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栏目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特开设“家风”栏目,为您讲述政协委员的家风故事。

今年的11月2日,恰逢滕代远同志120周年诞辰。滕代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历任铁道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虽身居高位,却严于律己,始终保持优良的家风。自律,已经成为刻进他骨子里的一种品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代远和家人在一起。

“走出山窝窝,我要去读书”

1904年11月2日,滕代远出生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玳瑁坡村。玳瑁坡是一个偏僻的苗族山寨,当时的村民主要依靠开山种苕和砍柴卖炭度日,生活十分艰苦。

滕代远的爷爷滕绍康是当地有名的秀才,教过私塾,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滕代远的家族还经营桐油坊和谷坊,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富足。

滕绍康重视教育,很支持孙子滕代远读书。滕代远在县立高小毕业后,回村担任初小教员,有了稳定的工作。

可滕代远不满足,坚持要去离家150公里的保靖县国语讲习所补学。当时湘西多匪乱,滕代远和同学在路上遭遇了土匪,钱被抢光了,学校去不成,麻阳也回不了,滞留在乾城(今湘西吉首)。困窘之际,滕代远突发奇想去找陈渠珍要路费钱。陈渠珍时任湘西剿匪总司令,人称“湘西王”。滕代远认为,在剿匪总司令的地盘上遭了匪,找他要路费名正言顺。

滕代远和同学一起去见了陈渠珍,见面了也不害怕。陈渠珍说:“既然你说是学生,我就考考你,看是真学生,还是假学生。”他出了个上联:两学子去求学,无辜遭劫遇难。滕代远秒答:一官人来做官,理应扶危解贫。陈渠珍听了很高兴,于是给了滕代远路费,据说他们后来还成了“忘年交”。

1923年,滕代远考取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要去常德读书。滕代远的大家庭有20多口人,种了20多亩地,栽了30多亩桐树,还开了一座油坊和谷坊。滕代远是滕氏家族的长孙,按照当地风俗要主持家业,家里人反对他外出求学。滕代远的大伯说:“你不要去读书,你去读书家里怎么办?你真要去读书的话,那我们就分家。”滕代远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必须要走出这个山窝窝,我要去读书!”

滕代远就读的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是由清末维新人士熊希龄创办,深受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后来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思想在学生中间传播,学校逐步成为湖南反帝反封建的重要革命策源地。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思潮很快传入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校较早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谢觉哉主编的《湖南通俗日报》等,成了学校进步学生喜爱的精神食粮。

1924年,滕代远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区委委员陈佑魁(怀化麻阳籍)的倡导下,滕代远等人和乡友发起成立“麻阳新民社”,并一起创办《锦江潮》,宣传马列主义,从此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史博览·人物》2024年第11期 《滕代远的选择》

斗智斗勇,攻坚克难

1928年平江起义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成立,中共湖南省委宣布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滕代远任中共中央代表,主持八路军新疆办事处工作。1938年1月,滕代远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后奉命去晋西北地区,巩固和发展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滕代远调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培训了大批军政干部。据后来统计,光在抗日军政大学前南峪校区培养的三期学员,1955年授衔的时候,就有将军109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其扩张战争的后方基地,多次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不仅停止对八路军的供给,还对共产党的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当时,八路军吃、穿、用等物资极其匮乏。

1942年8月,滕代远担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反击日军“扫荡”和“蚕食”。1944年,滕代远与副参谋长杨立三提出开展增产节约的“滕杨方案”,在机关部队推行,为战胜严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要靠老子,自己闯路子”

滕代远有5个儿子,长子滕久翔、次子滕久光、三子滕久明、四子滕久耕、五子滕久昕。除了长子滕久翔留在老家麻阳外,其他孩子都是军人出身。

滕代远虽然长期位高权重,但从不滥用公权为家人谋私利。他离家参加革命后,20多年都没有见过长子滕久翔。新中国成立后,滕久翔听说父亲已是铁道部部长,非常高兴,认为总算盼到出头之日了。

1950年,滕久翔来北京与父亲相见,父子俩哭得一塌糊涂。滕代远很高兴,工作之余在北京陪了儿子半个多月。临走的时候,滕代远问儿子有什么要求。滕久翔说,希望能在北京安排一个工作,这样就可以留在父亲身边了。

按照常人思维来看,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但滕代远拒绝了:“身为干部,决不能以权谋私;不要靠老子,自己闯路子。”滕久翔回到麻阳,在县文教科工作,一个人要养活7口人,生活压力不小。“文革”中滕久翔被调到当地的锦和水泵厂工作,日子更加艰难,他也从没向当地政府提过任何要求。

1965年,滕代远的三子滕久明高中毕业,准备参加高考,托秘书跟滕代远说:“久明想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怕万一考不好,不予录取,想请您给学院的刘院长写封信(注:即刘居英,曾是滕代远下属)。”滕代远断然拒绝:“读书上大学要靠自己的能力,不能靠父母的地位和私人的关系。大学能考上更好,考不上也没有什么。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有很多:做工、种田、当兵都可以。”

滕代远是人民铁道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铁道兵团的创建人,长期任铁道部部长、党委书记。在全国铁路修复以后,滕代远着手组织新线建设,修筑了成渝铁路、天兰铁路、丰沙铁路、包兰铁路、黎湛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和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基本形成全国四通八达铁路网的骨架。但他不徇私情,不耍特权。1978年,滕代远去世后4年,铁道部才在焦柳铁路上设立麻阳站。

1974年11月30日,滕代远病危,当亲人们赶来看望他时,他已说不出话,嘴里只能发出含糊的“喃喃”声。临终前,滕代远努力用手比划着,指了指桌上的笔。当亲人们将纸笔送到滕代远手上时,他使尽力气,在纸上写下了“服务”二字。

“服务”,是滕代远留给子女的最后遗嘱,也是滕家坚持的家风。滕代远的5个儿子都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坚持为人民服务。

文 | 郭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