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最早把关中称为“天府之国”的人是谁?让汉高祖定都长安城的人是谁?给大汉王朝与匈奴和亲的人是谁?

还有迁徙全国富户到长安城,“强中央弱地方”,让西汉和平安定的人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估计只有鄠邑区的人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娄敬。鄠邑城区有个主干道叫做“娄敬路”,娄敬路旁边有个娄敬庵村,娄敬庵村有个娄敬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很多年前多次走这条路,那时候这里是西安到户县的主干道。现在户县变成了鄠邑区,去鄠邑区的落多了,走这条路却少了,今天是绕路绕到这里。

娄敬庵就在路边,还是原来的老样子,一个小小的门面,不注意的话就像是农家小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变化的是旁边侧房门口挂着“娄敬纪念馆”的牌子。娄敬庵门锁着,旁边房子刚好出来一个腿脚不方便的老汉,热情地给我们开了门。

院子不大,正殿门上有匾:“天下第二十五福地。”署名是“李耳题”,其实是老子李耳所赐,这个“题”用的不是很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有草堂烟雾,北有娄敬夜雨”。鄠邑城区南北主街一个叫做草堂路,一个叫做娄敬路。能用这个名字命名,说明鄠邑人很是为这两个地方自豪的,只是现在草堂寺名气比娄敬庵大多了。

当年老子李耳骑青牛由楚入秦徒往楼观台经于此,见此地涝水环绕鱼游浅底松柏苍翠茂林修竹,叹为风水宝地,赐“天下第二十五福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殿供奉的是老子,旁边的侧殿供奉的就是娄敬。娄敬被封为汉关内侯后,就在这里修炼,后来也安葬在这里,只是娄敬墓早就没有了。

娄敬像两边有对联:“迁徙和亲定京都,强国富民兴汉业。”这个对联倒是写出了娄敬的三大功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娄敬有四大功业:他是山东戍卒,以布衣见汉高祖,建议毋都洛阳而入都关中;曾使匈奴,探知匈奴实力,建议毋出兵击匈奴;高祖受白登之围后,他主张将宗室女嫁与匈奴单于,和亲结好;献计迁六国后裔贵族及豪强大族十万人于关中,既繁荣京师,又铲除关外贵族豪强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娄敬这里所提定都、和亲、迁豪三项计策,对稳定汉初政治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赐姓刘,封关内侯。

院子的后面是三清殿,这个就不说了,说说院子里的几个物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是“汉关内侯娄敬生前修道处”碑亭一座,为明万历年间先后任户县知县的吕大章、白应辉等刻立。

这块碑石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娄敬墓有三处:一处是这里,还有两处分别是陕西永寿和山东胶州。永寿县的娄敬墓中最早可见的碑石也为明万历年间的,而山东胶州的就更迟了,清朝才有记载。

第二个是竹林旁边的“坐石”。我是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块五六十公分高的石块很不显眼,石头上刻有“娄敬坐石”,据说是当年娄敬修道坐着的石头,这个我有些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是散落残败的石条、石础等文物。说是原来娄敬庵遗留下来的。

这里是老子背书的“天下第二十五福地”,原来环境优美,应该是有些精美建筑的。修行之地,佛家曰寺,道家曰观,尼姑曰庵。

当然,关中把简陋屋舍草棚称之为庵,是不是娄敬修道之时,结草为庐故名“娄敬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介绍说娄敬庵最兴盛时在明万历年间,1923年改为“大同中学”,解放后称“娄敬小学”,1970年改为“光明中学”,之后学校搬走,1997年四方信众集资兴建。

据说院子外面的“娄敬纪念馆”还有宋太祖题词“无欲则刚”,唐太宗御赐本庙大铁钟,大诗人白居易题词“中华名胜”,康熙皇帝题词“海内巨观”,孙中山先生题字“大同世界”,蒋介石曾亲自前来上香膜拜。

是真是假咱不知道,不过这些都是国宝级别的,门关着我都看不到了,呵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门谢了看庙的大爷,我们沿着娄敬路,前往鄠邑城区吃软面了。多说一句:娄敬庵旁边的村子原来叫娄村,因娄敬而得名,现在和邻村扶托村合并而成为“娄敬庵村”。

娄敬,这个提出定都、和亲、迁豪三大政策,奠定大汉二百年的人,在西安也只有鄠邑区有这么一点儿记忆了。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