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一知半解的人,尤其是外国人,都喜欢引用黑格尔1821年说过的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黑格尔发表了一本著作《法哲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写道:

中国从本质上看,没有真正的历史,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君王覆灭、王朝更迭,不断重复罢了,任何的进步都未从中诞生。

相信大家也听说过这句话。

其实,尚且不论黑格尔并非历史学家,只是哲学家,

一些欧洲历史学家也因为不懂中文闹过笑话,

比如法国勒内·格鲁塞著名的《草原帝国》,里面把鲜卑和突厥混淆成了一个民族,全然不顾他们是语族不同的族群,说李世民有突厥血统(其实是鲜卑血缘),这一论点流毒无穷,被土耳其等国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黑格尔那句话,本质上其实是一次装叉,一次对于伏尔泰矫枉过正的攻击,伏尔泰高度赞扬中国的儒学和君主统治,认为中国是欧洲应该学习的榜样,而黑格尔则完全否定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至今也在欧美的影响力也很大,不少欧美人说起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大多会说到日本和印度,而对于中国,他们则会引用黑格尔这句话,

说中国的历史,就是王朝不断重复的枯燥历史。

其实,这只是对中国历史的一知半解,看起来类似的中国王朝,其实社会制度和典章器物完全不同,比如汉唐宋明,汉朝是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唐朝是门阀贵族经济、宋朝是乡绅地主经济初期,明朝是乡绅地主经济后期,所以汉唐宋明虽然看起来不过皇帝换了姓氏,其实社会气质完全不同,现在很多唐朝剧不过就是批了唐朝服饰的明朝剧,就是没有完全弄懂各朝代的气质。

而中国的乱世,乍一看都是天下大乱,其实也大有不同。

胡适就曾经论证过为什么中国七大乱世:春秋战国、楚汉之际、三国、十六国及南北朝、隋唐之际、五代十国、宋金之际,为什么只有三国演义最为出名,因为南北朝及宋金都有华夷之辩,读者不会为少数民族政权加油,楚汉隋唐太短了,只有一代人,故事还没尽兴就结束了。春秋战国又太长了,很难演绎成一部小说。至于五代十国,太纷繁复杂,水平又不是很高,一般读者记不住,只有三国最适合演义。

所以说,中国的乱世,在外行看来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内行看来,其实大有不同。

对于楚汉、隋唐、元末明初、明末清初都只是过渡时间,为期太短了,真正出名的乱世是其余五个。因此,本次我们精选了五大乱世时期,即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夏这五个乱世,都是诸国割据的时代,有大分裂时代,有小分裂时代,有广为人知的,也有鲜为人晓的。

下面通过图表来比较下这五个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个算法不一定准确,比如说汉末三国时代其实可以提前到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我们熟知的三国故事其实大多发生在汉末。而五代十国也可以追溯到878年黄巢起义,如果这么算,这个图表可以改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说这才是我们熟悉的乱世,每一段几乎都有百年,小分裂的三国和五代都是百年,大分裂的战国和两晋南北朝都是将近300年时期。而每一段乱世的相隔大约都是200年。

之前我发现五大乱世中,各割据政权的国号,大多沿用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国号。

周:北周、武周、后周

齐:南朝齐、北齐、黄巢齐

楚:刘豫齐楚、桓楚、马殷楚国

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

赵:前赵、后赵

魏:曹魏、北魏、东魏、西魏、冉魏、李密西魏

梁:南朝梁、西梁、后梁

晋:西晋、东晋、后晋

秦:前秦、后秦、西秦

宋:南朝宋、北宋、南宋

吴:孙吴、南吴、张士诚吴、朱元璋吴,还有以吴越为国号的

蜀:前蜀、后蜀(蜀汉的国号为汉)

唐:唐朝、后唐、南唐

郑:王世充郑

梳理了之后,我们做个统计。

不谈很多不被正史承认的割据政权,就谈这些正规政权国号,去掉桓楚、林楚、黄巢齐、刘豫齐、李密西魏、张士诚吴、朱元璋吴、王世充郑等。

统计结果如下:

1、使用过1次的国号有:楚。

2、使用过2次的国号有:赵、齐、蜀。

3、使用过3次的国号有:周、梁、晋、秦、宋、吴、唐。

4、使用过5次的国号有:燕、魏。

但是没有用“韩”的,我说是因为韩地太狭小了,在韩地的,大多用“郑”或者“魏”了。

这里,论述一个新的问题:

不是说中国历史就是不断地重复吗?

为什么中国此后历代乱世,都没有重现战国七雄割据的版图呢?

这个有点意思,这里要用到地图,为了避免地图不规范,我们直接用谭其骧的官方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北朝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代十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金夏时代

大家发现什么了没有?

没有。

没有就对了。

因为这五大乱世,其实一点共同点也没有。

三国时代是三国鼎立。

十六国和南北朝时代,南方基本统一,北方是分裂的。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基本统一,南方反而是分裂的。

宋金夏时代,等于是第二次南北朝。

但是,仔细再看,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

战国之后的各大乱世,并没有一次重现战国七雄的版图。

相比较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后三国时代。

中国居然没有出现第二次战国七雄,这是为什么呢?

要比较这个,我们还是得上各大乱世的地图,每一个加以比较。

首先,战国七雄各自版图是什么样子的?

此前,我们只有战国七雄整体的地图,完全看不清各自的疆域是什么样的。

而且战国七雄的版图一直发生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公元前260年的战国七雄,版图还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秦始皇即位时的公元前232年,已经是这样了。

秦国无限变大,无限地挤压了三晋,即韩赵魏的版图,

韩国被挤得只有一个郡,魏国被挤得只有三个郡了。

如果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统一前的秦国有点像怀孕的孕肚,无限变大到了极限,孕育出了秦汉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导致我们对于战国七雄一开始的版图大小并没有概念。

北京大学朱本军的《战国诸侯疆域形势图考绘》详细地绘制了战国七雄各自的地图,这里加以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就是战国七雄各自的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战国七雄各自的版图了。

下面来对比下后面四大乱世,为了方便大家比较,使用的是缩略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战国七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时代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蜀汉,但是少了关中。

楚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东吴。

齐国、燕国、韩国、赵国和魏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曹魏。

下面是十六国时代,为了更清楚地看清,截取中原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六国早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前赵+成汉。

楚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东晋。

燕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慕容燕国。

齐国、韩国、赵国和魏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后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六国早中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前秦,但是少了巴蜀。

楚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东晋。

齐国、燕国、韩国、赵国和魏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前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六国中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后秦+西秦。

楚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东晋。

齐国、燕国、韩国、赵国和魏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后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六国后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不存在了,

约等于后秦+夏+西蜀,这也是秦板块最细碎的一次。

楚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东晋。

齐国几乎还在,约等于南燕。

燕国几乎还在,约等于北燕。

韩国、赵国和魏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北魏。

这也是唯一一次齐国板块还在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北朝早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楚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南朝宋。

秦国、齐国、燕国、韩国、赵国和魏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北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北朝后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北周。

楚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南陈,不过是史上最小的。

燕国丢失给了高句丽。

韩国、赵国、齐国、魏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北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是五代十国,也是板块比较细碎的一次。

和十六国时期一样,也是分时期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代十国早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岐国+前蜀,其中岐国约等于秦国本土部分。

楚国不存在了,比较细碎,

分成了吴国+吴越+闽+楚+南平,分成了五部分,而南汉,当时尚不属于楚国。

燕国几乎还在,约等于刘守光的燕国。

赵国几乎还在,约等于李克用的晋国。

韩国、魏国和齐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后梁。

这也是唯一一次赵国板块还在的情况

,后面很快梁晋大战,晋灭了梁,三晋重归一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代十国中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后蜀,只是少了关中部分,和蜀汉类似。

楚国不存在了,比较细碎,

分成了吴国+吴越+闽+楚+南平,分成了五部分,而南汉,当时尚不属于楚国。

韩国、魏国、赵国、燕国和齐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后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代十国中后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后蜀,只是少了关中部分,和蜀汉类似。

楚国不存在了,比较细碎,

分成了南唐+吴越+楚+南平,分成了四部分,而南汉,当时尚不属于楚国。

韩国、魏国、赵国、齐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后晋和后汉,燕国归于辽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代十国后期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几乎还在,

约等于后蜀,只是少了关中部分,和蜀汉类似。

楚国不存在了,比较细碎,

分成了南唐+吴越+南平,分成了三部分,而南汉,当时尚不属于楚国。

赵国板块出来了半个,即北汉。

韩国、魏国和齐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后周。燕国归于辽国。

最后来对比下最后一个乱世,宋金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金夏对比战国七雄,可以发现。

秦国一半板块在西夏。

楚国几乎还在,等于南宋。

韩国、魏国、赵国、燕国和齐国不存在了,

统一为金国。

下面我们来统计下五大乱世中战国七雄重现的情况,为了方便统计,将十六国和南北朝分开,除去一开始的战国,还是五大乱世。

为了方便大家比较,做成了图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可以发现,刚才统计了12次乱世时期,秦只缺席了两次,出现了10次。

楚出现了8次,燕出现了3次,赵出现了2次,齐出现了1次,至于韩和魏,从未单独作为割据体存在过。

这个时候,为了增加样本数量,我们加上历史上一些存在时期很短的乱世。

第一个就是楚汉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可以发现,战国七雄几乎要复活了,可惜六国只复活了四个,除去秦国外,燕国、赵国、齐国和楚国复活,而韩魏则太小,算不上国。

第二个是新莽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时期,比较细碎,几乎看不出来,可以看出势力主要是刘秀、公孙述、王朗、刘永、张步等,复活了半个秦板块(巴蜀)、齐板块和赵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是东汉末年,也是三国之前的军阀混战时期,这一时期,刘璋+张鲁类似于秦板块,刘表+孙权类似于楚板块,公孙康是燕板块。其余都是曹操的,所以孙权为什么一定要荆州,不然就是丢失郢都的楚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个是隋朝末年,隋唐英雄时期,这一时期和新莽末年很像,很细碎,没有像战国七雄那样的大块实体。不过这一时期比较特殊的就是韩+魏板块第一次复苏了,王世充的郑国,但也是四战之地的鸡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个是元朝末年,可以看出,也没有完整的战国七雄板块,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才等于楚国,但因为经济重心南移,以朱元璋之力就可以统一中国了,朱元璋北伐檄文开头就写到“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在朱元璋看来,齐鲁韩魏燕蓟秦赵这六个板块都不在朱元璋版图内,都是他北伐所得,他只得到一个楚板块,却足以统一天下了。

加入这五个时期,我们再来统计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秦板块出现得最多、其次是楚板块,然后是燕板块和齐板块,而在国号统计中,秦燕齐也出现很多,唯一例外的是楚出现得不多,因为大多是“吴”代替了。

现在,我想我们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了:为什么历史上的乱世中,再也没有出现战国七雄对峙的局面了。

因为各国出现的频率不同,一到乱世,秦板块、楚板块、齐板块和燕板块就要出现,其余的,比如中央的韩魏很少出现,所以七兄弟一起出场的概率就很小了。

在论述为何没有国号叫韩的文章中,我曾经画过一个九宫格。

我们下围棋的都知道一句话“金角银边草肚皮”,边角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有着极强的辨识度,几乎不可能被其他地区取代,比如秦地在陕西,燕地在辽东,不可能定都陕西的人取“燕”作为国号名,这就是辨识度的作用。假如中国变成一个九宫格,那么战国七雄在边界的国家地域名就十分明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北的角是秦。历代只要建国在陕西、甘肃的便是秦地。苻坚、姚苌的国号“秦”便因此而来。

东北的角是燕。历代只要建国在辽东的便是燕地,慕容氏的国号“燕”便因此而来。

西南的角是蜀。历代建国在巴蜀的多用此国号。

东南的角是吴。只要建国在南京的大多用这个国号,朱元璋也不例外,称帝后才取了“明”作为国号。

西边的是汉,汉中之地。南边的是楚,江汉之地。东边的是齐,齐鲁大地。北边的是赵,三晋大地,一般也多用这些作为国号。

所以我们看,

之前统计的时候,把蜀算在了秦内,把吴算在了楚内,如果把它们分开统计,汉中为界限,北方是秦,南方是蜀,九江为界限,西边为楚,东边为吴,

那就应该加上两个结果,割据时期的唐几乎等于秦板块,而元末的陈友谅几乎等于楚,朱元璋几乎等于吴,也应该加上,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草肚皮的韩魏就很少,因为很少有以这一地区作为割据地的,这也符合那篇文章说的,很少有国号叫“韩”的原因。

我们把割据出现的次数加在九宫格里,更能看出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看,是不是符合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规律。四角的次数往往很多,中间的较少。

同时,我们还可以顺带解答一个问题:

为什么历代很少有以山东割据成功的政权。

答案很简单,因为齐国太广大了,历代割据山东的政权,比如南燕,其实只有历史上齐国的一半大小。

我在为什么山东省不简称“齐”一文中也说过,齐并不等于山东,还包括了河北、河南等大量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看一下这张齐国的截图,西北部分,其实齐国有一半的土地在河北省,这就造成了齐国很大的战略缓冲空间,而如果只是山东省,齐国几乎是无险可守的。

所以历史上的北齐,其实更像战国时期的齐国,只有到这种程度,才能称得上齐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北齐比齐国还是大点的,但是齐国比起山东,同样也是大点。

同样,我们可以发现,韩赵魏出现的割据次数并不多,但是假如它们是一个国家呢,就多达六次之多了。

所以说,战国七雄其实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三晋是分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赵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魏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韩国。

韩赵魏三家呈现出明显的犬牙交错的情况。

如此复杂的领土和飞地,自然互相攻伐少不了的,最终便宜了秦国,魏国西部地区几乎都被秦国吃掉了,魏国成了东部的一个小国。

可以说,正因为有三晋的存在,战国七雄还维持着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三晋不仅不团结,反而互相攻伐,这才给了燕国以喘息的机会,不然早就被齐国灭掉了。

正因为三家分晋后实力减少,才无法灭掉齐国,保持着一种力量均势。

三家分晋后,正好给了东出的秦国各个击破的可能,可以说,秦国能灭六国,三晋的分裂也是一大因素。

所以说,后世之所以没有重现战国七雄的局面,是因为三晋最终团结了,没有再分裂。

比如五代十国时期,之所以南方是分裂的,北方却是统一的,就是因为李存勖最终统一了三晋。晋国占据赵国板块,梁国占据魏国大梁板块,李存勖统一了三晋,就统一了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晋是一个整体,山东半岛就无法光复齐国的版图。

三晋是一个整体,北方自然很快就能统一,或者和秦国东西对峙,这也是南北朝时代为何邺城如此重要的原因,

秦晋东西对峙,秦国大多定都长安,而洛阳处于对峙点附近的战争区,位于东部中心位置的恰好是邺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等到北方统一后,洛阳又处于天下之中,邺城就被废弃了。

这么说来,历史上的秦楚齐燕经常出现,毕竟是四个角落,是常态。

反而韩赵魏的出现是历史的变数,它们本该是一体的,名叫晋国。

最后说结论,为什么后世再也没有出现战国七雄了,

因为中国历史上,一到分裂时期,秦晋齐楚出现是常态,四雄经常出现也是常态。

但是晋分三家并不是常态,

三家分晋只出现过一次,这反而并非常态,正因为韩赵魏这三个实体不常出现,所以后世战国七雄要想凑齐是很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