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海贝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你必须走上自己的路,不要顾及他人,无论他们是好的,还是坏的。”在内卷的社会,还能够追梦,就这一点就值得称赞。在追梦的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诱惑,都要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当我读到下面这些句子,泪流满面,仿佛遇到了知己。“在最深的绝望中,我遇见了最美的惊喜”;“你的心灵深处,藏着一个未被发现的宇宙”;“我们都在寻找,那个能照亮我们内心黑暗的光”;“每一个痛苦,都是成长的催化剂”; “真正的自由,在于敢于面对自己的恐惧。”

这些句子来自荣格的《红书》,《红书》是我读过的比较艰难的一本书,不是因为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籍,而是这本书本身就隐藏着荣格一生的追寻。这本书的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荣格对生命、宇宙、自我、梦境、幻象、神秘主义等多个方面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书》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学著作。它不仅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命和存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也可以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一、“坚持自己的道路,不要偏离”;

荣格在《红书》中深入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梦境、幻象等方式,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他强调内在经验对于个体心理发展和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为内在经验是心理过程的原始素材,是科研工作的基础。

在荣格看来,“深度精神”是连接个体与宇宙、物质与精神、有限与无限的桥梁,它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对深度精神的勘察,人们可以触及到心灵的最深处,发现那些隐藏在意识之下的深层秘密和创伤记忆。

荣格特别强调“内在真实”对于人生的决定性影响。他认为,与外在经历相比,内在经验更加重要。外在经历只有与内在发展同时出现时才有意义,否则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人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内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来实现自我成长。

《红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传世之作,这本书在心理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荣格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围绕自己的梦境、幻象等心灵意象而展开的自我试验的记录,也是他的私人日记。在《红书》中,荣格深入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这些记录不仅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让人在阅读中不禁陷入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理解自己的阴暗是对付别人阴暗最好的方法”

荣格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和反思充满了深沉和批判性。他认为深度精神迫使他发声,并且他对实证、实用和意义充满了反思。荣格认为时代精神是自以为是的,而他一直在寻找一种超越时代精神的方式。他坚信有一种力量,那就是深度精神,能够引领人们从科学的信仰中脱离出来,找到真正的自我。

作者却表达了一种理解甚至接纳邪恶的态度。对他来说,创造神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接纳与之相对的邪恶。他甚至愿意为邪恶献祭自己强烈的意志,以此希望自己的神能够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而对于死亡,作者的态度则更为深刻。他明白,死亡无处不在,是我们人生的终点,我们无法逃避。但作者同时也强调,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价值。

人们需要知道,我们只能通过象征创造内在的自由。象征可以从口中说出的话,人不是在简单地讲话,而是将原我的深度用有力量和巨大需要的言语表达出来,出乎意料地把自己置于舌尖上。如果人能够接受象征,它就像一道门一样,通往的是一个新的房间,而人之前并不知道这个房间的存在。

荣格认为,时代精神看似强大,却迫使人们用眼前的东西去填补当下,导致心灵的贫瘠、懒惰和远离神圣和平凡。他反对这种片面追求物质和外在成就的时代精神,认为它忽视了人类内心的真正需求和价值。

在深度精神的引导下,荣格选择了一条回到内心世界的道路。他不再渴望从外部寻找自己,而是转向内部,通过内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来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回归内心世界的态度不仅呼应了他所处时代的人文诉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命和存在。

在《红书》中,荣格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来描述自己的内在经验。这些意象和象征不仅反映了荣格个人的心理历程和领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面镜子,让读者得以窥见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和冲突。

荣格提出了“积极想象”这一技术方式,认为通过积极想象,个体可以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心灵深处的原型和象征进行对话和交流。这种对话和交流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自我认识和成长,更能够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对于如何克服这种恐惧和怀疑,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我需要承认我必须向自己的恐惧屈服,是的,甚至更多,我甚至必须爱那些让我恐惧的东西。”这种态度,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它可以让我们明白,面对恐惧和怀疑,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去接受它,去拥抱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要记住,我们只能了解我们自己。而如果我们愿意承认这一点,就足够了”

《红书》不是一部标准的心理学著作,而是融合了文学、哲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个领域的元素。荣格在书中使用了意象、隐喻等方式,以接近最原始的内在经验。这种文学式的记载和描述,为《红书》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思想容量和阐释空间。

《红书》是一部极具挑战性的作品。由于它记录了荣格的梦境、幻象等无意识内容,这些内容倏忽即来,倏忽即灭,没有明确的意识指向和逻辑线索,因此理解起来颇具难度。这本书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哲学等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略其独特魅力。

荣格在《红书》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理论观点,最值得关注的是“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意识并非完全独立于个体之外,而是与整个宇宙的意识相连通。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心理学的局限,将人类心理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同时,荣格还强调了内在经验对于个体心理发展和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深入探索内在世界,个体可以逐渐认识并接纳自己的灵魂和自性,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作者看来,梦是灵魂发出的具象化的话语,它为生命提供了方向和指引。虽然我们可能无法理解梦的语言,但梦中的一切都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决定和行为。作者强调,只有心的知识和洞察力才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引导和启示。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对人性的深度思考。他明白,人性中充满可怕的元素,我们常常不敢面对,而是选择逃避或者否认。然而,作者更愿意正视并接受这一点,因为他明白,只有理解邪恶,才能更好的理解人性,甚至更好地爱自己。

面对死亡,作者认为生和死必须在我们的存在中形成平衡。没有死亡,生命将没有意义,因为漫长的时间会再次出现,并否认死亡的意义。同时,作者提到今天的人们更需要死亡,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错误,太多的正确已经死亡。而死亡开始成熟,我们才能收获果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 “人生四十才开始,在那之前都是在做研究”

《红书》深入探索个人内心世界,对自我认知、信仰、生命意义、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反思的作品。本书的核心是荣格在1914至1930年间进行的一场自我实验,通过梦境、幻象和内心对话,他深入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记录下了这一过程。

个人成长与象征创造过程是一个深度的自我探索和成长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面对自身的厌恶,忍受痛苦,甚至可能会经历一种误入歧途的感觉。在这个过程里,自我满足与内在自由是关键点。

在生活中,我们自我满足的渴望通常来自于我们的贪欲。这种贪欲驱使我们去获得更多的物质或者非物质的东西,以满足我们的欲望。然而,这种自我满足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或者自由,反而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疲倦和不满足的状态。相反,如果我们能够从我们的内在去寻找满足,自我满足就能从内心生发出来,带来真正的自由。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面对痛苦和挫折,甚至可能会遭受他人的厌恶。然而,这种困难的过程并不是无意义的,而是我们创造象征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面对和解决困难的问题。

创造象征的过程就像孕育新的生命一样。我们需要在黑暗和痛苦中找到希望的种子,然后积极关注它,让它生长。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理解和接纳复杂性和矛盾性,然后让它们在我们内心生长。

读荣格的《红书》,明显的感觉荣格受到佛教和东方智慧的启迪,这从他画的曼陀罗画中就能知道,他试图把这些元素融入到他的梦境和现象中。在东西方探索方面,荣格深入探讨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在对立面的体现。他意识到,外在的对立可以被视为内在对立的意象,并从中找到了自我认知和理解对立面。

荣格在书中也深度反思了信仰与生活方式,他认为,尽管科学带来了问题,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同时也提醒我们,科学已经剥夺了我们的信仰能力。这使我们意识到,尽管科技进步,我们仍需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心灵的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 “突然让你感到无比恐惧的是你明显认识到自己已经坠入无尽、深渊、永恒混乱的无意义中”。

书中充满了神秘和象征,荣格在书中描绘了一系列的幻象和梦境,这些幻象和梦境充满了深度和复杂性,反映了荣格对自我、对人性、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反思。例如,在沙漠中的灵魂之旅中,荣格深入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他理解了自我,接纳了自我,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自我认知。而对于生命的理解,作者认为,只有敢于直面人生,活出自我生命全部的人,才能被称为成人。

荣格进一步对终极意义的理解和表述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终极意义就是来者的路、道和桥梁,是跨越和应验之间的桥梁。终极意义既是开始,又是结束。在终极意义中,神还未到来,而要来的不是神,而是它出现在终极意义中的意象。他通过幻象和梦境体验终极意义,通过灾难的幻想警示人们,生命与榜样相悖,如果你根据一个榜样去生活,那么你活出的就是榜样的生命,但是如果你不活出自己的生命,那么应该由谁活出你的生命?

《红书》不仅挑战了传统心理学的认知边界,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命和存在。它让我们意识到,内在世界同样是一个充满奥秘和可能性的领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发现。

我相信读过《红书》的人,都有一感觉,荣格在书里一直在追寻秘密,这些秘密涉及宗教的、灵性的、心理学的,还有神秘主义的。他的一生都是试图解开这些梦和这些意象带给他的启示。可在他的生命结束前,似乎也没有解开,这也是为什么荣格活着的时候都不希望出版此书的原因。因为书里面有太多值得争议的话题,而这些话题足以把荣格一生的成就泯灭。但是,可能是时代的限制,荣格最后呈现出来的,可能并不是他自己能理解的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值得关注的争议

荣格在《红书》中深入探讨了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这一观点在当时心理学界引发了广泛争议。他认为,潜意识中蕴含着个体和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深层记忆,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主流心理学对潜意识的传统理解,即潜意识主要是个体经验的储藏库。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提出,人类共同拥有一套普遍的心理结构和原型,这些原型在个体潜意识中得以体现,并通过梦境、幻象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一观点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和文化人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荣格在书中详细描述了个体化过程,即个体如何通过与幻想人物或集体无意识内容的对话,将其整合到意识中,从而实现心灵的成长和转化。这一观点在当时被视为一种新颖且富有挑战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引发了关于心灵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广泛讨论。

个体化过程强调个体在心理成长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个体通过积极想象和与潜意识的对话,可以逐步揭示和接纳自己内心的真实,从而实现心灵的自由与和谐。这一过程需要个体具备足够的勇气、耐心和智慧。

荣格在《红书》中记录了大量梦境和幻象,并对其进行了解析。他认为,梦境和幻象是潜意识与现实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解析它们可以揭示个体内心的深层需求和冲突。然而,这一观点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因为许多人认为梦境和幻象只是无意义的幻想或大脑活动的产物。

荣格的梦境与幻象解析方法强调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理解,认为梦境和幻象中的符号、象征和意象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解析它们,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