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湖南高院召开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美丽湖南建设新闻发布会。党组成员、副院长郭正怀通报2024年以来湖南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会上,还发布了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橘子洲司法保护基地)等10个优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和5个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近年来,湖南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最高法院、省委工作要求,将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作为服务大局“五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以法徽红守护潇湘生态绿,奋力书写推进绿色发展司法答卷。湖南法院3个案例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交流案例和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多个案例入选最高法院发布的环境资源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会现场

2024年,湖南法院部署开展“环境资源审判飓风行动”,充分发挥环资审判职能作用,1-11月,全省法院依法高质量审理各类生态环境资源案件1617件。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厉打击跨域倾倒、非法采矿、破坏文物和文化遗产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共计办结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957件,判处刑罚1360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环境资源民事审判的救济和修复功能,依法审结环境资源类民事案件444件,其中,审结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69件。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政监管职责,办结环境资源类行政案件216件。

同时,湖南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恢复性司法理念,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职能,以提供生态环境公益劳动的方式代替生态损害赔偿,积极创新资金专款专用的使用方式和途径,提高公益诉讼公益损害赔偿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优先用于原地生态环境修复,引导生态环境“破坏者”变为“守护者”。立足湖南“三山四水两湖”的生态环境地理实际,全省法院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建设,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江河源头、人文遗产地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建设集巡回审判、生态修复、法治宣传、实践教育、综合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融合发挥审判、修复、教育、治理等功能。

为凝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合力,湖南法院坚持协同联动,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环保司法协作联动。湖南高院在长沙召开长江中游三省司法协作联席会议,湘鄂赣三省高院院长共同签订《关于加强区域司法协作 服务保障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长江中游三省司法协作典型案事例》,合力构建长江中游地区司法协作发展新平台。湖南高院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等五部门共同印发《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实施细则》等专项文件,建立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此外,在世界环境日和全国生态日等节点,加大环境资源保护普法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为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湖南法院

优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

2024年12月12日发布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橘子洲司法保护基地)

【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长沙·橘子洲头绿色宣言》《长株潭生态绿心宣言》,强化统筹湘江流域生态资源,形成生态保护合力,长沙中院在省高院的精心指导下,依据橘子洲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地位优势和现实需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于2022年3月11日在长沙橘子洲景区设立“长沙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该基地由长沙中院运营管理,是长沙法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集生态司法保护、生态法治教育、生态理念宣传、生态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司法保护平台,也是长沙法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对外展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重要窗口。

【运行成效】

长沙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以“普法宣传+修复实践”为运营模式,积极与长沙市人民检察院、长沙市农业农村局、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单位协同配合,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和环保普法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2场,向游客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万余份;开展增殖放流活动5场,累计投放鱼尾200万尾,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发挥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作用。长沙中院构建和完善“1+2+N”一体化生态保护基地模式,沿湘江流域,以橘子洲长沙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为中心,往北联合长沙市开福区法院湘江环境资源法庭生态修复基地,往南联合长沙市天心区法院长株潭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该做法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临萍,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庭长吴兆祥充分肯定。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开福区人民法院湘江环境资源法庭生态修复基地

【基本情况】

湘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2017年10月,经省高院批复同意,长沙市开福区法院成立湘江环境资源法庭,着力加强湘江流域环境资源司法保护。2021年6月4日,经省高院、长沙中院指导,开福区法院在湘江开福河段江边设立集“生态司法保护、巡回审判、劳务代偿、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修复基地。基地位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西临湘江,南依浏阳河,东靠湘江世纪城,北抵捞刀河,占地百余亩,分为巡回审判点、增殖放流点、劳务代偿点等三大区域。基地内设有湖南首个公益放流站。

【运行成效】

基地由开福区法院、开福区检察院、开福区农业农村局、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单位共同管理。各单位联动协作充分利用各重要时间节点,在基地内广泛开展环境资源审判执行和环保普法宣传活动,得到了市民群众的支持和肯定。2024年6月6日,开福区法院、开福区检察院、开福区农业农村局、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多家单位在基地内设立“湖南长沙公益放流站”,作为展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成效和科学放流的重要平台,致力于教育引导市民群众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自基地设立以来,各单位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案例普法+法律宣讲+亲身放鱼”等形式,开展普法宣讲、增殖放流、巡回审判活动30余场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学生等参与环保活动1万人次,向湘江流域投放鱼苗200万余尾,组织、督促100多名环境侵权行为人完成“义务巡江”“野生动物保护宣讲”活动,发放环保宣传资料2万余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氛围,增强了社会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环保意识。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天心区人民法院长株潭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

【基本情况】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省高院、长沙中院、天心区法院在兴马洲社区设立长株潭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基地主要有四大功能:(一)宣传基地。与天心区生态环境分局、南托街道强力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二)科研基地。通过对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深入了解,研究如何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保护长株潭“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三)生态修复基地。设立专项账户,利用单位自筹、专项拨付等资金,在基地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工作。(四)审判实践基地。通过在基地开展巡回审判,发挥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的作用,拓展生态司法社会效果。

【运行成效】

长株潭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设立以来,天心区法院与天心区生态环境分局、天心区南托街道通过加强沟通协调,统一认识,整体联动,形成合力,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天心区法院在基地办公室发布了《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同时,在基地常态化开展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法治宣传等活动,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更好地保护长株潭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2024年3月21日,第十二个“世界森林日”,省高院、长沙中院指导天心区法院,在天心区南托街道兴马洲基地办公室开展“植树造绿,共绘绿心”系列活动。面向绿心地区学生开展“大手牵小手,共绘绿心园”主题绘画及植树造绿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绿心”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城步县人民法院南山国家公园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

【基本情况】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涉及一省二市四县,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拥有罕见的山顶湿地,为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驿站,是中亚热带森林草地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2023年,城步法院在邵阳中院的指导,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城步检察院的协助下,设立南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基地集生态修复、司法宣教及修复实践为一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窗口,人民法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运行成效】

南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由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湖南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管理,并共同制定了《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办案机制》、《司法保护基地工作制度》、《环境资源审判合议庭工作职责》等规范性文件。基地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方式,实现对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协同治理,形成“一处违法、多地联动、共同打击”的强大合力。同时通过开展补植复绿、增殖放流、鸟类放飞等生态修复活动以及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法治宣传等活动,增强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基地建成后,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联合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等单位在丹口镇开展 “增殖放流生态修复联合行动”,现场投放鱼苗2.5万余尾。2024年6月,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依托基地巡回审判功能,在湖南南山国家森林南山牧场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非法狩猎、非法持有枪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通过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的效果。如今,城步的山川更加翠绿,河流更加清澈,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生态红利不断释放,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安化县人民法院“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

【基本情况】

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化县西北部,地处湘西山地雪峰山北麓,总面积14239公顷,森林覆盖率92.89%,植物和动物资源丰富,是雪峰山山地植被小区的代表和我国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一处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为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益阳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现代环境司法理念,于2022年5月6日挂牌设立益阳法院“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协同打造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法治教育宣传为一体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发挥引领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效应。

【运行成效】

司法保护基地成立了共建领导小组,具备四大功能,即科研基地、宣传基地、生态修复基地、审判实践基地。司法保护基地设立以来,益阳法院围绕四大功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益阳中院、安化法院组织干警在巡山护林员的带领下,走进保护区开展巡山工作,了解物种多样性保护情况。定期梳理环境资源典型案例并制作成宣传展板,在基地巡回展出,向群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车载法庭”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积极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3.12植树活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增殖放流等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工作,增殖放流鱼苗3万余尾,放生画眉鸟14只、石蛙59只。开展巡回审判,将庭审现场变为“普法课堂”,零距离以案释法,强化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

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蓝山县人民法院湘江源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

【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生态保护合力,2023年6月,永州中院与蓝山法院联合设立湘江源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紧密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和司法保护需求,以司法力量守护优美环境。该基地位于湘江源头——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内,是全球候鸟9条主要迁徙通道之一,素有“千年鸟道”之称。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46种,省重点保护植物1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

【运行成效】

永州蓝山湘江源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是人民法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动实践,是履行环境审判职能、宣传环境保护理念的重要举措。基地设立以来,永州两级法院持续保持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审结了环境资源案件206件、猎杀野生动物案件25件,判令被告人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物资源损害赔偿、环境修复金等费用1162万元,彰显了以最严密法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司法态度。永州两级法院以该基地为基础,设立候鸟观测站,联合公安、林业等部门共同执法,收集涉捕猎候鸟案件线索22条,与长沙中院等湘江流域6家法院签订《湘江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有效构建纵向联动与横向协调的一体化保护机制。基地建立以来,永州两级法院利用基地丰富的生态保护工作经验和资料,在基地开展“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专题法治宣传或巡回法庭庭审16次,向周边民众、游客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册,印发专题布告4期1.2万份,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治意识,涌现“全城熄灯为候鸟让行”的佳话。

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洪江市人民法院湖南洪江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司法保护基地

【基本情况】

湖南洪江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怀化洪江市托口镇境内,公园内的清江湖是沅江上游及湘西南最大的人工湖,是典型亚热带生物多样型保护区,对长江流域水土保质、水源涵养及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进一步提升清江湖生态司法保护实效,2024年6月3日,怀化中院、洪江市法院在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设立司法保护基地。基地涵盖“一庭一园四区”,即环资审判专业法庭(托口法庭)、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清江湖生物多样性宣教区、水文化宣教区、增殖放流区、青少年环保法治研学区。

【运行成效】

基地设立以来,充分发挥“一庭一园四区”的环资案件审理、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文化传播、法治宣传教育功能,形成了预防、审判、修复、共治“四位一体”系统保护模式,有力促进了清江湖生态保护与利用,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托口法庭“三审合一”审结各类环资案件140件,判处生态修复赔偿金149万元,督促被告人投放19000余尾鱼苗,形成了“破坏—判罚—修复—监督”完整闭环。深化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联合七部门建立生态环保执法与司法联动工作机制,联合湘黔四地法院签署《环清江湖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大力开展“水上清库”等行动,全面叫停野生鱼类交易,有效助推了生态综合治理。建成了全省法院首个青少年环保法治研学营地,先后举办巡回审判4场,发布环资审判典型案例13个,印发环保法律资料2000余份,接待1000余名青少年学生走进基地开展模拟法庭、宪法宣誓等法治体验活动。基地的工作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中央第五生态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翟青等领导的充分肯定。“三字诀”环资审判工作法获湖南高院推介,环保法治宣传工作得到中国网、《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推介。

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桑植县人民法院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

【基本情况】

2024年3月12日,湖南省桑植县人民法院与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天平山建立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野生动物救助)。该自然保护区系我国首批、湖南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内外誉为“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天然博物馆”,总面积2万公顷,木材蓄积量1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3.4%,拥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贵濒危动物共15目28科86种。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位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湖南省桑植县的北部边陲,是桑植县首个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桑植县人民法院通过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审判执行机制,打造集生态损害评估、修复方案设计、修复过程监督、修复成效评估及生态法治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运行成效】

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野生动物救助)基地是用好用活生态修复资金、共同打造生态保护“法院+”模式的司法实践。桑植县人民法院于基地建立后审理的一起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案中,多名被告按照判决确定的义务共交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183503元,并与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使用协议书》。基地利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共救助野生动物10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红腹角雉1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腹隼雕1只、红腹锦鸡4只,“三有”环颈雉4只。除此之外,还采购8套视频监控及8套野生追踪器、修缮2公里机垦道路、添置野生动物救治药品和器具等,进一步改善了野生动物救助基地的救助条件。2024年11月27日,基地对救助的白腹隼雕进行放归,并对白腹隼雕安装追踪器进行实时监测。基地的设立保护了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效果,让环境审判工作不止于审判,以司法之剑守护红色桑植“绿色家底”。

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资兴市人民法院东江湖水生态修复基地

【基本情况】

东江湖位于湖南省资兴市南部,流域面积471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60平方公里,正常蓄水81.2亿立方米,是湘江、珠江、赣江三江之源,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华南和中南地区的重要森林、湿地生物基因库,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水源地。为贯彻落实恢复性司法理念,强化东江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2018年3月,资兴法院联合资兴检察院、资兴公安在资兴水产良种场设立东江湖水生态修复基地,法院、检察院、林业、森林公安、渔政等部门联合发力,依托“两法衔接”平台,建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形成生态修复合力,共同修复受损生态资源,为生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运行成效】

落实“预防+审判+惩治+修复”的环资审判机制,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审理环资刑事案件中,采用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等责任方式,督促被告人采取劳务代偿、替代性修复等救济措施,激发其履行修复责任积极性,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在审理非法捕捞水产品公益诉讼案件中,判令被告以劳务代偿方式支付渔业生态资源损害费用,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开展涉东江湖流域环资案件巡回审判,近年来共开展巡回审判30次,600余人旁听庭审。巡回审理的邱某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湿地生态保护典型案例。依托基地开展法治宣传,在世界环境日增殖放流,依法使用被告人缴纳的生态环境修复资金,放流适宜鱼苗20万尾,达到“以鱼净水、以鱼养水”的效果,同时对现场群众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构建生态修复府院联动机制,加强与其他机关的信息共享,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通过跟踪回访落实执行效果,形成“专业化司法保护+恢复性生态修复+社会化综合治理”的长效修复模式。累计种植林木300亩,投放鱼苗价值70多万元,收到修复资金285.27万元,实现“异地补种、恢复生态、总体平衡”效果。

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及辖区龙山县人民法院八面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基地

【基本情况】

龙山县八面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基地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地处亚洲最大的桌山——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的八面山景区内。该基地由湘西中院和龙山法院联合挂牌成立,是湘西州首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基地以八面山原生生态环境为依托,集环境资源审判实践成果展示、司法案例宣传、生态法制教育、生态修复成果展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多功能为一体,同步设立龙山县八面山巡回审判联络点。龙山法院自1999年设立旅游巡回法庭以来,始终致力于将司法服务融入地方发展,此次实践基地的设立,是龙山法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延伸的重要举措,旨在为美丽龙山、美丽湘西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运行成效】

八面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基地运行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审判机制,设立基地审判联络点,司法职能延伸至生态保护前沿,提升环境资源案件审判质效;二是强化司法震慑,依法严惩非法捕捞、盗伐林木等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探索环境公益诉讼新机制,以典型案例深化以案释法效果;三是构建协作体系,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环境资源保护联动机制,定期邀请各界代表参与案件审理研讨;四是创新普法模式,打造特色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新媒体宣传,提升普法实效;五是推进生态修复,通过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缴纳生态修复金等措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湘西法院将以基地为核心,持续深化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创新,强化恢复性司法实践,推动生态法治宣传精准覆盖,努力为美丽湖南、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来源:湖南法院网

作者:李果、旷珊

编辑:以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