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这个名字大家都不是外星人。你说他是个政治天才也好,权谋高手也罢,至少从一个角度来说,他的用人之道形容为“快狠准”。
当时的他,有一个原则:“能用就好,别管三七二十一!”至于品德?那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在他的世界里要说用人,他可真是个“实用主义者”。
“才”是门面,“德”是空谈:“能人更能干,德行?不太重要!”
袁世凯,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注定会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风光无限,但从他的一系列用人决策来看,他的用人哲学或许比他的一生还要复杂。
他常常说:“选人看能力,用人看忠诚。”如果仔细琢磨下去,你会发现,他的用人原则其实是在为自己打造一套完整的权力机器,而德行——这种抽象的东西,似乎只能排在“才”后面,甚至远远在后。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他早期的用人决策来看,我们可以窥见一二。想当年,袁世凯刚刚接手北洋政府,面对的可是一个政治复杂、分裂四起的局面。
面对内外压力,袁决定依靠手下能人来稳固政权。于是,像冯国璋这样一批在地方上有权有势、能力过硬的“能臣”,便纷纷进入了他的视线。
你看,冯国璋这人,后来成为了北洋军的重要人物,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你要说他有多高的道德情操,恐怕就不如他说的那样“端正”了。
袁世凯看重的正是冯国璋那股“干大事”的气魄。要说道德,这东西在他看来就是个麻烦。你越是要找那些能“推心置腹”的人,越是容易陷入死角。
何况,袁世凯本就不像一些君主那样“清高”,他最看重的是一个“能字”——只要你有能力,能为我效力,那就算是好人;如果没有?那对不起,你的道德再好也只是空谈。
然而,这样的用人哲学,最终为他带来了什么呢?表面上,袁世凯的政权稳固了,北洋政府也稳住了局面,甚至外敌的威胁也被暂时化解。但正是因为忽视了“德”这一部分,他的人事安排也埋下了许多隐患。
用人如用刀,怎么选都得锋利:“重德不如重权,能力不够我来补!”
到了后期,袁世凯的用人哲学逐渐暴露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不,看看他任用段祺瑞的事儿,就可以看出端倪。
段祺瑞是什么人?官场上也算是个有点名气的能人,才干突出,性格果敢,办事有条理。然而,这人一身的污点也不少,说白了,没什么道德底线,但你说他的能力有多强,不能不承认,的确能扛得起大任。
段祺瑞的任命本身就挺让人摸不着头脑。袁世凯在那时正急于控制局面,而段祺瑞正好符合他“能做事、敢做事”的标准。
袁世凯对段祺瑞的任用,表现得就像是在打造一个绝对听命的政治工具。说白了,袁世凯在段祺瑞身上看到的是一把锋利的刀,而不是一个有道德操守的官员。
重要的是,袁世凯能指挥这把刀干什么——不管它是否锋利,只要它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发挥作用。在袁世凯看来,“德”是用来装饰的,而“才”才是“工具”。
只要有了一个听话的“刀”,就能够确保自己在政治斗争中占据上风。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袁世凯逐渐把“能人”当作了自己政治斗争的“武器”,而道德这些软指标,早就被他抛在了脑后。
如果回过头来看看,袁世凯的用人之道不仅仅是对于能力的过度依赖,更多的还是为了巩固个人权力的目的。你要说他纯粹是“抛弃德行”,那也不全对。
可以说,袁世凯对“才”和“德”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权衡——选择那些能够为自己所用的人,哪怕这些人身上有种种瑕疵,也远比那些道德高尚、却能力平庸的官员更能帮助他实现目标。
这一做法的背后,隐含着一层更深的政治哲学。袁世凯深知,在那个时期,单纯依靠“德”去治理国家,远不如依靠那些能迅速实施自己计划的“能臣”。
对袁世凯来说,维持政权的稳定和自己的政治地位,才是最根本的任务。至于道德高低,那只能是其次。
他能,我更能——袁世凯的“高效”用人法则:“就得能用,别管三七二十一!”
到了晚年,袁世凯的用人方式愈加极端,甚至不惜直接使用权谋手段,任人唯亲,权力逐渐被一些“心腹”掌控。这其中,不乏一些有能力、但几乎没有道德底线的“忠诚”人物。
在这个阶段,袁世凯的用人几乎不再考虑任何道德因素。他完全放弃了对“德”的任何依赖,甚至可以说,袁世凯的“高效”用人法则就是——只要能用,能完成任务,剩下的全是虚的。
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他在内政上的人事安排。他的许多亲信,几乎没有一个在政坛上能称得上“道德楷模”,但他们的能力无可否认。
你看,冯国璋这人,虽说不是太讲究道德,但他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对于袁世凯来说,冯国璋能够掌握军队,为他提供强大的支持,那就已经够了。
而且,冯国璋这类人,既能执行命令,又能保证自己的忠诚度,简直就是袁世凯的“用人理想”。他们的道德问题,在袁世凯眼中,不过是些琐碎小事。
当然,这种用人方式虽然短期内看似“高效”,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袁世凯纵然依靠权谋达到了某些政治目标,但这也为他自己埋下了危机。
随着袁世凯手下越来越多的“能力型”人物浮出水面,政治体系的腐败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他权力的不稳。
而且,这种“只看能力不看品德”的做法,也让袁世凯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长此以往,袁世凯手下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甚至有些能臣为了争夺权力,互相打压,最后搞得四分五裂,政权也越来越不稳。
而且,等到他落败之时,昔日那些个不断“讨好他”“表忠心”的人倒戈得一个比一个快,给袁世凯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参考资料:
袁世凯抓赌.山海经.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