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长铭 ,1956年3月出生,湖南湘潭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一届民盟中央常委、原北京四中校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金融街教育公司教育总监、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拥有“全国最牛的中学校长”、“全国最有魅力的校长”等称号。

【正文】

如何提升学生的成绩?

我今天从教了40多年。在这40多年里,我见到无数老师为这一目标努力,采取了各种可能的方法。40多年来,教学方式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育生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我把这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向时间要分数”,开始延长教学时间,加课补课,休息日开始上课;

第二,然后是“向严控要分数”,只延长教学时间加课补课还不够,还要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生活,于是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把学生的时间严格管起来,比如上厕所几分钟,吃饭几分钟,都有严格的规定;

第三,“向强训要分数”,强化训练,训练强度越来越大,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第四,“向精准要分数”,有了信息手段后,推进智能化训练系统,比如用计算机出一张试卷,学生做完后系统会自动判分,自动找出错题,然后自动链接到有关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诊断,精准纠错;

第五,“向备课要分数”,不少学校安排有三级备课、四级备课甚至还有五级备课的,备课的目的是要实现各种统一,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讲法,统一例题,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等等,但是我们忘了,学生是有差异的,怎样能做到统一呢?一个标准能适应不同的学生么?我在想问一个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能向什么要分数呢?

实际上,现在很多学校打的是“组合拳”,不仅是延长教学时间,同时严控,同时精准,同时强训,同时多级备课……所以才发生了校长要学生上“早早读”(5点钟就开始上自习)这样的事情。

我们从网上看到过学生背书的视频,学生举着书大声喊书上的内容。大家觉得这样的学习能高效么?学生能快乐么?我在想,我们今天用工业思维来做教育,或者是基于工具主义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是不是已经穷尽了?

说句实在话,学生身上还有多少油水可以榨出来?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用呢?

为什么我说要“向‘人’要分数”?

过去,一位同事曾跟我讲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老师想提高学生的分数,就好比人想要挣钱。怎样挣到钱呢?有时候我们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离钱很近,其实离钱很远,根本挣不着钱。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钱在哪呢?钱在银行里。但如果你整天什么都不干,就坐在银行门口,表面上看好像离钱很近,但其实你离钱很远,你根本挣不到钱。你还不如走的远一点,走过几条街,哪怕卖烤红薯也能挣钱。

他说我们今天上课也是这样,一天到晚讲考试,让学生做题测验,学生都厌倦了,表面上看起来离分数很近,实际上离分数很远。

事实上,我们的难题与挑战不是分数,我们每天遇到的最大问题和最大的挑战是学生厌学。东北的一位老师从一个重点学校的初中抽样做调查,结果平均厌学率大约是66%,男孩子厌学大约70%,女孩子厌学大约62%,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比例在提高。

也就是说,我们所面对的孩子里面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孩子不爱学习,他们每天都不得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你说他们学习的效率能高吗?他们能健康成长吗?如果换成你,每天让你做自己特别不愿意做的事情,你的心情能好么?你能感到幸福么?

我们再看一个江苏做的,有26万多样本的调查。根据国家教育质量监控数据所做的实证研究,大量布置家庭作业对小学生提高成绩的作用微乎其微,对初中学生稍微有点作用,但也不明显。

再看补课时间,给小学生补课对提高成绩没什么效果,对初中有一些效果,但并不明显。

什么是影响成绩特别重要的因素呢?是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老师要关注人,而不仅仅是书本、课标和分数。

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更看重老师和学生情感之间的连接。老师对小学生温柔、体贴、关心、关爱,小学生就觉得老师很好。但对于大孩子来说,他们的要求就要高一些。他们对老师的学识修养、讲课方法、能力和语言会有更高的要求。过去在北京四中做调查,我们发现越是高年级学生,越是看重教师的人格魅力。

对学校认同度对学生学业成绩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我认为师生关系和对学校的认同度这两组数据说的是同一件事情,因为学生或是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来自于对老师的认同。他们认为老师好,学校就好。总之,师生关系是影响成绩的非常重要的变量。

我们还能向人要哪些分数?

影响和决定学生成绩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下面我用这样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说明:

G = f(t),time,times,train……?

考试分数G是不是只是时间(或训练次数)的函数?

不论是文科老师还是理科老师,这个公式一定都可以懂得。学生的分数是不是只是t的函数,这个t是时间、次数和训练,是Time、Times、Train,分数G仅仅是它们的函数吗?

我觉得过去我们的思维基本就是这样的,要提高分数,要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就是要多上课、多讲课、多练习。现在发现这样的做法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我们就要重新思考,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哪些?要从改变这些因素着手。

学生成绩是一个多元函数,我们可以写成这样的表达式:

G= f(x1 …… xi ……),i =1,2,3……

x={时间,动机,情绪,兴趣,目标,理想,态度,精神状态,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训练水平,学习条件,办学环境,身体条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往经历,生活体验……}

为什么多元函数里面特别强调动机,确切的说是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这是影响成绩的一个重要变量,甚至是最重要的变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国外得出的结论是基本相同的。

新西兰教育学者约翰·哈蒂用了15年,研究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提出了138个,并按照重要性从1到第138做了个排序。排名第一的是最重要的,叫做“自评成绩”。什么是“自评成绩”呢?她提出的关键词语是“学生的目标和对自己的期望”、“自信”、“自我的价值感”等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影响动机的重要因素。

这些数据值得我们思考。我们通过工作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表面看起来不是直接提高分数,但是对提高分数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等等。

向人,要“相信自己”的加分

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给我寄来的贺卡。唯有去年收到的一张特殊的贺卡,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影响和改变着我的教育观念。

那一年,我有幸参加了市政治评优课。那次活动被安排在邻近的一个乡镇举行,我抽到的是上午第二节课……可哪知道,教室里压根儿就找不到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当时的我,心急如焚,糟啦,没有投影仪器,我怎么上课呢?人生地不熟,我能找谁呢?……

这时,正好从后门走进来一位个子非常高的男生。看到他进来,我如抓到了“救命稻草”,赶紧走了过去,“这位同学,能帮我到班主任那里去拿一下投影仪吗?”

他木讷地看了我一下,—声不发地帮我搬来了投影仪,并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讲台上。这时,我才发现,教室里还没有投影屏幕,我赶紧把他喊过来,让他再次帮我拿来了屏幕,并装了上去。总算有惊无险,上课铃响了,我如愿准时上课。

那天,上课的内容为初三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让同学们能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有一个简明、清晰、直观的认识,我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画一幅图,能形象地表明两个文明的关系,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演示。

大概由于太紧张的缘故,我竟忘了向班主任要一份学生的名册……突然,我看到角落里一张熟悉的脸,那不正是刚才帮我忙的那位大男生吗?对,没错,就叫他吧!“来,那位高个子男生,你来试试好吗?”

这时,我清楚地看到他胆怯、犹豫地站了起来。突然,我听到有一位同学小声地说:“老师,不要叫他,他是弱智,不算分数的。”

既然已叫了他,哪里管他是弱智,还是天才,看看情况再说。可有谁能料到,奇迹就在这—瞬间出现了。

只见他拿起粉笔,简单地勾勒了几下,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栩栩如生地跃上了黑板,中间两个“剑头”,并用文字简明扼要地标明了两个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笔法干净利落,线条错落有致。天哪!这哪里是一个所谓的“弱智”学生,简直是一个大大的“天才”。

当时,我激动得重重表扬了他一番,并鼓励他以后在美术方面多下点力气,将来定有出息,成就事业。

至于后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看他寄给我的贺卡: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天,您让我帮助搬投影仪,并安装投影屏幕。上课时,是您“第一次”将我当学生看待,让我到黑板上来画一幅画,并受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夸奖。

从此,我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您的鼓励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幸以很高的美术专业成绩“破格”考入了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在那里,我读了四年中专。

后来,我以自己的优势进入了一家规模较大的装潢公司。如今,我已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没有您的一堂课,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您!

这篇故事的题目就叫做《一堂课,一辈子》。

向人,要“相信生活”的加分

20多年前,北京四中老师提出要做“幸福的四中人”,于是引发了我们对幸福的很多思考,最后形成了关于幸福的几条标准,其中第一条标准叫做“享受工作”。

工作是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人每天可能有10几个小时在工作。如果每天从这10几个小时里不能享受到幸福,那他的生活和职业将是很痛苦的。

反思我以前做老师教物理时,我给了学生很多错误的观点,比如讲到牛顿,说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一辈子都没有结婚;讲到居里夫人,两次获诺贝尔奖,终身没有再嫁。

似乎一个人为了科学事业,就一定要牺牲掉个人的生活,一定要忍受生活的痛苦,一定没有生活的幸福快乐。

其实这是错的。

你以为牛顿完全沉浸在科学思索之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忘记了吃饭(以前我们都读过这样的小故事),他是在受苦吗?完全不是这样的,他是在享受,他享受的是一种智者的幸福。

过去英语课本里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孩回家跟他爸爸说,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人穿着睡衣、拖鞋走路,他爸爸回答说,你见到了一个伟大的人,这个人是爱因斯坦,你以为爱因斯坦是在受苦吗?完全不是,他们是完全沉浸在了一种只有伟大的智者才能体会到的幸福之中。

如果一个人认为做这件事是受苦,他就不会成功,也不会有幸福。学习也是这样。学习是辛苦的,但学习不应该是痛苦的,辛苦和痛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老师们,向方法、向工具要分数的做法已经到头了,下一步,我们要向“人”要分数,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关注人,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改变人的状态,激发积极、热情的精神和情绪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学生在积极的精神、情绪状态中,一定能实现高效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