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于天安门广场,它宛如一位无言的历史见证者,目睹了新中国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

而这座凝聚着全国人民敬意和心血的丰碑,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纪念碑如火如荼地开工建设,方方面面都得操心。

诸如碑的位置、朝向、浮雕、材料等方面皆需反复斟酌,唯有如此,方能彰显我们对牺牲的中华烈士的高度重视。

参与设计工作的梁思成与林徽因提出诸多重要思路,这些思路皆得到兴建委员会主任彭真的认可。

可当毛主席起草的碑文确认后,大家都犯了难,这些碑文由哪位中央领导题写上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奠基伟业,一块石头的故事

1949年9月,我们新中国的老百姓都在期待盛典的到来。

但是,作为新中国的领导班子,所有人都在彻夜忙碌,就连毛主席都经常彻夜不眠

越临近10月1日,大家就越忙,都在讨论国旗、国徽、国歌的设计方案。

就在9月30日,中国政协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了。

在毛主席的主持下,会议通过了国旗和国歌的最终版本,其中,还有一件让大家十分激动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决议为新中国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兴建一座纪念建筑,地点择定在全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结束之后,中央就将修建纪念碑的事宜提上日程。

如此重要的建筑,其设计容不得丝毫马虎,为征集最优方案,政府向全国发出邀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设计单位、大学建筑系,乃至远在海外的华侨皆踊跃参与其中,纷纷贡献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与建议。

一份份的设计方案,从世界各地发往了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日日夜夜中审核商讨,截至1951年,终于在二百四十余件方案里,选定了以林徽因与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其他优秀方案为辅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8月1日,纪念碑正式动工。彼时,数以千计的工人与技术人员奔赴天安门广场前,踊跃投身于紧张的建设工作之中。

这不是个小工程,要用到一万七千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每一块都得精雕细琢,容不得半点马虎

大家伙儿都憋着一股劲儿,都想为这座纪念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打造纪念碑时间一晃就过了将近六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

碑身高达37.94米,四周的汉白玉浮雕将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诗镌刻成永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5月1日劳动节,中央举办了纪念碑揭幕仪式。近九年时光里,背后诸多细节与付出的汗水,是我们普通百姓无法体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幅浮雕,百年抗争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仅仅是一座高耸的石碑,它更是一部用石头雕刻的史书,讲述着中国人民百年来英勇抗争的壮丽史诗

碑座最底层的四周,镶嵌着十块硕大的汉白玉浮雕,每一块皆刻画着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1840年鸦片战争发端,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其间百年的风云变幻尽皆涵盖其中。

第一幅浮雕从“虎门销烟”开始,而第八幅浮雕描绘的是“胜利渡长江”,也是所有浮雕里最大的。

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分别展现“支援前线”和“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顺着视线往上,就是碑身的题字了,这些字更赋予了它鲜活的灵魂与生命。

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苍劲有力,震慑人心,彰显着人民英雄的伟大功绩和不朽精神。

当初,这八个大字究竟镌刻于哪个方向,同样引发了一阵激烈的讨论。

在中国的风俗文化中,南面为正面所以很多人提议将字刻在南面。

然而,这样设计的话,那领导人于天安门阅兵时看到的即为背面,此情形显然不太合理。

最终,毛主席一锤定音,将北面作为正面,把字刻在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向确定了,正面题字也确定了,那么南面应该怎样设计呢?

总理的敬意,不朽的文字

当时,林徽因作为设计者之一,她对碑文之事极为关切,她特意找到委员会主任彭真,询问碑文将由谁来书写,彭真含笑作答:

“周总理的字,可不赖!就定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任务后,周总理也非常担心自己写不好。

周总理的书法功底确实深厚,但这件事他觉得必须严肃对待,不能有丝毫差错。

为此,周总理每日睁眼后的首要之事便是练习书写碑文,哪怕一个笔锋稍有瑕疵,他都会将其撕掉重新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每个字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还要考虑到能不能更好的雕刻。

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写,有时候连饭都忘记吃,最终花费7天,从40多个稿子中挑出了一份。

周总理此时还不敢确认自己写的好不好,还展现了他一贯的谦逊作风。

他怀揣着手稿,内心满是忐忑地来到工地,而后诚恳地对雕刻家刘开渠说道:

“怎么样?行不行?不行可以跟我说,我拿回去再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开渠看到周总理如此工整、庄重的书法作品,赞叹不已:

“以前只看到过您的题词,还没看到过您写这么多字、这么工整的书法作品。”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周总理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视,以及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的手稿

碑文正背面的内容都确定了,而如何雕刻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例如,字体多大既美观又庄严?正背面字体比例怎样设计才符合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身份?怎样刻才能完美还原二人字体中复杂的连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项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到了年轻建筑师魏长青的肩上。

可以想象,当时的魏长青承受着多么巨大的压力,毕竟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苦思冥想,反复推敲,最终一个巧妙的方案在他的脑海中成型。

那就是运用投影和网格放大的方法,但是这在当时是一项相当先进的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把原稿制作成幻灯片,利用投影仪把字迹投射到和碑身相同比例的巨大幕布上。

为了确保精准,他事先在碑身上绘制了精密的网格,同样的网格也被绘制在幕布上,和碑身上的网格一一对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放大,魏长青带领着他的团队,一丝不苟地把投影在幕布上的每一个笔画,按照网格的比例,精准地描绘在碑身上。

此项工作需极大的耐心与细致入微的态度,任何细微误差皆会被放大,从而影响最终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俯身在脚手架上,一笔一画地精心描摹。

经过数日夜以继日的奋战,巨大的碑文终于完整地呈现在碑身上。

周总理所题写的碑文镌刻于碑心南侧,与北侧毛泽东的题词遥相呼应,二者共同构成了纪念碑的核心部分。

每一个字,每一笔,都和原稿丝毫不差,完美地展现了毛泽东主席题字的磅礴气势,和周恩来总理碑文的庄重典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长青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完美呈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背后承载着多少历史的重量,凝聚着多少民族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毛主席亲自奠基,到全国人民集思广益设计方案,再到周总理一笔一画题写碑文,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这不仅仅是一座纪念碑的落成,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参考资料:

1、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到建成的幕后——《文史春秋》2009年第9期4-10,共7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镌刻碑文的书法家魏长青——《中华魂》2009年第10期40-41,共2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