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国共两党合作成立了八路军,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军部分力量合编为120师。贺龙被任命为师长,携358旅及部分359旅奔赴前线,而剩余的359旅留守陕甘宁边区。贺龙及其部队在晋西北与敌作战后,迁至资源丰富的冀中,与吕正操的八路军第3纵队并肩抗日。在这关键时刻高士一由地主转抗日将领,获贺龙赞许,被任命为独立第一旅旅长,但高士一的地主出身与军事经验不足让众人感到不满,那么他是如何赢得众人信任的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士一

高士一出生于1895年,在河北省任丘市的一个富有村庄大苟各庄。众所周知高士一是地主出身,那肯定有人会问他家到底能多有钱呢?他家族光土地就有至少4000亩,并涉足矿业与餐饮业等多个领域,日收益丰厚。

高士一的父亲原本希望子嗣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高士一和他的兄弟们并未沉迷书籍,而是热衷于武术,这在武术传统浓厚的河北地区并不少见。最终,父亲接受了儿子们的兴趣,花重金聘请了数位武术大师为他们授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送给高士一的签名照

这四兄弟学习武术,还常在一起切磋,几年间技艺大增。到了1920年他们各自成家立业,高士一继承了家中的大部分产业,建立了自己的庄园,雇有数百佃户及上百名仆役,在庄园内建有14座大院供佣人和家人居住。

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军的侵略迅速蔓延至华北,高士一的生活被战火所打断。面对侵略者的铁蹄,传统的武术和家族的财富都显得无力回天。共产党人在这危机四伏的时期挺身而出,高举抗日的大旗,在冀东北组建游击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士一合影

受此影响许多具有尚武传统的河北男子加入抗日行列。尽管已步入中年,高士一仍旧热血沸腾,集结了本地志愿者,组成了名为“联庄”的民间武装力量。“联庄”是当地富裕阶层组建的自卫队伍,旨在抗击侵略者并保护家园。尽管高士一明白,这样的民间力量在强大的日军面前几乎无力抵抗,他仍坚持组织抗争,因为他深知,家庭的安危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高士一的队伍虽然装备简陋,但其领导下的“联庄”在不断的战斗中逐渐磨砺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尽管他内心忧虑,但他知道只有抵抗,才有希望保护家人和土地免受战火的洗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同年10月,高士一迎来了他期盼已久的机会。中共地下组织派遣了侯玉田前来联络,侯携带了吕正操的空白委任状,提议共同抗击日军侵略。尽管高士一背景为地主与资本家,侯玉田依然选择与他合作,因为高士一的爱国情怀和抗日热情不容置疑。

高万德最初反对高士一参与抗日,认为其地主背景可能会影响纯洁的抗日动机。但侯玉田坚信,在抗日的大义面前,个人出身不应成为障碍。他向高万德解释说,抗日战争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工们

侯玉田的坚持使得他最终得以与高士一会面,并成功说服他接受八路军的指挥。高士一因其积极的抗日行为,于同年底加入共产党,成为河北自卫军第五路总指挥。这支部队由于资金与物资短缺,依靠高士一个人的财力支持。

高士一为了保证队伍的生存动用了家中的存款与粮食,还出售部分家产。这种行为虽然引起了家族内部的强烈反对,一些亲戚甚至认为他被共产党蛊惑,认为他的做法违背了地主家庭的利益。高士一的一句“没有国,哪有家”展示了他的爱国决心。他对侯玉田的释放以及与高家彻底断绝关系的决定,体现了他对抗日事业的坚定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消息传开后许多乡亲受到高士一的影响纷纷加入抗日队伍,有的还带着自己的粮食来支援。这种家国情怀增强了地方的抗日力量,也改变了地方上层对高士一的看法,很多有影响力的商人和其他社会人士开始与他联系,表达支援抗日的愿望。

在高士一的号召下,地方上的商团、土匪以及其他抗日武装组织纷纷加入他的队伍。短短半年时间,他所领导的第五路军人数激增至8000多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在雄县、苏桥等地频繁对日军发动攻击,累计击毙日军16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士一旧照

面对日军的残忍报复,高士一的家族也遭受了极大的损失。日军曾突袭高家祖宅,放火焚毁他的家园,还野蛮杀害了高士一侄子。面对如此悲痛,高士一的家人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更加坚定地支持他,将更多家族成员送到他的队伍中,让他“好好管,好好干,别给高家丢脸”。这样的家庭支持与牺牲,极大地增强了高士一的战斗意志,使他在后续的战斗中更加坚定地抗击日侵略者,成为一支令日军畏惧的力量。

在1938年,随着国土逐步沦陷,抗击日军的任务变得越发艰巨。红军已经改组为八路军,120师在这关键时期被分配到晋西北,肩负着双重任务:前线作战和保护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将掠夺的物资运往日本

120师下属的358旅奔赴晋西北前线,而359旅部分力量则留守边区,王震率领717团前往五台山构建抗日根据地。在这种形势下,120师新成立的独立第一旅急需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这个重任落在了出身地主家庭的高士一身上。

选择高士一担任独立第一旅旅长并非出于无奈,而是基于他的个人品质和能力。贺龙在选拔人才时向来注重实力与潜力,而非单纯的背景。尽管高士一出生于地主家庭,但他自幼接受的并非是封建思想的熏陶,而是较为开放和先进的教育,他能够深刻理解家族利益与国家存亡之间的冲突,并愿意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个人的富裕生活,投身于艰苦的革命斗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平沦陷

对于那些质疑他的人来说,他们的顾虑源自深刻的阶级教育和个人经历,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但高士一的实际表现很快就打消了这些疑虑。在高士一的领导下,独立第一旅在连续的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他们在大小战斗中均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了百团大战和对抗日军的夏季反“扫荡”行动,多次成功歼灭日军并取得显著战果。

特别是在战斗之余,高士一所领导的部队经常帮助当地民众重建家园,提高了八路军在民众中的声望。他们还十分注重民众工作,使得地方民众支持抗日的意志更加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士一儿子高万德

其实当高士一名声大噪之后,国民党的领导人如阎锡山和蒋介石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他加入,他们甚至派遣使者前往前线,向高士一提出了优厚的条件。然而高士一坚定地拒绝了这些诱惑。他对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一些决策深感失望,尤其是对东北的失守表示不满,并且他与共产党的深厚战友情谊让他决定继续忠于共产党的事业。

共产党为了加强高士一的影响力,向他所在的部队派遣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共产党干部。这些干部的到来极大提升了部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使得原本就作战勇猛的部队变得更加难以对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时期的高士一

高士一本人从未预料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旅长。他深知没有贺龙的鼎力支持,自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贺龙对高士一的赏识和信任非常难得,甚至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他的敬佩。考虑到高士一的地主出身可能引发部队中基层士兵的反感,贺龙特别指示副旅长王尚荣必须全力配合高士一的指挥,并确保他的人身安全。

毛主席对高士一十分关注,1942年随着独立第1旅被调派至陕甘宁边区执行防御任务,高士一在延安有了与毛主席会面的机会。面对这位伟大领袖,高士一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

毛主席直接了当地问道:“高士一,听说你原是一位地主,现在作为旅长,你在部队中有遭遇过出身身份的歧视吗?”高士一坦诚地回答:“向毛主席汇报,我的部队同志们都非常尊重我,没有人因我的过去而对我有所偏见。

毛主席露出满意的微笑,鼓励道:“很好,记住,不论过去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现在全心投入抗日,你就是我们共产党的光荣战士。”这番话让高士一深感安慰,同时更坚定了他继续投身抗日的决心。毛主席的确信和支持对他而言,如同及时的雨露,使他更有动力去面对前线的艰难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

毛主席还允许他在遇到任何困难时都可以直接寻求帮助,这种信任和支持深深地鼓舞了高士一。毛主席对高士一的支持并未止步于此,他还赠送给高士一一张题词照片,以示对其贡献和忠诚的认可。这份特殊关怀显示了毛主席对其贡献的高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功勋卓著的高士一被任命为陕西省交通厅厅长。在任期间他大力推进了省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战后的重建工作作出了显著贡献。1961年,高士一更进一步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的参事,参与国家层面的决策咨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士一全家福

1968年6月1日,高士一因病去世,享年75岁,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在抗日战争初期,河北游击队共有13路军,各路军的指挥官命运各异,有些人的革命立场发生了动摇。例如第十路军的总指挥赵玉昆和第十二路军的总指挥柴恩波背叛了革命,第二路军的总指挥王贲和第四路军的总指挥王烈军离开了战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士一始终保持着他的革命初心。尽管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获得正式的军衔,但他的人生充满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悔的选择。高士一的忠诚与坚持在当时许多人动摇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高士一的服务精神和道德坚守继续启发着后来的一代。尽管没有获得军事荣誉或高级头衔,高士一的生平仍是领导力和奉献精神真正本质的生动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士一旧照

参考资料:民族危亡赤子心--记高士一将军--党史博采
任丘红色记忆--高士一燕赵豪杰民族英雄----澎湃新闻
高士一:从大地主到八路军旅长--党史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