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30岁就被誉为川中名将。他思维敏捷,善于学习,加上在俄罗斯伏龙芝军校进修,学贯中西,军事指挥能力堪称近代翘楚,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朱、彭、林。

然而,纵观刘帅几十年军旅生涯,有一个奇特现象:只要调到机关担任参谋长,军事才能就受到压制,放出去独当一面就战绩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是在南昌起义中担任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参加南昌起义之前,刘帅在护国、护法、讨伐吴佩孚中均表现出色,战功赫赫。1926年5月,他经过反复研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期间担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7月,鉴于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前委任命他为八一南昌起义参谋长,负责起义的组织和策划。从起义本身的组织来说是成功的,4个小时解决战斗,胜利夺取南昌城。

然而,由于受左倾冒险主义影响,起义限定在城市,3天后部队南下,连续遭遇挫折,最终全军覆没。南昌起义存在先天不足,一是在大城市开展暴动,无法摆脱敌强我弱的局面。二是南下路线存在重大风险。起义军想要重新占领广州,获取苏联援助,开展二次北伐,结果一路上遭到敌人连续围攻。作为参谋长而非决策者,刘伯承想要在中央既定方针下发挥更大作用是很难的。起义失败后,刘伯承被撤掉了参谋长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是红军时期担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刘帅从苏联归国后进入苏区,先任红军校长后是军委总参谋长。在刘帅能够充分发挥谋略和力量的前提下,他的作用是突出的。1932年10月,他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四次与前三次有一个显著不同,就是打运动战取胜,这是刘帅的强项。第五次反围剿,刘帅因得罪李德被贬为第五军团参谋长。

在苏区担任总参谋长两年,刘帅尽量保持低调,却被洋派的教条主义作为军事上的依靠,处在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的特殊位置,指挥才能被“短促出击”等肤浅战术消耗,也受到本土派将领的抵制,作用发挥受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次是三大主力会师后担任总参谋长。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陕北会师后,刘帅再次担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在此期间,发生了西路军祁连山全军覆没的重大历史事件。虽然组建援西军,刘帅亲自指挥,但是由于组建时间太晚,未能及时增援,教训也是惨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析刘帅三次担任参谋长的经历,可以清晰发现一个现象:刘帅担任参谋长期间,均受制于路线影响。作为一名纯粹的军人,他主要负责军事指挥,无法置身政治斗争的世外。

刘伯承也由此成为人民军队中唯一两次被罢掉总参谋长职位的“倒霉人”。延安整风期间,他曾信手写下:“三参总戎幕,一贱两罢官。脑汁贫且病,匆匆已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执掌领导权后,刘伯承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充分肯定,在各个历史时期战功卓著。

一是长征突围开路先锋。

突破湘江后,刘帅恢复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这是刘帅在红军队伍里第一次获得直接军事指挥权。部队落到刘帅手中,一下子就活了。

他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用兵不拘一格,堪称神笔。指挥干部团强占皎平渡,保证全军安全北渡金沙江,为全军开路。最重要的是,他在北渡金沙江后担任先遣队司令员,组织彝海结盟,彰显了军事和政治素养双丰收的高超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坚持抗战坚强柱石。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刘伯承担任三大主力之一的129师师长,由此获得真正施展才能的舞台。他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扫荡后,建立了晋察冀根据地。百团大战中,129师担任主力,有效破坏正太、平汉、自晋和同蒲铁路交通线。129师的386旅,成为日军最头疼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解放战争破局开篇。

1945年9月至11月,指挥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粉碎了敌人控制晋东南和打通平汉铁路的图谋,迫敌回到谈判桌,为实现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作出重要贡献。

最浓墨重彩的是1947年6月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付出巨大牺牲,“狭路相逢勇者胜”,深入大别山腹地,有效调动敌人回援,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友军部队配合,构成品字形格局,为战略决战创造了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华野配合,完成淮海战役,消灭国民党嫡系主力;渡江战役,指挥部队率先从正面突破长江防线;执行大迂回方针,胜利席卷大西南。

毛主席在长征时就说,刘伯承是江水挡不住的下凡的龙。既指他属龙,也指他像龙一样奔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