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丨本刊记者 陈曦

1928年,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国立艺术院”,一个世纪以来都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顶流”。首任校长林风眠带领着他的团队,致力于绘画的创新,提出了“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打造出了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深远的“艺术花园”。

2024年,还是在西子湖畔,西泠20周年庆典秋拍现当代艺术板块将呈献两大专场:“此岸花开——林风眠与苏天赐现代主义之路纪念专场”和“油画·现当代艺术专场”。从林风眠、苏天赐师生的传艺佳话,到吴大羽深情谱写的色彩韵律……现代大师们的杰作将引领我们重回那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之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26日至31,西泠拍卖20周年庆典秋拍将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隆重举行。此次秋拍的上海巡展将于12月14日至12月15日开启,展览地点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250号的静安昆仑大酒店。

“此岸花开——林风眠与苏天赐现代主义之路纪念专场”精选两位结缘于杭州国立艺专的20世纪艺术大师不同形制、不同风格的作品,展现师生二人一段艺术传承的佳话,对比凸显东方韵味之下各自的风格特色,及其对20世纪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深远影响。这批作品多由上款人家属和艺术家家属提供,流传有绪,更有不少为首次现身拍场。

“油画·现当代艺术专场”将由吴大羽“艺术的春天”时期“自画像”主题油画作品《带猫的蓝色乐章》领衔,该作是继2017年西泠秋拍以《瓶花》创吴大羽个人纪录之后,拍场出现的又一经典巨作,不容错过。

林风眠:“为艺术战”的中国现代绘画之父

林风眠《杂彩缤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本设色 1977年作

69厘米×46厘米

诗堂:杂彩缤纷 健碧题。

钤印:陈氏(朱)佩秋(白)无绝(朱)

签名:稚柳 佩秋同志正画 林风眠 一九七七年

出版:《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封面及P87,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说明:此作为谢稚柳、陈佩秋夫妇旧藏,带有二人上款;陈佩秋题诗堂,题签;附上款人家属与本拍品合影。

林风眠与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相交甚笃,情谊极深。陈佩秋于1944年考入位于重庆盘溪黑院墙的国立艺专,时任教授便是林风眠,此后二人又同在上海画院共事,亦师亦友半个世纪。1961年谢稚柳与林风眠一同为中国文联组织的内蒙古参观团成员,在整个行程中,林风眠和谢稚柳同住一个房间,两人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77年林风眠赴港前不停地作画,送给书画界的友人以示告别。林风眠特赠此画予谢、陈夫妇,画作以如火焰般又有着高洁君子之交寓意的菖兰为主题。二人珍藏此画多年,2005年,82岁高龄的陈佩秋感念先师,为此画题题签,足见三人情谊之深。

如今《杂彩缤纷》首次释出,弥足珍贵。这件作品的形制和尺寸不同于林风眠同一时期的作品,其用心之处体现了对上款人夫妇的尊敬。在这件惺惺相惜的道别作品上,我们也看到了林风眠纯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他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强烈的炙热是林风眠作品中所少见的。

林风眠《绣球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本设色 34厘米×34厘米

出版:1.《大观——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P169,香港美术出版社,2023年。

2.《翰墨因缘——近现代名家书画选集》P130,香港美术出版社,2022年。

3.《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P86,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说明:吕蒙上款。

《绣球花》是林风眠精心绘制的浅色调花卉作品,团团锦簇的画面带有浓浓暖意,上款人为吕蒙。在上海的特殊时期,林风眠被打入冷室,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吕蒙作为新政权在美术界的代表,在当时对林风眠多方保护和照顾,林风眠也在感激之余投桃报李。吕家收藏的多幅林风眠画作即为这段艺坛佳话的美好见证。林风眠还曾为吕蒙女儿画像,想必吕蒙一家人在特殊时期给独居上海的林风眠带来了幸福的希冀,让林氏铭记于心。

对于吕蒙,林风眠不仅仅是赠画,还在去香港前把他精心种植的龟背竹“托付”给对方。吕蒙曾回忆说:“直到他走的前一天,还托人把那盆最心爱的龟背竹送给我们,它后来成为我家最珍贵的竹子。”吕蒙在林风眠赴香港后出任上海林风眠研究协会首届会长一职。1979年6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林风眠画集》,精装彩印了林风眠的62幅作品,吕蒙为此画集作序言《抒情的诗篇》。

林风眠《瓶花仕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本设色 66.5厘米×64.5厘米

藏家钤印:淦清欢喜(白)梦君(朱)音乐(朱)艺粟壶(白)虎形印(朱)

出版:《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P91,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说明:此作为胡淦清旧藏。胡淦清,曾任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主任。胡老与众多活跃于上海的艺术家交好,刘海粟、林风眠等皆为其友,曾收藏众多上海画院画家作品。

这件仕女图无疑是林风眠众多作品中独特且难得一见的作品,艺术家在大地色系底色上使用大量白色勾描,凸显出高洁优雅的东方女性之美。纱裙和形体的流畅及层次,以及背景的晕染,呈现出一种古朴通透的民族感和梦境中的如真似幻,令人称赞。而图中人物的眼神和画面中心都落在了仕女手中那朵盛开中的黄花,像极了生长在艺术家故乡的星岩蛋花,渐变色彩与温润质感衬托出记忆中的母亲形象。这惜花之情仿佛在诉说着画家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上款人胡淦清的感念。画面的构图巧妙和谐,画家的落款强调了对角线,将林氏独特的方形作品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林风眠《荷塘月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本设色 68厘米×68厘米

签名:恺时 言嘉医生正画 林风眠

出版:《南北画坛——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P88,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说明:顾恺时、成言嘉夫妇上款。顾恺时(1913-2005),江苏启东人。著名胸心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成员、上海市政协一届至七届委员、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胸科医院名誉院长、浙江省军区总医院顾问等职。

20世纪50年代,林风眠独自一人定居上海,生活过得极其简朴,在艺术中“鼓腹含和”,日趋消瘦。所幸他的医生朋友们总是会伸出援助之手,无以为报的林风眠便提笔作画,以报点滴恩情。《荷塘月色》上款人顾恺时有胸心外科“顾一刀”的美誉,也是上海著名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收录于《海上收藏世家》。此画为林风眠画赠顾氏夫妇,以墨绿色荷叶铺底,遍布15朵或盛开或待放的白荷花,品相完好。

1989年7月,林风眠在香港写下:“经过丰富的人生经历后,希望能以我的真诚,用我的画笔,永远描写出我的感受。”值得庆幸的是,林风眠当年振聋发聩所呼吁的“社会艺术化”通过杭州国立艺专和他的学生们,以及他一生不曾停歇过的艺术实践,已经被现代中国美术史和中国教育史所记录所书写。

苏天赐:传承和发展中国现代主义民族性

苏天赐曾在与邬烈炎的访谈中提到他认为“林风眠的最大贡献,就是将中西结合的切入点放在精神范畴,或者进一步讲是一种普遍的人文精神”。“爱好自然,忠实自己”——林风眠用最简单又中肯的话鼓励苏天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苏天赐去香港看望恩师林风眠。

苏天赐被公认为林风眠最重要的继承者,也成为林风眠诸多学生中虽未曾出国深造,却画出了自己一片“春色”的杰出艺术家。

苏天赐《太湖春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面油画 1990年作

59厘米×105.5厘米

出版:1.《苏天赐》P434,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

2.《我站在画布前:苏天赐的艺术世界》P213,南京博物院,2016年。

3.《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艺术百年回顾文献展》P116,南京艺术学院,2022年。

展览:“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艺术百年回顾文献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2022年。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西泠2024秋拍将呈现多件苏天赐家属珍藏多年的作品,涵盖风景、花卉、人物等题材。不管是画室桌上的水仙花,还是外出写生获取灵感后的风景写生,抑或是下乡采风基础上的人物创作,苏天赐的作品都扎根于本土,注重主体和意境,用一抹“春色”描绘出浓郁的东方韵味和民族审美情调,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与诗歌般的韵律,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

苏天赐《水仙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面油画 1992年作

61厘米×52厘米

出版:1.《苏天赐》P419,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

2.《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艺术百年回顾文献展》P53,南京艺术学院,2022年。

展览:“我站在画布面前——苏天赐艺术百年回顾文献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2022年。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苏天赐《玉瓶银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面油画 80厘米×60厘米

说明:1.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2.本拍品在创作完成后一直挂于苏天赐家中客厅,后由画家家属珍藏,如今首次释出,弥足珍贵。

“我之所感,是诗情还是画意,难解难分——因为它们共生于性情,同飞于联想。西方近代有些画家追求视觉艺术之纯粹,排斥一切有缘于文学的联想。而一个东方画者的观察方法却是乐于边走边看边想,不论真知或是错觉,统统收入眼底,却只让那能触发激情的因子留下。待到情入之时,佳酿渐浓,画中意境,就是那种融入了个人性灵的有别于原生自然的另一种芬芳。”—— 节选自苏天赐《我站在画布前》

苏天赐《侗家少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面油画 1981年作

80厘米×66厘米

签名:(背)《侗家少女》苏天赐

出版:1.《苏天赐》P323,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从林风眠到苏天赐的艺术传承,并不表现为一种线性发展、固化的风格流派,也难以从中提炼出一种中西融合的绝对标准。他们都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代表,都走通了自己的道路,并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吴大羽:中国半抽象、抽象画奠基人

吴大羽《带猫的蓝色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面 油画 约1980年作

53厘米×38.5厘米

出版:1. 《中国油画开拓大师——吴大羽画展》P45,中国台湾历史博物馆,2001年。

2.《吴大羽》P118,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2006年。

3.《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吴大羽》P45,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4.《吴大羽作品集》P82,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5.《吴大羽研究》P131,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

6.《飞羽掠天——吴大羽作品集》P116,商务印书社,2020年。

展览:1.“吴大羽画展”,中国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北,中国,2001年。

2.“吴大羽个展”,大未来画廊,北京,中国,2007年。

3.“澡雪含章”,香港,中国,2019年。

约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这幅半抽象画作,色彩浓郁,对比鲜明,舒展自如,且极富视觉冲击力。这便是中国半抽象、抽象画奠基人吴大羽真实的心灵表述。当年,艺术家以爱徒寄回的颜料,将陪伴了自己十余年之久的小画室,用最熟悉的蓝色调绘就。画作中,“自画像”“黑猫”“瓶花”“阁楼”等元素,在强烈的感情支配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可谓艺术家对小画室的一种深情“告白”。

吴大羽的“深情”也让不少藏家为之动容。这些年来,其作品纵横拍场,屡创佳绩。尤其是 2017年西泠秋拍中,一幅吴大羽《瓶花》以4140万元高价成交,创下个人拍卖纪录并保持至今。此番《带猫的蓝色乐章》又将带来怎样的精彩,令人拭目以待。

图丨西泠拍卖提供

编辑丨陈曦

校对丨子毅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中国收藏杂志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音频及视频号讲述的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创造无价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

邮发代号2-688 订阅热线111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