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年,徐达生了个女儿,视若珍宝。朱元璋说:“我们布衣之交,把你女儿嫁给我儿朱棣吧。”徐达不开心:“凭什么常遇春的女儿就能嫁太子?”
徐达和朱元璋都是湖北人,早年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会走上何种命运之路。
朱元璋年轻时,
他前往老家招募兵员,这就是他第一次遇到了年轻的徐达。
他们的相识标志着两位老乡并肩作战的开始。这个结识的时刻,开启了两位英雄并肩共谋天下的生涯。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成为大明王朝的创立者,而徐达也因他的卓越才能和战绩被封为魏国公。
他的戎马生涯终于取得成功,他可以坐享荣华。然而,成名之后,他也开始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而这并不总是一件好事。
1362年,对于徐达和他的家人来说,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年份。正是在这一年,
他们迎来了他们的女儿,取名徐妙云。
这位新生儿很快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聪慧,令家人感到骄傲。从很小的时候,徐妙云就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她饶有兴趣地翻阅家中的书籍,尤其是兵书,这些充满战略和战术的书籍深深吸引着她。
在徐家的厅堂里,常常可以看到她坐在角落,专心致志地研读着这些书籍。
徐妙云的学习速度惊人,她迅速掌握了兵书的精髓,甚至能够自行提出有关战略的问题。她的智力和学识在她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被称为“女诸生”,她的美名传遍了家乡。
这位聪明的女儿的美誉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中,即使他身为大明王朝的创始者,也不得不承认徐妙云的杰出才华。
朱元璋坐在华丽的玉座上,一缕淡淡的薄雾弥漫在宫殿内,给这个夜晚平添了几分神秘。他的眼睛聚焦在一个蒲团上,那是一张绘有鲜花和鸟儿的锦绣绣花团,上面坐着的是他的老朋友,也是大明王朝开国功臣之一,徐达。
徐达跪在蒲团上,他面色凝重,心中纠结着。这个半夜的宫殿之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徐卿”朱元璋终于打破了寂静,他笑嘻嘻地说道,
“朕听说你12岁的女儿,名叫徐妙云,她长得颇有姿色。”
徐达的心里骤然一沉,他凝视着地面,深知朱元璋提出这个话题并不是闲聊,而是在考验他的忠诚。
在这个时刻,他回顾了与朱元璋几十年的戎马兄弟情义。从年少的时候,他们相识,携手征战,共谋天下。
在朱元璋争霸天下的岁月里,他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魏国公,坐享荣华。然而,阴阳两转,物极必反,他渐渐成为朱元璋的“眼中钉”。
朱元璋深知,要想皇位稳固,他必须处理这些位高权重的开国功臣,其中就包括徐达。那么,他就从徐达的女儿入手。
“你我相识多年,犹如兄弟”,朱元璋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关系甚好的君王臣子,都会结成姻缘亲家。
你的女儿,必定是富贵之人,将她许配给朕的儿子朱棣可好?”
徐达心中矛盾不已。他对女儿寄予了厚望,深信她拥有非凡的才智,但朱棣在他眼中却不堪一击。朱棣野心勃勃,他对朝政心存野心,这让徐达感到忧虑。
“陛下”徐达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不满,
“凭什么常遇春的女儿就能嫁太子?”
这句话犹如一颗沉甸甸的石块,落入宫殿中的寂静,激起层层涟漪。徐达明白,他的疑虑正面对着大明皇帝的权威,但他也不能容忍自己女儿被用于政治权谋。
朱元璋没有立刻回应,只是凝视着这位老友,他深思熟虑。
最终,他轻声说道:“徐卿,朕的提议并非轻率之举。”
徐达也深知,如果他拒绝朱元璋的提议,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及家人的生命。
朱元璋的目的远不仅仅是儿女亲家,他试图将这个纯真的儿女情缘变为政治利益,以加深他与徐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牢固自己的统治。
经过深思熟虑,徐达最终还是接受了朱元璋的提议,他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将女儿嫁给朱棣,她成为了大明的皇后,这对徐达的家族和整个大明王朝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徐妙云最终成为一位聪明伶俐的皇后
,她没有像一般的王后那样养尊处优,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深度参与治国理政。她向丈夫朱棣提出各种建议,成为他既宠爱又佩服的伴侣。在大明王朝的兴盛时期,她的影响力愈发凸显。
尽管经历了纠结和压力,徐达的决定最终成为了一个英明的抉择,他的女儿为大明的繁荣和繁荣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这也成为大明历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她的聪明才智和参与度使她成为朱棣的得力助手,她的影响也延续到她离世后。这个故事反映出,做出艰难的决策可能会迎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女儿的出嫁也可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