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曜恺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Criterion
(2024年11月19日)
杨曜恺是一位香港电影人,迄今为止拍摄了四部剧情长片。 他的最新作品《从今以后》在202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并获得了泰迪奖最佳电影奖和全景单元观众奖第三名。 他的上一部长片《叔·叔》于2019年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首映,并且在次年亮相了柏林国际电影节。
《从今以后》
2021年,杨曜恺荣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的年度艺术家(电影)奖项。 自2000年起,他还担任了香港同志影展主席,这是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广LGBTQ+电影的缩影。
以下是杨曜恺选择的CC十佳。
1王家卫《春光乍泄》
王家卫的《春光乍泄》讲述了两个同性恋者黎耀辉(梁朝伟饰)和何宝荣(张国荣饰)离开香港前往阿根廷,希望重新点燃他们矛盾不断的感情的故事。这部影片围绕着两个彼此深爱却无法幸福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情感波动而展开。
影片最引人入胜的片段之一,是何宝荣和黎耀辉同乘一辆出租车,在慢镜头中,何宝荣轻轻地将头靠在黎耀辉的肩膀上。这个充满温情的举动传达了他们爱情的虚幻本质——在夜幕下静谧的车流中,他们终于拥有了短暂的和谐。这个场景节奏缓慢,画面交错消逝,让人联想到两人之间短暂的亲密,也突出了转瞬即逝的幸福。
在《春光乍泄》之前,香港电影通常以负面的刻板印象来刻画男同性恋者。王家卫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展现了男同性恋的爱情故事也可以充满激情和诗意,并以当时酷儿电影中少见的敏感和美感表现了LGBTQ+主题。
2路易·马勒《再见,孩子们》
虽然《再见,孩子们》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法国,但其中的许多片段却让我深有共鸣。我曾在英国的寄宿学校就读,经历过与影片中相似的场景——操场上的残酷、争当孩子王的激烈竞争、不允许表露情感或弱点的潜规则。在这样一种冷酷而充满敌意的文化中,找到一个要好的朋友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难得的安慰。
本片根据导演路易·马勒的亲身经历改编,是对童年、纯真和战争记忆的告别。影片通过一系列残酷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无助,面对模糊的是非,压抑美好和真实的感觉,以步入成人生活。
3(并列)小津安二郎《晚春》&《东京物语》
《晚春》和《东京物语》是每当我情绪低落时都会去回味的小津安二郎的两部电影。不可否认,这两个故事都很悲伤,但却给人一种温暖的慰藉。也许打动我的是笠智众塑造的典型亚洲父亲形象——外表冷漠疏离,却深藏着不知如何表达的温柔。抑或是小津的故事,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遗憾和绝望,但又因温柔、甜蜜甚至幽默的时刻而变得柔和。
《晚春》
小津对家庭的探索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他镜头下的人物常常为了维护社会和谐而压抑自己的情感,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因为「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同样至关重要。在《晚春》中,父亲(笠智众饰)和女儿(原节子饰)为了彼此的幸福,为了满足社会的期望,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这种牺牲和家庭价值观的主题是我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和捕捉的东西,而且这些作品都受到了小津细腻而真挚的手法的启发。
4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我是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忠实影迷,尤其喜欢《十诫》《爱情短片》和《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后者是最令我魂牵梦绕、目不转睛的作品。在这部影片中,美术设计、摄影、音乐、音效和表演融为一体,借由悲伤、背叛、悔恨和新生等主题,打造了一次视觉、听觉和情感之旅。
影片充满了令人难忘的瞬间:魅力四射的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朱莉在公园里闭上眼睛,回味阳光的瞬间;方糖吸收咖啡后慢慢变成棕色的特写;朱莉凝视着新公寓里悬挂的蓝色水晶灯的画面,这是她新开始的有力象征。基耶斯洛夫斯基巧妙地利用日常事件——如朱莉发现一只老鼠在家中筑窝——来反映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这窝老鼠迫使她做出决定,而这一场景与她自己刚刚失去孩子的创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讽刺意味。
5托马斯·古铁雷兹·阿莱《低度开发的回忆》
我在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一个学年第一次观看托马斯·古铁雷兹·阿莱的这部影片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影片采用半纪录片的风格,手持摄影结合黑白画面,给人一种新闻片的感觉。此外,它甚至穿插了真实的新闻片段,营造出一种严肃、紧迫的政治氛围,仿佛我们看到的就是实时发生的事情。
这种紧张感与主人公塞尔吉奥内省、自怜的画外音形成鲜明对比,立即在他与周围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不和谐感。这种落差是对自我陶醉的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及其无法有意义地参与古巴革命的有力注解。
6约瑟夫·L·曼凯维奇《彗星美人》
某个阴雨绵绵的周日下午,我正在不停地切换电视频道,突然看到贝蒂·戴维斯主演的《彗星美人》。当她掌控着每一场戏,在与朋友、敌人和爱人争吵时,台词尖锐而犀利,令我目不转睛。那一刻,我明白了明星气质的真正含义。许多标志性的女演员都具有这种吸引力,尤其是那些经常被男同性恋视为偶像的女演员。
由约瑟夫·L·曼凯维奇自编自导的《彗星美人》是一部出色的电影,它捕捉到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巅峰,由一位传奇女演员扮演一位电影明星。然而,在其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影片深入探讨了女性复杂的挣扎和抱负,这些主题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7维托里奥·德西卡《风烛泪》
维托里奥·德西卡的《风烛泪》是我最喜欢的新现实主义作品之一,每次观看都会让我感动落泪。它的魔力在于它的简单。故事以简单明了的线性方式展开,讲述了一位由卡洛·巴蒂斯蒂(首次亮相银幕)饰演的养老金领取者为维持生计而挣扎的故事,以至于他几乎无法照顾自己心爱的狗。在整部影片中,主人公一直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然而残酷的现实生活却不断将他击倒。《风烛泪》揭示了这样一个世界:一旦人们不再被视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他们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人。令人心碎的是,从那时起,这种处境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8米洛斯·福尔曼《消防员舞会》
我很少在看喜剧时笑出声来,但米洛斯·福尔曼的《消防员舞会》却让我多次捧腹大笑。最好的喜剧片都会强调荒诞的情节和无奈困境中的讽刺意味,《消防员舞会》也不例外。影片以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消防员为他们的老局长筹办纪念派对的故事。但是,一切可能出错的事情都发生了,这既突出了苏联官僚体制的低效率,又幽默地揭露了自私、傲慢和贪婪的人性。
虽然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但《消防员舞会》却引起了普遍共鸣。这部讽刺影片的半纪实风格增添了现实感,使幽默更加尖锐,并在许多方面为后来几十年流行的电视真人秀形式提供了借鉴。
9成濑巳喜男《女人步上楼梯时》
成濑巳喜男的《女人步上楼梯时》聚焦于一位年迈的酒吧妈妈桑圭子,她在挣扎求生的过程中面临着无情的挫折,同时被一次又一次的食言所打击。影片展现了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挑战和不公,尤其是年长女性几乎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制度性的厌女症。高峰秀子饰演的圭子走上酒吧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有力地象征了这一点。楼梯通向她的工作、生计和梦想,但同时也代表了她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不得不扮演的提供服务、魅力和诱惑的颇受限制的角色。
10杨德昌《一一》
对陌生人的迷恋、对初恋的憧憬、对青梅竹马的思念、对逝去青春的惋惜、对失去爱人的悲痛——杨德昌的《一一》巧妙地捕捉到了生命轮回中的苦恼、美丽和必然性。影片在充满忧伤的同时,也不失乐观,歌颂了生命的喜怒哀乐。在一段凄美的台词中,一个角色反思道:「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第一次。每个早晨都是全新的。我们从未活过重复的一天。」虽然杨德昌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作品将继续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