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长538公里、陆地边境线长101公里,既沿海又沿边,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在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近年来,防城港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做实做深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在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进程中彰显法治担当。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防城港因港得名,依港而建,是港口型和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某科技公司与某港务公司签订协议,约定港务公司提供资金,科技公司负责技术支持,双方合作完成案涉靠港船舶使用岸电项目建设。项目完成后,港务公司向有关部门申请补贴,科技公司起诉请求港务公司依约向其支付305.02万元及逾期利息。
“船舶通过岸电代替船舶采油发电,既有效降低船舶运营成本,又可以减少船舶自发电产生的大气污染和船舶噪声污染,有助于推行绿色航运发展。”港口区人民法院主办法官彭小山介绍说,港务公司获得的补助金额属于因合伙事务依法取得的收益,属于合伙财产的范畴,案涉靠岸船舶使用岸电项目建设虽已完成验收,但该项目还没有正式投入运营,因合伙合同尚未终止,科技公司要求对合伙财产进行分割缺乏依据,遂驳回其诉讼请求。
对于沿海城市来说,经济发展与海洋活动息息相关。防城港法院着眼服务向海图强战略,依法妥善审理国际贸易、外商投资、港口作业、码头建造、海洋开发利用等案件,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建设;加强海洋生态司法保护,创建“边海守蓝护绿行”品牌,筑牢海洋生态司法屏障。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多亏了法官连日来的沟通协调,这里的营商环境让我们企业能安心经营。”今年7月,某贸易公司有关负责人在签订完执行和解协议后称赞道。这份称赞得益于防城港法院善意文明的执行措施。
原告某融资担保公司与被告某贸易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经港口区法院判决,双方位于某工业园的不动产的租赁关系解除,被告返还该不动产并支付租金。因被告未履行,原告申请强制执行。
经调查了解,某贸易公司生产对外出口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进行厂房搬迁,就必须取得一系列的许可证后才能重新生产,贸然进行腾退会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同时,某融资担保公司被占用了场地,每天产生的费用也是一笔损失。
如何把“两难”变“两全”?法官遂组织双方企业进行调解,针对场地搬离清退的问题,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促进被执行人在合理的前提下完成生产经营许可的办理。经多次沟通后,双方和解。
“全市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深化执行和解机制,采取活封、活扣方式推进执行案件办理,将司法活动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庭长李振生说道。今年1月至10月,防城港市两级法院推动1215件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执行到位金额2.97亿元。
“每一个涉企案件都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全市法院强化科技赋能,完善‘法院+’多元解纷措施,开展企业走访,发布典型案例,多措并举化解涉企纠纷,近三年一审涉企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32.54%。”防城港中院民二庭庭长潘云燕介绍说,防城港市两级法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审理破坏生产经营、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加大破产财产处置力度,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
东兴地处中越边境,中越客商、边民经济往来频繁,边境贸易活跃,边贸纠纷不可避免。
“她欠了我的钱,现在不认了,我实在是没办法了,法官你帮帮我吧!”10月24日,龙某神色焦虑地来到位于东兴口岸的“国门调解室”寻求帮助。原来,她在东兴做外贸生意,因一笔货款没能收回与越南籍人员陈某发生纠纷。
了解情况后,东兴市人民法院中越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负责人冯建华与东兴边境派出所民警梁展铭立即协商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考虑到一方当事人是越南籍,法官遂带领精通越南语的干警,并邀请熟悉边贸纠纷的特邀调解员一同参与调解。
调解工作持续了五个多小时,陈某终于同意退还货款,并当场支付完毕。
这是中越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为中越边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双语”调解服务的一个缩影。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离不开高质量的司法保障。
防城港法院健全涉外民商事纠纷联动化解机制,用好中越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边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平台,妥善审理融资租赁、边境贸易、跨境电商等纠纷,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多元解纷服务。
8月28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联合多部门,在东兴市法院发布《广西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合同示范条款》及《广西边贸商事合同示范文本》,探索完善“一站式”涉外纠纷解决机制。
向海图强,开放发展。防城港法院让这座滨海小城扬着司法的船帆逐浪而上,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新媒体团队出品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黄舒婷
责编:吴凰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