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互联网,网速太快了,没几天就能有一个“网络新词”出现,不少70后、80后的家长忍不住感叹:难怪父母容易跟孩子有代沟呢,是真跟不上他们冲浪的速度呀!
这不,最近又出现了一个网络热词——“烂尾娃”,笔者听到这个词也是一愣,自认为冲浪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第一眼却也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在中产圈子内走红的新词。
以前只知道“烂尾楼”,指的就是那些因为资金不足而未能完成的工程,没想到现在也有“烂尾娃”了,笔者搜索发现,网络关于“烂尾娃”的定义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突然恶化,导致原本规划好的教育路径被迫中断的孩子。
网络新词“烂尾娃”走红,揭开中产家庭的伤疤:比烂尾楼代价更大
烂尾楼这个词能引申到“烂尾娃”身上,足以说明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把教育子女当成工程项目来看待了,一个工程如果没有建造完全,半途而废就是毫无利用价值,甚至还有碍市容的烂尾楼。
可把孩子比喻成这种烂尾项目,是否太伤人了?可看了很多中产家庭的遭遇才知道,用“烂尾娃”来形容中产家庭的孩子,不仅是自嘲,更是最高境界的自揭伤疤。
一名中产家庭的家长发文吐槽:自己在经济条件最好的时候,选择送孩子去国际学校读书,每年的学费是23万,这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按照家长们最初的期待,孩子会在国际学校顺利读完小学、初中,然后从高二或者高三开始出国继续读本科和硕士,预计全部花销在1000万人民币。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在孩子上四年级的时候,这个家庭迎来了变故,失业、生意遇冷、资产化为泡沫,剩下的只有近千万的房贷,和正在上国际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别说留学大计了,这个家庭连明年23万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了。
对此,有普通家庭的父母调侃:只有不自量力的中产家庭才会出现“烂尾娃”,因为只有那种对自身实力认知不足的家长,才会陷入“鸡娃”的怪圈,烂尾楼是因为开发商没钱了才烂尾的,而烂尾娃的产生,也是鸡娃“鸡”到一半发现没结果,确有没能力给孩子选择另一条出路才会出现的结果。
烂尾娃比烂尾楼代价更大,因为工程项目再怎么烂尾,那也不过是几栋楼而已,而烂尾娃的出现,却是一个孩子的人生,还没走向正轨就已经停滞不前了,像上文提到的那位中产家长,她的孩子已经在10岁左右的年纪提前体会到了人生无常,早已习惯国际学校的她,注定无法适应普通学校的模式。
烂尾娃的出现,证实了张雪峰的话:教育支出不能超过三分之一
但你以为只有中产家庭才会出现“烂尾娃”吗?实际上按照现在的就业形式和学历贬值的速度来看,即便是普通家庭也依旧会出现烂尾娃,只要接受高等教育之后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照样会被确诊为“烂尾娃”。
对于中产家庭来说,读国际学校到出国留学,一千万的教育开支算不上负担不起,但也是不小的数目;那么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呢,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费和补课费,再加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以及考研、读研的费用,这一套下来,几十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何尝不是一笔大支出。
而当家长付出了几十万的努力,满怀期待地盼望着孩子能出人头地,最后却发现,研究生毕业的孩子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同样会觉得自己过去十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在家长心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孩子,和烂尾楼在本质上也没有区别。
关于教育的投入,不少家长陷入盲目的自我感动和一味付出当中,但名师张雪峰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子女的教育费用别超过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达到一半或者用尽全家之力,这就不是对孩子好了,而是对自己和家庭的认知不清。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