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成立30周年之际,发布了官方传记《工程师之魂》。不爱读书的人把它当成了企业的广告宣传页,只不过页数多一些而已。而喜欢读书的人,则把它当成半部中国汽车工业史来读。当然,如果几十年后真的有人回头来编撰这一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史》,那么比亚迪一定在封面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很厚,内容很长,读罢不忍释卷,感慨良多。书中是比亚迪30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王传福的前半生。人生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的,每一个选择都能代表我们内心的想法,都能决定我们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心理学上可以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方式来推测其心理状态,叫做心理侧写。我们不妨以这些年来王传福的种种选择来分析一下,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凭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一、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高智商:

要了解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出身经历。王传福生于农村,家庭条件,教育环境都不算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考上大学,而且是一流大学,已经证明了他的智商在同龄人中是出类拔萃的。(王传福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被誉为中国新能源的“黄埔军校”,后合并为中南大学,在当时还没有985、211的概念)

而后王传福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读研究生,之后进入总院301所工作,在成为一名企业家之前,就已经是行业内顶尖的技术人才了。学历和早期的从业经历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智力水平了,不过王传福的高智商更体现在创业之后一个个决策中,其战略眼光之长远,时代脉搏把控之准确让人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有胆魄:

比亚迪成立30周年会场的主题是“敢想,敢做,敢坚持”。30周年的主题曲也叫《敢》。企业敢字的背后,藏着王传福个人的勇气和胆魄。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少年,在完成学业之后,得到了一份体面的高收入工作,端上了那一代人口中所谓的铁饭碗。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人敢选择辞去稳定工作去创业?

之后,在电池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个人早已实现财富自由时,有几个人敢在所有人几乎都反对的情况下投身汽车行业,从零开始造车,进行二次创业?而在燃油车时代,又有几个人敢在电的道路上另辟蹊径,“一意孤行”?

敢想是因为有足够高的认知和战略眼光,敢做是因为有足够强的行动力。敢想敢做的背后是知行合一,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智大勇,知行合一,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他想要干什么?

要了解一个人的想法,不能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了些什么。观人于酒后,观人于忽略,观人于临财临色。放在一个长达几十年的跨度里,我们只需要看他在重大人生节点面前做出怎样的选择就可以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放弃稳定的高收入工作,毅然选择创业打拼,显然说明王传福并非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普通人所向往的安逸、稳定他走出校门之后便实现了,不过那并非是他想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业初期,王传福赶上了时代的风口,在电池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成立第一年(95)营业额250万元(比亚迪94年11月18日草创,95正式注册),第二年(96)营业额就达到了6000万元,第三年1.08亿,第四年2.57亿,第五年5亿,第六年10亿。对于创业者来说,江山已经打下来了,王传福个人也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一般来说,在这一阶段求稳是最重要的,而王传福并没有停下拼搏的脚步,开始了二次创业,决定造车。

很显然,在这个节点上,王传福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赚钱,比亚迪在电池行业已经是龙头了,而进入汽车行业,一切从头开始,显然要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在当时,几乎所有投资人都持反对态度,行业内也充斥着质疑和嘲笑。事实也是如此,在收购秦川汽车之后,比亚迪研发的第一代车型,内部代号316失败了,几个亿打了水漂。如果不是后来F3取得了成功,比亚迪能否在汽车行业内站稳脚跟还要画个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电池行业已经很赚钱了,为什么还要造车?换句话说,造车,不为了赚钱,他想要的是什么?可能,他真的想不计后果的成就一番事业,无关乎自身,无关乎财富,只是想要一个绿色梦想,只是想要振兴中国制造,中国汽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考上大学,读研,成为一名工程师,完成修身。下海创业,实现财富自由,完成齐家。在这之后,就是王传福的家国情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于企业家,王传福更喜欢以工程师自居,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他的心中所想。企业家归根结底是商人,而商人永远是逐利的。而工程师属于理想主义者,科学家带我们认识世界,工程师改变世界。很显然,王传福的内心,是想要改变世界,而今天的比亚迪确实到了。

规模万亿的比亚迪对于王传福而言并非只是个人财富的积累,于国家,这是对民族工业的振兴,于行业更是引领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