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国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释家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说法:

众生皆具佛性,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之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是说每个人都具有佛性,如果一个人活在迷惑中,他就只能是一个普通人;不过,当他升起一念觉悟时,他就开启了自己的佛性。

不过,这里的佛性、觉与迷,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有些人一听到佛字,就会往封建迷信上扯,其实是低认知的表现。

我个人是非常反对将人神化、偶像化的,其实有些文化或理念,在被封建帝王选择的同时,也就注定了被扭曲的命运……

不论如何,若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单纯以一种学问的态度去看待,释家的很多观点及思想,是非常有可取之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明先生也一度是佛、道两家的铁杆粉丝,虽然后来选择了以儒家为主体,建构自己的心学体系,但实际上,还是借鉴了很多佛、道的理念。

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上面这句话的含义。

各门各派,都有一些自己的专有名词,但追根溯源,很多不同的名词,实际都是表述同一个意思。

比如“道”、“佛”、“上帝”,有的抽象,有的拟人,其实内涵都类似指宇宙的运转规律,或是“真理”的概念。

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阳明心学和释家之间的联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概括了阳明心学主旨的“四句教”的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被一些腐儒所排斥,因为他们多拘泥于“性善论”,孟子就曾提出,人生来即具有“仁义礼智”的天性。

儒家启蒙读物《三字经》更是开宗明义:【人之初,性本善。】

王阳明却声称,人心之本体,无善无恶。这分明就是沿袭释家的说法嘛。《心经》——【五蕴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其实二者说的一回事,不过换了种说法。

释家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智慧德相】,而阳明先生说【愚夫愚妇,其良知良能,与圣人同。】观点也是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有高度的思想,从来都不是封闭、单一的,而一定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

理解了阳明心学的包容性,就很好理解上面觉与迷的说法了。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心体,其本质都是没有差别的,但为何具备同样的良知,有的人成了无所不知的圣贤,大多数人却只沦为愚昧的众生呢?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阳明先生只用一句话,就形象而清晰地说明原由。

相同的心体,却因下的功夫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分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贤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们觉醒了个人的主体意识,觉悟了人生的使命,觉知了生命的担当,把内心的杂念驱除得干干净净,因此心体也纯粹而透彻,不受干扰,看问题一目了然,做事能够知行合一;

咱普通人呢?被境遇所迷、被七情六欲所迷,被物质世界所迷,任由私心杂念疯狂滋生,本来清明的心体,被搞得乌漆麻黑的,像被雾霾遮住似的,哪还分得清那许多的黑白是非!

不过,阳明先生告诉我们,普通人只要舍得下功夫,扫除那些遮蔽自己的灰尘污垢,假以时日,便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也一样能成就圣贤的智慧。

个人认为,以这种角度看待释家“觉与迷”的说法,更容易理解。

欢迎各位留言探讨。

更多精彩:见个人号。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