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踏上取经路

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特使鲍林来到泰国面见国王拉玛四世,还带来了一件礼物——小型玩具火车。

小火车的配置和真火车一样,有铁轨,有设备。国王和大臣们对此很感兴趣。不过,后面就是英国人熟悉的套路。女王叫鲍林给拉玛四世带个话:希望修一条铁路到泰国湾,以缩短马来西亚半岛和其它地区之间的贸易路线。

但坚决抵制殖民统治的国王,婉拒了这个请求。

近二十年后,拉玛四世的儿子拉玛五世亲政。女王又派人来了,同样还是吃了闭门羹。但与老爸不同,拉玛五世曾在欧洲多国旅行,知道铁路有多重要。

最终在1891年,他宣布动工兴建曼谷到清迈的铁路,也就是现在的泰国国铁北线。

但泰国的第一条铁路并不是国家修建的。而是在1893年,一家名叫“北榄铁路公司”的私营企业,把首都曼谷和中部海滨避暑盛地北榄联接起来,干了条专供旅游的铁路:

全长仅20多公里。

拉玛五世应该不会想到,130年后,尽管铁路已蔓延泰国全境,这个国家的经济很大程度上还是得再次因为铁路而发生改变。

因为一条铁路的出现,正在改变整个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格局。它就像一根竹竿打进平静的水面,涟漪所到之处,不能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2024年12月3日,是中老铁路开通3周年的日子。许多人都在重新审视这条铁路给以云南为代表的中国,和老挝、泰国乃至东南亚其他地区带来了什么。

好处自不必说。但如果仅仅从贸易增长和游客如织上解读,未免有失深刻。在这盘大棋里,中老铁路所扮演的最重要角色,或许是影响整个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转型。最典型的就是:

老挝的逆天改命。

所以,我们首先得从泰国和老挝这两个国家的产业更迭说起。原来,火车是可以“推”哩。

1

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史,其实就是一部产业转移史。

在上个世纪,这两个地区出现了后来闻名世界的“四小龙”和“四小虎”。前者指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后者指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

但在后来的20年里,四小虎被四小龙甩得远远的,都掉入了一个国家最不愿意面对的局面——中等收入陷阱。

通俗地讲,就是国家到达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就长期徘徊在这个区间,死活变不成高收入国家。

而在四小虎里,泰国掉坑的特征又最为突出。在1970年代末进人中等收入阶段后,它曾被视为是四国中最有潜力追赶四小龙的国家。不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它遭受重创,经济增长率一度还不如其他三只虎。

那么,要怎么跨越这个陷阱呢?就一个东西:

产业结构升级。

这得从头捋起。

二战之后,欧美国家开始向日本转移产业。日本富起来后,在六七十年代,开始向四小龙转移轻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八九十年代,发达了的四小龙又开始在四小虎和中国等地投资建厂,转移轻工业或加工制造业,同时接受来自日本的重化工业转移。

这个时期,就形成了著名的“雁行模式”,也就是日本承担研发设计环节,四小龙负责零部件生产,四小虎与中国组装加工。

进入21世纪后,以泰国为代表的四小虎,麻烦就来了。因为这个时候,产业转移的形态不再是单线条:

而是变成了网状。

一是日本的上游地位,开始被产业竞争力强势崛起的中国所分割,四小龙也追了上来,单极变成了多极。而且,中国不单单是在上游,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地带都有竞争力,这是其特殊之处。

二是越南、柬埔寨等原来游离于产业链之外的国家,也加入了进来。尤其是越南,在下游地带和四小虎、中国形成直接竞争。日韩、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资金大量流入越南,四小虎被分了羹。

产业链的中游地带呢?可以说是典型的春秋战国格局,乱成一锅粥了。

一方面,原来就在这里混的四小龙和中国还没完全离开;另一方面,下游的四小虎又拼命想挤进来,而且后面还有越南这个追兵。

说一千道一万,腹背受敌的四小虎:

陷入了产业转型困境。

以泰国为例,整体可以划分为产业迁入和迁出两大阶段。

八九十年代,是日本和四小龙对泰国的投资高峰期,所投资的产业集中在农林、矿产和水产等原材料生产业,汽车、家电等的装配制造业,以及玩具、皮革制品等轻工业部门。

这段时期,泰国迅速迈入中等收入阶段,工业也稳定超越了农业。

但进入21世纪后,由于越南等国的崛起,上述投资国对泰国的态度,开始转变为“产业迁出”,也就是不投那么多了。而泰国也未能及时出台扶植新兴产业的政策,其产业发展总体上较为滞缓。

这段时期的历任政府都没能实质性改变产业结构。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不活跃,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与纺织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泰国需要与时俱进的产业。

日本还在继续投资,目前依然是泰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但能替泰国解围的那把关键钥匙是中国。

因为中国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可以作为上游,继续投资泰国;也可以作为下游,消化来自其他经济体的中低端产业转移,以缓解泰国在产业链变迁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

泰国自己也在求变。

以东部经济走廊(EEC)建设计划为例,就是想加强泰国东部三府——北柳、春武里、罗勇的基建,吸引包括食品加工、新型汽车、信息技术、智能电子、高级农业及生物科技等外资企业入驻。

从泰国官方宣布的今年前10个月数据来看,EEC前三大外资来源分别是日本、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关于这一点,财哥在《被GMS改变的云南和五国》中提及过。

而在EEC建设计划里,最具影响力的基建项目是高铁,一条连接泰国三大机场的高铁,这也是泰国境内继中泰铁路之后的第二条高铁,而它又将与中老泰铁路相连:

因为泰国必须这样做。

泰国临海,但陆路交通很不发达。火车的平均时速仅为60公里,在役的200多辆机车和大部分车厢的使用年限大多在20年以上。这是真节约啊。

从曼谷到清迈,财哥十多年前去,就因为680公里的路要坐13个小时的火车选择了放弃。到现在还是一样。泰国也和日本合作修这条线路的高铁,不过进展实在太缓慢。

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披差翁帕迪说,相比中泰铁路,开工更晚的中老铁路却提前一步建成通车。泰国人做事就是太Jia Yan Yan——慢节奏,即便面对高铁这种重大国家级项目,也是慢慢吞吞。他在很多会议上都会自嘲:

泰国的笑是无奈的笑,老挝的笑是开心的笑。

但现在不同了。中老铁路给老挝带来的好处,泰国人都看在眼里,从最开始的排斥和犹豫,变成现在的乐见其成。

何况,泰国已是享受中老铁路红利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泰国方面预测,2024年该国经中老铁路出口中国的货值将达到120亿泰铢,继续保持泰国边境和陆路跨境贸易第一大市场的地位。

等不得了,泰国开始加大对接中老铁路的各项工作。离中泰铁路开行还要好几年,但日益增加的贸易需求不等人,因此泰国正在联合沿线国家利用既有铁路提升运力,比如今年6月开行串联中老泰马的东盟特快货运列车,7月开行泰老跨境客运列车。

还批准了3个复线铁路项目。其中,登猜—清迈复线建成后,可形成中老泰第二铁路通道;另外两条铁路对接马来西亚。当然,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预计是2031年。现在中国正在想办法协助泰国修快点。

依然值得期待,中泰铁路通行后,就无需多看马六甲海峡的脸色,因为泰国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港口;另一边,泰马铁路连通后,中国货物也可以直达马六甲海峡。除了缅甸皎漂港:

云南就会“拥有”更多的港。

2

老挝就像那个资质最差的学生,只是选择简单的相信和拥抱,就改了命。

在中南半岛的六个国家中,老挝的地形看着挺让人绝望的,被中国、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包了饺子”。

没有港口,想出点海,西边是泰国,东边是越南,南边是柬埔寨,都要被薅羊毛;以前想卖点东西给北边的中国,路又难走,运费还高得吓人。更关键的是,几乎没有国际资本来老挝投资。

老挝面积不大,和中国的广西差不多。但广西有12个城市开通动车,而老挝在中老铁路修建前,境内仅有从泰国延伸至老挝境内的米轨铁路:

全程15分钟,长3.5公里。

在全世界拥有铁路的146个国家中,老挝排名倒数第四,货真价实的“陆锁国”。

但一条中老铁路就解了锁,把老挝从以前被人忽视的角落,变成了中南半岛的枢纽,有了自己的星辰大海。

万象东蓬禾村的村民说,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收入稳定了,还经常有投资者来村里考察。在景点摆摊卖土特产已有10多年的商贩诺伊说,游客数量一直在上升,一个月摊位费大概160元人民币,有时一天的营业额就能达到这个数。

据老挝官方数据,2024年前11个月,已有500多万游客来老挝度假,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

老挝通达国际物流安全技术总监胡胜利表示,2021年以前木薯干片价格是700元人民币一吨,现在涨到1200元,翻了近一倍。今年老挝的木薯种苗是一苗难求,还有大米、玉米、薏仁米等出口价格都有一定上涨。

其实更深远的影响是,老挝的经济结构变了,经济增长预期被大幅上调。世行报告指出,铁路网络可以使老挝未来GDP最高增加21%。

老挝是个农业国,但在“九五”规划中已提出,要扩大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推动经济转型。这在以前是没条件想的。

首先看农业。中老铁路使得老挝农产品出口量增加,当地农民开始转向种植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作物,如木薯、咖啡豆、龙眼、榴莲等;工业方面,橡胶、矿产等产业因为中国企业的涌入,得到大力发展。

而且,难得的是,新加坡著名企业还在老挝投资了5亿元建设光伏铝边框及支架制造基地。这个国家终于有新兴产业了。

贸易更不用说,老挝赚得盆满钵满。仅2023年,老挝进出口贸易总额就达到155.59亿美元,光中老铁路运输货物就超过300万吨。最重要的是贸易结构的优化,商品品类从最初的橡胶、化肥,拓展到汽车、电子、光伏。出口贸易也不再仅仅靠木薯等农产品,而逐步转向初级工业制品。

从进口结构看,初级产品和高端产品进口总额并驾齐驱。

一个显著的标志是,2020到2023年,虽然机械、运输设备和制造品仍占进口中国商品的半壁江山,但原料和矿产燃料的比例涨势明显。这说明,更多资源流入工业领域:

工业化进程加快。

至于两国的运输效率,财哥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写得透透的。

再回过头来看泰国,为什么那么急吼吼想进群,老挝这边已经给出了答案。

中老铁路是条南北纵向的线,但正在形成“中路撬动两翼”之势,使老挝形成了横纵两条国际经贸通道。

纵向,向北与中国西南地区对接,再往上可以连到欧洲;向南与泰国、马新铁路相连,接壤印度洋、太平洋。

横向,老挝计划修建5条国际铁路,绑着泰国、越南、柬埔寨一起玩。这样一来,老挝就变成了“物流中心”,之后把经济通道变成“服务区”。

所以你说说,老挝都这样了,还想怎样,其他兄弟还在想哪样。

3

对于云南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次逆天改命?

上个周,财哥从昆明一路南下,走进玉溪、普洱、磨憨、景洪等地,深入看了看中老铁路沿线城市这三年的变化:

真的不一样了。

1096天的时间里,用网友的话来说,这条大通道实现了大满贯。

这种不一样,不是简单体现在基建面貌的变化上,而是在全球大变局的前提下,中老铁路沿线的产业布局已逐渐“新质”,已初步形成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4条重点产业链。

通俗地说,就是已经有了建“链”的能力。

特别是昆明托管磨憨后,更是实现了一头一尾的联动发展。也难怪有小伙伴开玩笑说,磨憨站某种程度上才是真正的:

“昆明南站”。

在距通海站约40分钟车程的通海县杨广智慧农业小镇,一辆辆中铁货运的冷柜车停靠在仓库前,正有序进行装卸作业。西兰花、白花、西红柿、白菜等经过打包、装箱、上车,就能搭乘铁路一路新鲜直达老挝万象。

张胥胥是通海万合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一家专营蔬菜出口的外向型企业,外销蔬菜有十多个品种,目前主要以销往泰国为主,少部分销往马来西亚。

不过,他觉得在泰国,目前当地蔬菜市场已基本饱和,目前卖得最好的是大白菜和包菜。

这都是很常见的蔬菜。张胥胥的公司一天的发货量能达到一百吨左右,一个月下来就差不多有3000吨,每天的销售额可以达到20万元人民币。他算过一笔账,如果选择中老铁路冷链运输到泰国,时间上比以往公路运输要少一天,成本上能节约:

差不多10%。

目前,张胥胥已经有差不多90%的蔬菜都经由中老铁路运送出去。

通海是云南的重要“菜仓”,副县长王华明说,目前全县蔬菜产品70%销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30%出口到东南亚及中东等地区。

在另一边的峨山化念镇,玉昆钢铁副总经理陈丕锦说,铁路专用线可直接将从老挝进口的铁矿石运至厂区,生产的钢材也可直接运到南亚、东南亚地区,物流成本明显节约。

民企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也源于中老铁路的通关服务能力在不断优化。2022年7月1日,中老铁路万象南站换装场正式建成投用,泰国铁路与中老铁路实现集装箱整柜转运。再配合一系列改革,磨憨口岸货物通关时间已由开通初期的40多小时压缩至:

2~5小时。

泰国时必达国际物流运营总监潘娇玲表示,从泰国到昆明,以前需要7天海运和5天公路,现在走铁路仅需两天。

她举个例子,早期公路运输,一个集装箱榴莲运输成本在七八万元,现在铁路运费降至2万元左右。基于此,国内榴莲价格也越来越平易近人,价格平均下降了:

20%~50%。

怪不得财哥今年走在菜市场里,榴莲味是越来越重了。

中老铁路运送的货物和辐射范围远不止这些,加上澜湄蓉渝欧、沪滇·澜湄线、粤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已覆盖全中国和老挝、泰国、越南、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商品种类已从最初的500多种,拓展到现在的3000多种,涵盖了农副产品、快消品、电子、光伏和汽车等。

除了货运,客运更不用说。中老铁路串起沿线超560个旅游景点,三年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

最近,全国最大的连片咖啡田普洱南岛河咖啡产区,野鸭湖咖啡庄园在清晨烟雾缭绕中迎来了12月的第一批客人。

在庄园主理人杨鸿简看来,中老铁路带火了很多咖啡庄园。去年以来,仅他的庄园月均游客就达到了:

三千多人。

节假日更是翻倍增长,越来越多的南亚、东南亚游客慕名而来。

磨憨更是典型受益者,已变成黄金大通道上的黄金口岸。客货两旺是自然而然的事,重点在产业的崛起。

最近两年,昆明各县市区积极组织企业到磨憨考察,争相往磨憨送企业、送项目。在五华产业园磨憨园区旁,一块块牌子已经立了起来,像承包责任田一样依次排开,安宁、禄劝、东川、寻甸……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磨憨落地,被昆明托管以来,磨憨市场经营主体净增2709户,还规划了145.21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转移园区、54.57平方公里的沿边产业园区。

去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周年,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三周年,磨憨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开园。该园区今年8月开工建设,仅4个月就实现开园:

这就是磨憨速度。

目前已有纺织服装、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中药材加工等12个产业项目入驻,总投资约24.08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超50亿元。

云南三连制衣是首个入驻园区的企业,已招聘了80名员工开始生产,产品销往国内和东南亚国家。公司生产总监蒋高云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可达72条生产线,预计年产值10亿元。

除了产业,磨憨的民生项目也被迅速补了起来,医院、学校的配置都不亚于一个县了。

乡村也在振兴。在距离磨憨镇最远的龙门村小组,自帮带共建以来,呈贡区推动了当地人参果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种植户净收益均超过2万元。

数据显示,磨憨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已达94.09万元:

是托管前的近10倍。

磨憨人口也从托管前的2万人迅速增加到4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昆明近郊县区水平。

在完成了繁忙的走访后,财哥和小伙伴们在磨憨吃了个午饭,大家的一个共同感受是:人才服务中心的饭真好吃。

这或许是句玩笑话,但也可以感受到,这个小镇在诸多细节上,已有了现代化的味道。

踏上取经路,的确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在准备离开磨憨的当晚,财哥十年老友发来一条消息,说他们公司也准备去几个口岸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切入的发展机会,毕竟现在:

不出海,就出局。

部分资料参考来源:

《东亚产业链变迁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泰国的经济发展为例》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罗仪馥

《中老铁路为老挝经济新格局形成持续提供动能》 王奕菲 方文

观察者网、新华社、经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