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地方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打造了一批特色调解品牌,调出基层治理和谐音:全面推广建设“心适小屋”,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也为当地政府排忧解难;通过网格员细致入微的工作,隐患排查、服务落实和问题解决都在网格中,织就了一张张守护社区平安与幸福的“大网”……
这一个个富有人情味的基层社会治理举措,是我市创新方式、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抓好基层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因地制宜创新系列“枫桥式”工作法,创新社会治理成效不断显现。今年来,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1.43%,社会政治大局持续平安稳定。相关经验做法获得长安剑、长安评论、法治日报等媒体平台刊登转载。
建强机制提升效能
我市明确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是各级党委政法委的“一把手工程”,市县镇三级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工作扎实开展,构建起“市级规划、县级推动、部门联动、镇街实施、网格兜底”的工作体系。
今年6月6日,市委政法委在揭西县组织召开全市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现场会,会议通报表扬25个2023年度揭阳市“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先进典型,总结交流“1+6+N”工作体系建设经验。这次会议的召开,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是“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我市率先建成市级综治中心,整合政法网、综治视联网、“粤平安”云平台、“雪亮工程”综治分平台于一体,按照市统一模式,完善市县镇综治中心“三级指挥链”,进一步提档升级镇街综治中心,全市88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并实体化运作。全市综治分平台汇聚全市3.7万多路视频资源,对治安形势、社会稳定、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为指挥决策提供研判依据,为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提供有力保障,构建起指挥统一、上下联动、平战结合、协同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
整合力量多元共治
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我市积极整合资源、凝聚力量, 推动政法综治、职能部门、网格队伍、社会力量“四军”联动,实现由“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转变。
我市充分发挥政法队伍在服务诉源治理、化解群众矛盾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政法力量下沉基层。全市法院系统35名员额法官挂钩乡镇,深入开展“解纷行动”“护企行动”“振兴行动”“护稳行动”四大专项行动,推动“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检察系统派驻44人检察官团队常态化参与乡镇基层社会治理,综合运用刑事打击、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乡镇街道构建联动治理机制。公安机关秉承为民服务的宗旨,推动742名民辅警下沉基层一线,聚焦人民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同时,我市把人社、卫健、住建、金融、教育、退役军人事务、自然资源、妇联、法学会等职能部门和单位纳入“1+6+N”工作体系后备力量,根据需要进驻综治中心参与作战,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网格员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全市共划分综合网格2999个,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网格员,实现定人、定岗、定责。普宁市率先通过政府采购,为市区7个街道27个社区招聘配备90名专职网格员。此外,我市还推动镇街社会工作者和表现突出的村(社区)治安联防队员、临聘人员转化为专职网格员,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先锋队伍,实现“社会治理一张网、解决问题一体化”。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网格员借助“粤平安”综合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共排查录入网格化事件146808件,按时办结率99.56%.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我市深化民力助警,积极推动社会力量汇集建群,全市共组建“民力助警”工作群599个,发展吸收民力助警人员超2.7万人。结合地方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我市打造了河婆街道六一村“擂茶调解室”、东园镇月湄村“新六股头人调解室”、玉湖村“厝边头尾调解室”、潭王村“红色调解室”、路篦社区“家和调解室”、曲溪“吴小雁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品牌。
“大家喝杯茶,消消气,有事好商量。”调解室里,数句温暖贴心的劝解,便拉近了群众与调解员之间的距离,让一个个基层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法治护航成长之路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依托“1+6+N”工作体系,我市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力量,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我市着力强化基础建设,高标准建设可提供200个学位的市专门学校,统筹用好市内外民办专门教育机构,加强对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惩治。
政法单位加大对专门学校工作指导支持力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揭阳真理中学法治副校长,示范带动全市各级政法领导干部更加关心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全市1548所中小学校(含中职)、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全部配备法治副校长。市委政法委、市妇联建立“心适小屋”与镇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融合联动机制,对存在家庭矛盾纠纷、被欺凌或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干预,及时介入化解并给予关爱帮扶。今年来,全市共受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案件101件,调解成功100%.
市法学会编制《法铸少年魂》法治故事丛书,寓教于乐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同时,在全市88个镇街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基层服务站,助力源头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基层矛盾化解。各地各成员单位切实抓好建章立制,及时总结专项行动的鲜活经验和有效做法,共建立健全包括突发敏感网络舆情全流程闭环管理、控辍保学、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及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办理等15个制度机制,促进专项行动工作成果常态长效。
三治融合赋能发展
以自治激发活力。我市引导推动党员群众成立村民自治组织,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活力;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开展践行规约活动,让其成为群众的日常行为规范;拓宽基层议事渠道,榕城区在“睦融邻里”居民议事厅全面推行“五步议事法”,构建起“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机制,通过议事协商,凝聚民智。
以德治润物无声。我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全面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筑牢宣传主阵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打造“榕城文明实践云”小程序,实施活力古城、文化育民、文明聚力、书香润城“四大工程”,广泛开展“榕树下的微课堂”、“心心向榕”百姓宣讲进村居等品牌活动,讲好文明、平安、法治的揭阳故事,在街坊邻里间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村规民约融合,使其成为干群的“日常守则”,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柔性治理。
以法治定分止争。我市持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7160人,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共成功创建7个国级、5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一项项独具特色的治理措施,使平安揭阳底色更亮,人民幸福成色更足,一幅幅和谐生动的平安画卷在揭阳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