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年8月,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并且要求各省的双减工作落实进度半个月通报一次。
截至目前,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三年了,但学生负担减轻了吗?其实大家都清楚,学生负担不但没减轻,反而是越来越重了。那为什么双减的威力这么小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双减政策在很多学校都没落实到位,或者说根本就没落实。
双减政策内容很多,和学生密切相关的主要有这几条: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必须达到10个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点20,中学一般不早于8点;一二年级不准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不得超过一个小时等等。如果这些学校真的都能做到,自然是可以实现减负的,但事实是几乎所有学校都没有很好的执行这个双减政策。
特别是上学时间和作业问题,基本没有学校照做。目前很多学校小学生依然保留有早自习,学生一般在7点半左右就到校了,一二年级依然有作业,高年级就更别说了。正因为学校没有很好的执行双减政策,所以学生负担才一直减不下来。
第二:自从实行延时服务后,学生在校时间更长了,负担自然更重了。
学生负担沉重和后来实行的延时服务,绝对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延时服务延长了学生在校的时间,整整多了两个小时,等于孩子们在校多上了三节课。其次很多学校延时服务都用来上课了,回家依然有作业。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延时服务几乎没有什么兴趣班,都是文化课。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把学生圈在学校还奢望学校让孩子们玩耍,这本身就不现实。很多学校延时安排的都是语数外科目,体音美几乎不安排,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让老师们利用这个时间抓成绩的。
延时服务后,学生等于是每天都多上了2个小时的课,学习负担怎么可能减轻呢?
第三:因为不允许跨地区招生,导致小升初竞争越来越厉害,教育内卷升级。
双减之后,为了保证各地生源不流失,教育部门是严禁跨地区招生的,特别是中招,都必须在当地上高中,不能去其他省市县。但也正因为这一规定,导致各地的小升初竞争日益加剧。
高中不能出,那唯一能出的就是小学毕业了,只要小升初能去到理想的县、市,高中自然就顺理成章出去上了。于是很多家长都开始给孩子报奥数班、新概念班等等,而对于外地的一些名校来讲,依然喜欢到处掐尖,所以各校的小升初招生题越出越难,很多学校已经开始考初中的知识了。
以前是初中生内卷,这些年小学生就开始内卷了,所以学生负担怎么可能减轻呢?
再好的政策不落实就等于零,双减政策就是如此。当然学生负担沉重也不仅仅是双减政策没落实到位的问题,还有其他非常多的因素,比如教材难度加深、教材容量加大,以及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等问题。但是面对学生负担越来越沉重,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呢?为什么学生负担就一直减不下来呢?难道就这样看着我们的孩子备受折磨?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