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了,还要搞吗?如果搞包产到户,不用几年就有人雇工讨小老婆。老人家为何这么明确不认可包产到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性的土地改革陆续完成,广大农民分得土地,那时就是包产到户的状态,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短期内全国粮食快速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足之处也逐渐暴露,部分农村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毛主席是这样说的:“在土改后,农民发生了分化,如果我们没有新的东西给农民,不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那些穷的就不相信我们,他们会觉得跟共产党没意思……为了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共同富裕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国家施行新的政策,1953年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开始在全国推行,集体生产生活成了那个年代的记忆。集体经济的好处显而易见,集中力量,迅速增加产量,防止两极分化,但是有的地区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粮食减产、农民群众没饭吃饿肚子。很多人就有意见了,甚至很多地方的农民退出了合作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开始,又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范围从几个省发展到全国,粮食大幅减产,再加上当时部分地区人为的失误,导致全国人民都缺乏粮食,到处是饥饿的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毛主席和周总理带头节衣束食,想各种办法迅速改变这种状况。而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在1961年2月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地方县市的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会议提出可以在省内小范围的施行责任田政策,让广大农民提高积极性,自给自足的发展农业生产。实际也就是把包产到户换个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份曾希圣给毛主席汇报,希望能在安徽试行责任田政策,毛主席想到农民的苦难,就答应了他,但是让他在小范围的实验,实际执行过程中,广大农民热情很高,很快全省大范围的施行了责任田的制度。一年过去,安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比上一年多了300多万吨,不仅自己的粮食产量得到保障,还有多余的上交给国家。曾希圣很高兴,群众的饿肚子问题总算有了改善,可是毛主席却问曾希圣,现在生产恢复了,是不是把责任田改回原来的集体公社,这让曾希圣很疑惑,为什么还要变回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副总理邓子恢经过大量调查,认为农村还是搞包产到户好,在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中央应该支持包产到户,施行家庭生产责任制。毛主席严肃的批评了他。对他说,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了,还要搞吗?!如果搞包产到户,不用几年就有人雇工、讨小老婆。也就有了开头那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很多人只看到包产到户带来的好处,很不理解毛主席的话,他们觉得包产到户也不会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党内包括刘少奇、陈云、等领导同志也多次提到包产到户的好处,他们也是支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熟读历史,每个朝代更替的原因他有着深刻的认识,而其中土地兼并导致的国家灭亡,更是历历在目。毛主席站在历史纵深去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向,其它同志为了改善眼前的困难,得出了他们的意见。他们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努力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包产到户的利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人们的认识也越来越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