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围绕香港驻军问题,发生了一起不小的风波。外交部原部长黄华受到了邓公的严厉批评。在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隐情?

黄华出生于河北省磁县,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原名叫王汝梅,黄华是他写文章时用的笔名。但是后来到苏区参加了革命以后,他害怕用原名会连累家庭,所以就一直用笔名活动。结果笔名用了一辈子,真名反倒被人淡忘了,甚至连子孙后代也都全部姓了黄。

在陕北的时候,黄华曾担任过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翻译,陪同斯诺秘密赴苏区采访。正是在他的协助下,斯诺后来创作了享誉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新中国成立后,黄华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在周总理的领导和教育下,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用夫人何理良的话来说:“这个人,整个生命都用在外交上了。”

1976年12月,黄华出任外交部部长。当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他先后访问了亚、非、拉、欧、美50多个国家,为给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做了大量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黄华亲历了中美建交、签订解决美售台武器问题的《八一七公报》、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等重大外交事件。他凭借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然而纵观黄华的外交生涯,除了鲜花和掌声外,也曾有过不小的风浪,那就是发生在1984年的香港驻军风波。

众所周知,中英两国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在多次谈判中,我国始终坚持“香港回归后,国防、外交必须由中央直接管理”这一原则。但是英国方面不同意,表示说:“不要驻军,驻军会吓坏老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驻军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的态度始终是坚定的。早在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时候,就提出:“我国政府有权在香港驻军。”

可是在这个高度敏感的问题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耿飚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却掀起了一起不小的风暴。

1984年5月,耿飚参加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在此期间,他接受了国内外记者的采访。

有记者问耿飚:“香港老百姓怕驻军,你们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耿飚的回答有些含糊:“我们可能不一定驻军吧。”谁知道这句话被香港媒体直接传成了“香港回归后,中国将不派军队进驻香港”。

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很快,邓小平就得知了此事。而黄华在此之前也接受过香港亚洲电视台的采访,谈论过香港问题,所以也受到了牵连。

邓公一听“不会驻军”这几个字就火了,立即对在场的人说:“耿飚同志对香港记者说中国不会向香港派出驻军,还有黄华同志说将来香港可以派代表参加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他们根据什么讲这些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5日,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的闭幕大会结束后,邓小平参加了记者现场采访。他说:“趁这个机会,我要对记者们说几句话。这个(可以考虑不派驻军队)是胡说八道。你们给我辟个谣。”

黄华也在当天知道了邓小平对他的批评。他立刻打电话给小平同志的秘书王瑞林同志:“请你转报小平同志,我以我的党票担保,我没有向香港记者说过不驻军的话,希望小平同志查核。”

邓公是个明理的人,他在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后,亲口说:“我错怪了黄华同志了。”

2007年,黄华以95岁的高龄出版了回忆录《亲历与见闻》,讲述了他一生的传奇外交风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交家凌青在回忆录序言中写道:“在这个伟大的洪流中,有千千万万知识分子参加,黄华是其中出色的一员……他是我国外交界中极其少见的拥有很多外国民间朋友的领导人,这是很难得的。”

2010年11月24日,黄华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他走之后,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悼念文章,将其称为“中国迈向开放时值得尊敬的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