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陆续出来,核心内容在12月9日的会议里都释放过了,但更为详细,尤其是关于房地产,有一些新的提法。
解读一些我认为最重点的部分。
1)实施更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
去年的提法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不提“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连“调控”都不提了,直接摆明讲政策要更加的进取,也不提统筹供给侧改革,直接讲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稳住楼市股市,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提法(12月9日里说的)。态度非常的清楚了,没有看到“既要……又要……还要”了。
2)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
这个变化是最猛的。2023年财政政策的提法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次表态是“更加积极”,直接点出“提高财政赤字率”。2023年财政赤字率是大概3.8%,再提高那铁定是4%以上了,甚至更高。2023年货币政策的提法是“稳健”(以往也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往也是),今年直接写成“适度宽松”、“保持流动性充裕”,也直接点名“降准降息”。这个12.9已经说的清楚了——财政积极、货币宽松的组合表达是史上第一回,完全可以期待降准降息的幅度在明年有希望会是最大的,货币放水也将会是最猛的。最后那句,对央行新功能的探索,留下了很大很大的伏笔,不知道说的是啥(直接下场买国债?两个工具进股市?)。
3)大力提振消费。“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去年的表述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比较下来,今年的表述在“全方位”扩大需求,并且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具体是什么不清楚,也许是发消费券,或者是给更多财政支持让家庭部门有钱花。投资这个部分讲的没去年多,去年还是“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还是带着想撬动的意思,但是民间投资的确很难拉起来,这次没看到再那么强调放大,而是强调政府有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在房地产那个部分说。
4)“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个表述令人振奋,尤其是后面那句,以前从来没说过,明显流露出要去约束地方政府的权力、回归法治的态度。去年强调的是“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但是这么一年下来,市场上埋怨很大声的的确不再是“国企民企不公平”了,侵害民企最大的反倒变成了某些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大幅增加,“远洋捕捞”流向泛滥,这个讲出来实在是振奋民营企业家的心。但是,真正要让大家相信这句话,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行动,千言万语不如简单点:谁曾经对民营企业搞过“远洋捕捞”,谁把“捕捞”所得翻倍吐回来。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不徙木,怎能立信。
5)“持续用力推动楼市止跌回稳”。“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注意,“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首次提出是在9.26中央ZZJ会议上,这不到3个月,前面又加了“持续用力”四个字。说明了:过去这几个月,虽然房地产成交量回暖是不错了,但是还是没有达到目标,还是不稳当,要继续“吃劲”。但回到去年的表述,是这样的:“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全不一样的味道了。
在城市更新这个部分,上面提到了,这里说的是“加力实施”。和去年对比,去年说的“圣三大工程”——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次不说另外两大了,只说城市更新这一大。
以上这些信号我个人判断非常非常的重要,也许在以下几点:A)稳经济必得稳地产,稳不了地产都是屁,咱谁也别吹牛,这也正是9.26以来决策层令市场振奋的地方,正视了实情,靠“民意”对房地产喊打喊杀只会“误国”。B)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被抬高到了突出位置,我判断即将出现重要的手段变化,极大概率完全“货币化”(很多地方已经是了,深圳还不是)。不再实物搞返迁,一刀切发钱,去市场上买房子。C)注意!最重点是没再强调保障房,这在以往都是最突出的部分。我判断自明年起,政府新增地块建设保障房的方法会出现重大变化!或者是减缓速度、减少总量,或者是通过城中村改造、存量商品房收储来确保在不增加房地产供应量的基础上完成。原因无它,实力扛不住。(这个看法我上次直播里讲过了)
6)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
关于民生保障的部分,篇幅比2023年多了一倍,因为这是近几年市场最大的呼声之一,居民家庭部门无论是就业、还是收入、还是资产负债表,都彻底坏掉了。市场一直期待政策能够真刀真枪的给予家庭部门支持,而不单单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放宽——给你买房子再低的首付,股票也亏钱、收入也降低的你也不敢买。去年只是说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今年的表述完全是两幅画面了。
从以上来看,保障这部分是“全覆盖”,就业、医疗、教育全部在提高保障。小微企业就业支持,也许会落在进一步的税负减免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好是能有大招,K12全免。“促进生育政策”必须要实现生育成本大幅降低、保障明显提高,这部分看不到细节,但将是2025年最大的看点。
7)自主开放、单边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这里面的“自主开放、单边开放”的提法非常有趣,以前没见过。去年的表述里也没有,去年说的是“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还有,放宽的领域——电信、医疗、教育,也比去年多了一个“教育”领域。这个不管外界怎么讲,我认为是需要给予肯定的。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翻看一下前央行行长易纲最近关于贸易战的分享——面对关税最好是不予理会。那是对的,虽然事实上很难。我反倒觉得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八个字,那真是了不得的事。
把上面这些重点归拢一下,总体讲,基调和以往非常的不一样。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句话表达,能不能做到说不好,但是表露了这样的意图:
第一,正视了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强调了确保增长的重要性。隔着屏幕能够看出来,有一种“2025要全力拼经济”的味道。分配是否公平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增长了,任何分配都无从谈起。这是需要不断重弹的常识。
第二,重回“法治”与“开放”的迹象。全篇令我比较动容的也在这里,虽然有很大部分讲了政府“有为”(下面继续解释),但强调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以及强调“自主开放、单边开放”,还是能够给人们以希望,2025年应该可以少点“战狼”,多些理智,冀望于这些在未来能够产生强有力的效果。我只能说,这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线索了,我也深知关键在于行动。
第三,开始真正正确应对资产负债表修复S退。货币政策更宽松、财政政策更大力,而且隐含后者开始主导的意思,恰恰是辜朝明资产负债表ST理论的吸纳——那是日本用20年给出的好“石头”,没必要再自己摸了。这个时候,三大部门中企业、家庭部门都已经歇菜,地方政府也歇菜,只有也必须中央(财政部、央行)拎菜刀下场子解民于倒悬,做市场上“最后一个买家”,这是政府此时的责任,只能有为。今年有段时间这个词都不能提,自从T缩能讲,就意味着变化开始。
第四,不再只是“挤家庭”了。我们讲货币宽松,实质上2022年底以来就已经宽松了,越来越宽松。但是市场越来越意识到货币政策的边际效果递减,在资产负债表S退的市场里,货币政策没有效果/效果很小,这就是和以往大牛市周期根本不同的地方。是以,你的货币政策很猛,买房首付很低,但是居民没尿,还是白雕搭。化债也是如此,对居民无意义。这次政策里首次开始细化表达“支持家庭”,是最值得老百姓关注的地方。
第五,市场将继续企稳。基于以上,我认为正确的事开始做了,那么,人们的信心相比于以往会有提振。股市、楼市,我相信至少在2025年上半年,都会比较有机会一直维持住相对较高的热度。中间当然会有波折,但是成交量料想会一直不错,重新回到今年8-9月那时候的崩塌状态,概率不大。哪怕是川普上台,可能会导致股市大震,但是相应的对冲政策也会有希望重新把市场拉回来。
更长期的,我认为实看不到,因为变量太多了,比如,其中一个大变量:我很关心这些政策能否不折不扣的执行落地到位,尤其是最后关于家庭的支持,需要细节。再者如前所说,单纯靠政策,也很难一马平川。政策做对,是好的开始。余下的,还是需要时间。
行胜于言。
楼市、股市交流,加微信号budao2000私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