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韩璐
密集加班的打工人,突感不适,一时慌张无措;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在服用药物后,数日都消化不良,不知如何是好;年轻的多囊患者,备孕颇感压力,急需舒缓.......
除了去医院,还能找谁呢?
国内传统的就医环境里,由于家庭医生角色的缺位,患者们的大小问题都只能前往医院。于是,一边是医院“压力山大”,一边是患者愈发觉得看病难、看病贵。
因为就医麻烦,一项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近三成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去医院。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国外早已发展成熟的“家庭医生”。
医生以家庭为单位提供服务,熟悉用户身体健康状况的专业人士,患者能够与自己的家庭医生频繁交流健康情况,甚至是心理状态的变化。
家庭医生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效率、减少疾病风险,同时也提高社会的医疗效率。
以德国为例,当地一项调查表明,人们在健康问题上最信任的是家庭医生,其次才是专科医生和综合医院的医生。
德国至少八成的就诊者,是在自己的家庭医生那里得到稳妥治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慢性病患者增多、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等一系列难题凸显,“家庭医生”的理念也逐渐为国人所接受。
《2024中国居民家庭医生需求调研及发展报告》显示,高达99.15%的调研对象均希望有固定的家庭医生为其和家人提供服务,充分彰显了当下社会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强烈渴望。
需求明确,但现实无奈。
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1:950的医患比例,相当于全国平均1000人对应1个医生,又何谈家庭医生?
无法复刻海外的模式,那就走出中国的特色之路。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发展,线上问诊、购药等就医服务日渐成熟,国人对于家庭医生的需求也在提升,通过线上提供家庭医疗健康服务,正在成为中国式家庭医生的破解之道。
只是,线上的家庭医生看不到也摸不着,能随时找到吗?是专业的吗?会不会只是个摆设?如果在互联网上,真的有个最了解你健康状况的医生“网友”,生活会是怎样的?
用专业跑赢时间
“关键时刻,我能找到专业医生吗?”
所有人面对就医问题,最理想的状况就是随时随地找到专业医生,线下就诊难,那线上就能解决吗?
位于郴州的李伟(化名)今年35岁,曾因肺部感染住院,康复出院后因头晕乏力求助于线上的家庭医生“平安家医”。
呼吸内科的顾小燕医生通过细致的问诊及检查报告分析,发现肺部的感染外,其心脏也存在隐性的问题,立即指导患者紧急就医。
在李伟就医确诊为心肌炎后,顾小燕又帮他联系转入条件更好的大医院,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顾小燕医生正是用专业知识和高效响应,迅速判断危机,抢占生死一线之间的宝贵时机,为患者赢得了黄金治疗时间。
对突发疾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线上家庭医生的模式,打破时空限制,患者随时随地可以就医,患者只需在家中打开电脑或手机,即可与医生进行实时在线交流,提高了就医效率。
速度要快,线上的医生足够专业吗?
以平安家医团队为例,医生均为原三甲医院的副高及以上专家,人均拥有平均20年的从业经历,拥有北大医疗国际医院认证、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培训认证。
目前,平安健康拥有覆盖29个科室的5万多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围绕八大专科成立了23个专病中心,并涵盖海外医疗资源;
同时,其和超过4000家医院进行实时合作,体检供应商超过2000家,合作药店达到23万家。
专业医生之外,平安家医有一个庞大的AI“智脑”,基于五大数据库(疾病库、处方治疗库、医疗产品库、医疗资源库及个人健康库),构筑全球领先的医疗领域知识图谱,训练出“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可实现更个性化、更精准的健康管理与诊疗服务。
久病无需成医
“家庭医生真的这么了解我吗?”
很多人对家庭医生的了解,来自西方国家,因为是对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综合医疗服务的主治医生,家庭医生能够很好地了解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
线上的家庭医生,做得到吗?
以慢病患者为例,我国有高达4亿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对症用药,每年有至少20万人因不合理用药而死亡。
身居北京的王先生,今年68岁,就是一位患有慢性肝炎的慢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却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出现消化不良、反酸严重且多次呕吐的情况。
一天晚上深夜10点,家属紧急与平安家医的慢性病专家桂红珍联系。
桂医生在详细询问过往病史和用药情况后,立马嘱咐家属将阿司匹林换成对胃肠黏膜损伤小的药物,并对王先生的慢性肝炎给出了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避免了病人病情的恶化,既缓解了患者的不适,也减少了因疾病加重可能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
在西方国家,之所以重视家庭医生制度,就是认为其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次数,降低医疗费用,并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50%的医疗成本去向5%的重症,在国内有近三分之二的医疗费用花在人生的最后一个月,疾病的过程管理往往得不到重视。
在中国,大量的亚健康人群,还存在慢性病多发、重疾年轻化、专业管理少、费用负担大、治疗等待久等难题,由于健康意识薄弱、缺乏专业指导、看病求医麻烦等原因,广大群众的健康迫切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为了更精准匹配不同患者需求,平安家医在服务设计上,通过人群精细划分,打造了“主动健康管理、数字慢病管理、疾病全程管理”三位一体的医健服务体系,并建立了一个O2O到线、到店、到家的三到网络。
譬如,针对亚健康人群,主要围绕疾病筛查,开展更细致的管理;
针对慢病人群,主要致力于规范管理,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工具和物联网,提供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及精准指导,改善指标;
针对疾病人群,开展覆盖诊前完善健康档案、诊中陪诊、诊后上传病历和提供康复指南等服务的全病程管理;
针对轻症人群,提供7x24小时秒级响应问诊咨询服务以及300+常用药买贵就赔服务。
“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当线上家庭医生更专业、更了解自己病情时,有人管、有人问,患者就会发现,原来久病,不需要自己成医。
陪伴,不做摆设
“除了求医问药,其他时候是摆设吗?”
由于基层医疗资源的瓶颈,加上医疗的低频属性,很多人对家庭医生的感知并不强烈,换到了互联网上,会不会更是个摆设?
夏夏的亲身经历,打消了这种顾虑。
今年28岁的夏夏,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体重不足备孕困难,她的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都处在低谷。
在一次定期电话回访中,平安家医、妇产科专家程佳敏锐地捕捉到了夏夏的焦虑和迷茫。
为了帮助夏夏度过难关,程佳时常与她通话,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随时监测夏夏的状态变化。最终,夏夏备孕成功。
一个真正的家庭医生,不只是在“诊”的环节,更应以暖心的疏导与关怀,为患者重拾信心,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康复。
正如澳大利亚最大全科医生协会的阐释,家庭医生的服务,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医院为中心 ; 是对病人持久的健康照护,而不是一次性的医患关系;
是对病人身体全面状况的了解,而不是哪不舒服检查哪;是对病人从生理、心理到社会生活所受影响的综合考察,而不是只了解和处理身体的不适。
透过平安家医服务的患者,不难看出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线上的家庭医生,打破了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时空桎梏,医生从患者角度出发,也能设计出更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高效治疗方案。
家庭医生成了日常健康真正的监护者。
纵观行业,线上“家庭医生”也已具备了发展壮大的条件。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拥有十分庞大的医疗健康市场,市场规模接近9万亿元,且保持着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
实际上,医疗健康支出是继食品、教育之后的中国家庭第三大消费支出,市场规模庞大。此外,随着老龄化加深,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补位需求同样将促进家庭医生的发展。
从供给端来看,以平安家医为代表的家医服务提供方已进入成熟阶段,服务质效已经得到市场检验。
截至2024年中,平安家医会员已覆盖近1400万人,家医服务人均使用频次4次,主动服务覆盖率达100%,用户问诊五星好评率超98%。
2023年,使用平安健康医疗服务的客户数突破2000万人,平安客户累计使用医疗健康服务超过8千万次,使用健康服务客户的加保率比不使用服务的客户提升了3.9倍。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端同样对家庭医生模式持鼓励态度。
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75%以上。
卫健委也发文指出,要将互联网诊疗纳入整体医疗服务及监管体系,引领互联网医疗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供给与需求不断匹配、优化,家医服务能力的持续进化,中国特色家庭医生的故事,正待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