贺乾隆皇帝80岁盛宴的配角,完成了“觐见”。
当清朝皇帝官员人们这些“洋毛子”贺寿已经完成,想是该回到他们万里之外的弹丸故国。马戛尔尼在懵懂中向乾隆皇帝提出,两国建交,并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双方设立使馆、确定贸易税率等六项要求。
这些被当时清朝的乾隆皇帝认为蛮夷痴心妄想,并全部予以驳回,清王朝和英国的第一次“平等”外交失败了,但这次会见却也是将两国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影响。
后来我们跪了
这次的出访对于英国来说,华夏不再像是马可波罗所写的那样,繁华强大形象,有的只是君臣一味地“夜郎自大”,国家政权专制愚昧。
除了少数达官贵人绫罗绸缎外,大多数中国人过得如同乞丐,国家军事也仅是停留在上世纪的“冷兵器”时代。
可能比殖民前的印度稍微好点,但是没法同大英帝国相媲美。
对于当时清王朝这次英国使团的来访,仅仅是一个不知礼仪,高傲蛮横的弹丸小国的朝觐。但是,对于今后的中国来说,可能错过了和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谋求共同发展的机会。
在这个“康乾盛世”杏黄大旗下,天朝上国的美梦还没有醒来,在乾隆庆祝80大寿,四海升平的时候,占人口大多数的贫困百姓,过得是入不敷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日子,中原地区已经是流民遍地,民变四起。
可惜这个梦也没有做的太久,就被这个
“高傲蛮横的弹丸小国”
敲得的细碎。
追忆往昔,我们可能证明不了这康乾盛世远超汉唐盛世,马戛尔尼使团看到的或许有一斑窥豹的嫌疑,但是从后面史料上,我们可以证明这康乾盛世之后留给清朝百年的屈辱和眼泪是真正的。
如果当时真是盛世,为什么在之后的半个世纪,大清王朝就被西方国家远渡重洋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以至于后来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呢?
对比历史学家给出的盛世定义,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华、文化繁荣,军事强大及百姓安居乐业,但是这康熙盛世做到这些了吗?
它有汉武时期,封狼居胥、马饮瀚海的开疆拓土吗?还是有贞观之时,万国来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呢?
答案是都有没。
在政治上,它是登峰造极的君主集权下贪腐盛行、横征暴敛;在经济上,它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文化上,它是“文字狱”此起彼伏,绞杀着动辄九族,流血万人,军事上,和南部小邦打的难舍难分,到后面把祖宗的300多万领土丢了。
现在我们强起来了
时间回到现在,我们国家强大、经济发达、文化繁盛,人们安居乐业,闲暇时候可以说说陈道明的康熙英姿飒爽,焦晃的乾隆绘声绘色,
但我们应该知道那时候像我们一样的百姓还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有时候还会饿殍遍地,易子而食。影视剧和“专家”给的或许仅仅是“娱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