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女子出现一种奇特病症,表现为发热、体力不支、咳嗽及呕吐,且血肌酐水平异常升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肾病内科专家团队发现,这些症状竟是由频繁使用含有劣质汞成分的“美白祛斑”化妆品导致的肾脏中毒。
不常见的“怪病”
据极目新闻报道,今年9月末,37岁的李女士(化名)再次遭遇不明原因的病痛,症状与前两次如出一辙:身体疲惫不堪,体温攀升至38.2℃,咳嗽与呕吐接踵而至。尽管她自行服药两周,但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呕吐愈发严重。
李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未能查明病因。由于肾功能检测显示血肌酐超标,她于10月中旬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肾病内科求诊。
接诊的梁伟教授发现,李女士的血肌酐指标在短短两个月内飙升至288μmol/L,接近正常值的四倍。问诊过程中,梁教授注意到李女士面色苍白,状态极差。综合评估后,梁教授认为,李女士肾功能异常急剧升高,很可能与接触某些肾毒性物质有关。
经过深入询问,李女士回忆起,近一年来她一直在使用一款“美白祛斑”化妆品,而这些症状正是在使用该产品后出现的。
劣质美白品或成“肾脏杀手”
梁伟教授解释称,在阳光等外部刺激下,人体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会催化酪氨酸形成黑色素,导致皮肤颜色加深。而一些含有汞的劣质化妆品,通过干扰酪氨酸酶中心的铜离子,减少黑色素沉积,从而实现快速“美白”效果。这种美白方法因其价格低廉、见效迅速而备受青睐,因此一些不法厂商和小美容院会在美白产品中非法添加汞。
然而,汞对人体肾脏具有直接毒性,会损害肾小管间质,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并可能引发肾小球损伤。
在初步确定病因后,李女士被收治入院。诊疗团队迅速安排其进行血汞、尿汞检测,并开展肾活检以明确肾脏损害的原因及程度。检查结果显示,李女士患有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急性损伤,肾小球病变轻微,这是典型的汞中毒症状,验证了梁伟教授的诊断。
及时治疗,逆转肾损伤
据了解,急性肾损伤的前三个月是治疗的关键时期。通过精确诊断和经验性治疗,可以逆转急性肾损害。在接受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李女士的呕吐症状明显缓解;两周后,其肾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并顺利出院。12月9日的复查显示,李女士的肾脏已成功度过此次危机。
肾脏损害的症状多种多样,典型表现包括血肌酐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尿液颜色改变、尿中出现泡沫等。梁伟教授提醒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重金属以及食用对肾脏有害的食物和药物。一旦出现肾损害症状,应立即停止接触相关因素,并及时寻求肾病内科专家的帮助,抓住治疗时机,避免造成终身遗憾。
汞的限量标准
根据我国2015年版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化妆品中汞的限量被严格设定为不超过1mg/kg。
公开资料显示,汞离子具有抑制皮肤中黑色素生成的能力,其机制在于能使酪氨酸酶失活,从而实现美白效果。而汞的化合物,例如硫化汞(常添加于口红、胭脂等化妆品中,用以增强色彩的鲜艳度和持久性)以及氯化汞(应用于增白、美白及祛斑类化妆品),同样展现出美白功效。
此外,汞还具备一定的抗菌特性,这一性质有助于提升化妆品的保质期。
不过,长期使用含有汞的化妆品,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风险。汞能够渗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积累,这可能导致皮肤敏感、过敏和炎症等表面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汞的积累还可能引起色素沉着,影响皮肤的美观。
在神经系统方面,汞中毒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候群,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性格改变、情绪不稳、急躁易怒等心理行为异常。
汞对人体肾脏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会损害肾小管间质,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长期接触或过量摄入汞,可能引发肾脏疾病,如急性间质性肾炎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此外,汞超标还可能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化妆品时,应当谨慎选择,尤其要留意产品成分表。不过,因为一般化妆品不会直接标注汞含量,所以选择知名品牌通常更为安全可靠,因为这些品牌往往有更严格的品质控制和安全保证,从而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