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去世,他的追悼会定在1月10日下午举行。
原本毛主席由于身体原因,是不打算出席的,陈毅追悼会规格也不高。
可是在追悼会开始前,毛主席念及和陈毅多年的战友情,最终决定抱病出席,这也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念追悼词时两度哽咽失语,难以继续。
除了这两位伟人外,陈毅追悼会上还有哪些细节呢?
病情加重
1971年1月16日上午,陈毅接受医生的会诊,经过外科医生检查,在他的右腹部有一个很大的硬块,按压后痛感明显。
医生认为陈毅患上的是急性盲肠炎,需要立刻开刀治疗。
医院领导研究后,一方面做好手术准备,一方面向中央汇报,请示批准。
周总理得知情况后,立刻作出指示:既然诊断结果明确,建议可以考虑保守治疗法,毕竟已经是年近古稀的人,能不动刀最好不动,挨上一刀,恐怕会对身体有损。
周总理毕竟是陈毅多年战友,一切都以他为优先考量,只是医生经过仔细研究后,还是决定动手术最为稳妥。
周总理立刻批准医院的意见,还把自己的保健医生卞志强派去协助医生工作。
当日下午,陈毅被推进手术室,做好麻醉手术后,医生才发现,陈毅的病情远比他们想象的严重得多!
起初,他们以为只是割盲肠,小手术而已。
当打开陈毅的腹腔后,医生才发现,那个硬块是一个胀得鼓鼓的“大脓包”!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医生判断这是结肠癌!
它就像是一个紧箍,牢牢卡在肠子上面,排泄物到了这里,无法通过便形成一个大包。
医生只能临时改变手术方案,切除了肠子的癌变部分,手术长达5个多小时。
手术后,医生从陈毅的鼻孔插入一根管子到胃里,减压排气,这段时间,他无法正常进食,只能依靠药物维持生命。
但是由于临时改变手术方案,准备不充分,术后没几天,便发生了感染。
陈毅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外部刀口也出现恶化,医生只能在刀口处插入两根管子,向外导流。
手术后一个月内,陈毅的病情不断恶化,几次陷入昏迷,让人担忧不已。
周总理为陈毅的病情忧心忡忡,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照顾,亲自给日坛医院院长吴恒兴打电话,提出把陈毅转到日坛医院治疗。
吴恒兴接到周总理的委托后,十分尽心,查阅了所有陈毅的会诊记录,准备治疗方案。
再一次动刀,陈毅笑对癌症
日坛医院是肿瘤医院,也是北京当时唯一一家专业治疗肿瘤的专科医院。
接到周总理电话后,吴恒兴就对陈毅的病情进行细致研究,权衡再三,他向总理提出:“日坛医院虽然是专业的肿瘤医院,但是住院部条件简陋,不利于陈毅的养伤。
不如采取门诊治疗办法,还让他住在现在的医院,只是到日坛医院接受放射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射治疗,到1971年10月,陈毅的病情基本稳定,并有好转的迹象。
正在大家都为陈毅病情有所稳定而激动,觉得他出院指日可待的时候,变故来临。
从11月16日开始,他的病情不断恶化,出现呕吐、无法进食的情况。
经周总理批准,陈毅转到日坛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为解决进食问题,医院再次为他做了胃肠吻合术。
由于发现不及时、治疗有些晚,癌症已经发展到晚期。
第二次手术后,病情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越来越严重,只能依靠输液维持生命。
陈毅每天输液时间长达16-17小时,身体上能输液的血管几乎扎遍,鼻孔、胆、胃都有管子。
这么多管子限制他活动,陈毅每天只能平躺在病床上,几乎不能动。
尽管疼痛难忍,可陈毅还是以他惊人的毅力坚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无论是毛主席、周总理、还是朱老总、彭德怀元帅,陈毅,他们都为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也因为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身体不断被透支。
以至于晚年时期,被病魔折磨得如此痛苦,着实让人唏嘘。
这次手术后,周总理抽空来到医院探望,陈毅还信心满满告诉周总理:“等我身体康复,还有些工作要完成。”
陈毅的秘书杜易来病房看他,当看到他身上插满管子,仰卧着无法动弹的情形时,他的心为之一酸,泪水不住往外流。
陈毅见状,侧着头幽默地说:“你看,我现在已经实现管道化了,不能直接吃东西。
只能通过管子赴宴,世界上竟然有这么长的宴会,我都吃了16个小时了!”
有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癌症到了晚期,癌细胞扩散速度让人瞠目结舌,病人会越来越痛苦。
杜易看陈老总性格开朗的样子,心里一阵酸楚,只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安慰他。
1971年底,陈毅身上的癌细胞全面扩散,他的头部和身上鼓起许多大大小小的包。
昔日身材魁梧的他,如今被折磨得瘦骨嶙峋,面容憔悴,没有血色的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短短两年时间,他的体重减少40多斤,看着都让人心疼。
此时的他内脏受到严重损害,他病逝后,医护人员对他的遗体进行解剖,发现内脏早已腐烂穿孔,还散发恶臭。
癌症晚期最折磨人,但是陈毅从不呻吟,也不大喊大叫,如此坚强的毅力,实属难见。
1972年1月4日,杜易再次到医院看望陈毅,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谈话。
下午,陈毅对守在床边的张茜和孩子说:“党中央...红军...终会战胜敌人!”
在他病重期间,周总理多次到病房看望;刘伯承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还是被人搀扶到病房,用双手给予他力量;
朱德夫妇、聂荣臻夫妇、徐向前、王震等人都先后来医院看望;叶剑英几乎每天都来看望。
他们都希望陈毅能挺过难关,再度恢复健康。
离开人世
1972年1月6日凌晨,陈毅处于昏迷状态,医生为了维持心脏跳动,在他的鼻孔里插入输气管。
医疗组认真研究抢救方案,他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病患心脏停止跳动时,开胸进行心脏按摩,做最后的努力。
只是周总理认为,就算直接按摩心脏,能让心脏恢复跳动,也只是一段时间而已,这样做只会加重对陈毅的肉体折磨,还不如让他就此离开。
虽然医生尽全力抢救,但陈毅的心脏还是停止跳动,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毛主席临时决定
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是在1971年急转直下的,身患重病的毛主席动作有些迟缓,神情也有些呆滞。
陈毅去世的噩耗传到毛主席耳中后,不知道是消息来得太过突然,还是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他很长一段时间都面无表情,保持沉默。
其实毛主席和陈毅的交情匪浅,两人除了是多年的战友,还是诗友,陈毅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颇高。
沉默过后,毛主席批准有关召开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包括追悼会规格以中央军委名义举办,李德生主持,叶剑英致悼词,参加追悼会人数为500人。
虽然规格已定,但是陈毅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副主席宋庆龄接到消息后来电,坚持要出席陈毅追悼会;
西哈努克亲王也发来吊唁,希望能参加陈毅追悼会;
不少民主人士也纷纷表示前来悼念,只是这样一来,追悼会规模会超过规定,因此都一一驳回。
自从陈毅去世后,毛主席的精神一直不大好,吃饭、睡觉都不正常,他的脸色也一脸阴霾。
无论见谁,毛主席始终板着面孔,一句话都不说。
工作人员猜测毛主席是为陈毅的事情伤心和烦躁。
1月10日陈毅追悼会这天,毛主席吃过午饭,按照惯例会午休,可是他裹着米色的睡衣,在卧床上,辗转反侧。
秘书张玉凤搀扶他走到书房,毛主席随手拿起一本书阅读,或许是心情太过烦躁,他看什么都看不进去。
看到他脸上明显的焦躁,张玉凤不敢多说什么,站了一会就去忙碌其他的事情。
毛主席手边没有日历,桌上也没有闹钟,工作人员都没提醒毛主席今天是什么日子。
但是在追悼会开始前,毛主席突然大声喊着:“小张,现在几点了?”
“一点半,主席。”
毛主席拍打沙发的扶手后,说:“给我准备车,我要参加追悼会!”
这个命令实在太过突然,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基本没有参加过追悼会,尤其是在八宝山举办的。
警卫战士也没有跟随毛主席去八宝山参加过这类活动的经验,更没有准备。
陈长江虽然作为毛主席的工作人员,但是突如其来的命令,也让他措手不及。
为了不影响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陈长江立刻向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副局长张耀祠做汇报。
并且他快速拨通周总理办公室的电话,向周总理汇报此事。
当听闻毛主席要出席后,周总理迅速拨通中央办公厅的电话,用洪亮有力的声音告诉对方:“马上通知在北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人员,立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另外,所有申请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的人员,通知他们可以前去参加了。”
毛主席的一个临时决定,让周总理忙得不可开交,他急忙通知相关人员,提高追悼会的规格。
陈长江也调来毛主席外出需要的车辆,通知警卫员做好出动的准备。
张玉凤提出要给毛主席更换衣服,毕竟毛主席还穿着睡衣和薄毛裤,外面的气温寒冷,担心寒气侵体。
但是毛主席拒绝了,只是在睡衣外面又裹了一件大衣,便催促工作人员尽快出门。
周总理忙碌完后,急匆匆穿着睡衣坐车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在狭窄的空间内更换衣服、整理着装。
连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可见周总理的时间有多紧张。
他赶到追悼会大厅后,亲自检查和调整花圈的摆放位置,还让工作人员在休息室生火炉。
叶剑英也提前来到会场,他原本是致悼词的,当听说毛主席来参加追悼会后兴奋不已。
他一直陪同周总理检查落实各项准备事宜,一面思考新的方案。
因为礼堂内没有暖气设备,周总理知道毛主席身体不好,担心他会着凉,提前安排妥当。
毛主席一行人的车子开进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大院,此时距离开会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
周总理看着毛主席只穿睡衣,面容疲惫,便心疼地说:“你怎么来这么早?”
毛主席无力地说:“我睡不着!”
周总理用严厉的目光注视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和卫士,责怪他们没有照顾好毛主席。
一个卫士带着哭腔说:“主席午睡没多久,突然从床上坐起来,说走就走,我们拦都拦不住!”
周总理看到毛主席的头发又长又乱,胡须也许久没刮,他安排卫士在汽车里重新为毛主席整理妆容。
一番收拾后,毛主席看起来精神不少。
他这才进入礼堂,看到宋庆龄、叶剑英、李先念、朱德他们都已经到达现场,一一和他们握手示意。
恰在此时,陈毅的妻子张茜走了过来,毛主席原本是在沙发上休息,看到她后站起来迎接。
张茜紧走几步,眼睛里蓄满泪水,激动地说:“主席,您怎么来到这里了?”
在她的印象中,毛主席只在1944年9月参加过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建国后毛主席从未来到过八宝山。
看着毛主席拖着病腿、冒着严寒出席丈夫的追悼会,让张茜如何不激动?
毛主席看着满脸泪痕、悲伤而哽咽无法说话的张茜,他的眼眶也红了,说出的话语调缓慢而又沉重:“我来悼念陈毅同志啊,他是一位经得起革命考验的好同志!”
毛主席还找来陈毅的几个孩子,问了他们的名字,勉励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继承父亲遗愿,成功成才。
张茜也知道毛主席身体不太好,劝他:“主席,您略坐坐就回去吧。”
毛主席摇了摇头:“我要送他最后一程,给我一个黑纱吧。”
张茜连连摆手:“那怎么行!主席,您还是回去吧!”
毛主席坚持让人把黑纱戴在他风衣的左袖上。
周总理失控
追悼会开始前,叶剑英从座位上站起来,轻轻走到周总理身边,交给他两页文稿。
周总理不明所以,问他:“这是什么?”
叶剑英并没有说话,只是专注地看着周总理,然后双手抱拳,在周总理面前拱了拱,转身离开,悄无声息回到座位上。
周总理打开文稿后才明白,这是纪念陈毅的悼词。
原本念悼词的人是叶剑英,只是如今毛主席都来参加追悼会,规格提高,周总理才是最合适的致辞人选。
下午3时,追悼会正式开始。
周总理招呼大家入场,张茜和西哈努克亲王一左一右搀扶毛主席走在最前面。
原本规定的主持人也更换为叶剑英。
不到600字的悼词,周总理竟然两次哽咽,无法继续。
这种罕见的失控竟然出现在周总理身上,可想而知,他对陈毅的感情多么深厚。
会场里的1500多人都被哀痛的气氛所包裹,时不时传来大家的哭泣声。
毛主席站在队伍最中间,他高大的身躯微微前倾,轻轻颤动,熟悉他的陈长江似乎也感知到毛主席此时的悲痛心情。
周总理宣读完悼词后,哀乐声响起,毛主席和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人员对着陈毅的骨灰盒三鞠躬。
毛主席再一次凝视陈毅遗像,随后转身和张茜握手,嘱托她一定要节哀,保重身体。
追悼会结束后,张茜和孩子把毛主席送到专车前,目送毛主席离开。
毛主席离开后,张茜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悲伤,她对着陈毅的骨灰盒把今天发生的事情一一讲述,以慰他在天之灵。
追悼会第二天,《人民日报》等报纸都在最显眼的位置刊登了陈毅追悼会的新闻,标题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参加追悼会。
追悼会回来后,毛主席好几天没有休息好,紧接着他就生病了,还病得特别厉害,曾两次陷入昏迷。
若不是深厚的战友情,若不是内心对陈毅的肯定,毛主席又怎么会坚持出席追悼会呢?
虽然陈毅元帅离开多年,但是他的革命精神,我们绝对不会忘记!缅怀先烈,致敬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