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彭茜
当冬日暖阳照进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微风轻拂,时光静好。12月初,进城打拼了十多年的熊仁芬回到久别的村庄。
“以前没有像样的厨房和卫生间,过年都只是在亲戚家吃个午饭就回城,现在每周都要回来。”熊仁芬感慨,是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重新点燃了她对老家的眷恋。
“千万工程”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经验。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拥有1280个村(社区)、291.4万农村人口的内江市,怎样行动?如何见效?
从“改什么”到“怎么改” 群众说了算
去年以来,地处城市边缘的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成了“网红村”,前来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曾经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鲜少覆盖的光辉村,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相继落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路等近十个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村容村貌彻底发生了蝶变。
光辉村是内江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取得成果的缩影,也是内江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面貌改善工作的生动实践。
“第一次征求意见时,部分村民并不愿意,说‘已经习惯了’,也觉得没必要。”光辉村党委书记彭良富说,开了7次院坝会,该村的农村面貌改善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
“农村面貌改善,改什么?怎么改?这些都由群众说了算。”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济兵介绍,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一开始,内江就确定了“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乱治什么”的指导原则,制定126项具体任务。
在改造启动之初,内江在每个村(社区)成立一个工作专班,由一名科级干部带队,累计发动6000余人对260个村(社区)、21.2万户、63.5万人开展全覆盖摸底调查,全市召开院坝会1.8万余场,精准摸清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见。
众多项目中,农房整治对农民生活影响最直接,群众最关心。内江坚决不搞花架子,不搞大规模投入,重点改善提升“厨、厕、院、圈”功能,突出实用性、功能性,根据每家每户的不同改造需求,“花小钱办大事”,成为该项工作的一大亮点。
以光辉村村民郑兴恒家为例,2平方米有余的卫生间,贴了地砖、墙砖,装上了蹲便器和冲水箱,总共耗费1307元。除去夫妇俩投工投劳的收入外,他们实际支出413.5元,其余的653.5元为政府补助,由村里通过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整合资金解决。
从户属设施改造到公共区域改造,各地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
在旧房管理上,全面清理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等现象,开展农村违建房、危旧房、闲置房、土坯房、偏杂房、废弃棚舍、残垣断壁的排查清理,分类实施整治,同时修缮保护历史建筑。
在内江经开区凉风社区,居民兰德华家的老房子已有百年之久,历经风吹日晒而矗立完好。针对这一情况,社区采取保护百年老宅举措,重点对房屋进行加固,只对不能满足生活需求的厨房、厕所进行改造。
在农村面貌改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老宅。刘小玲摄
在市中区朝阳镇道子田村,修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房屋较多,“拆旧留权”打消了长期外出人员对拆除旧房可能影响宅基地权益的顾虑。“拆了好,改成菜园子不仅好看,还有收成。”76岁的村民张成永对这一做法十分支持。
在新房建设上,内江专门编制了《美丽乡村住房建设推荐图集》,设计推出30套农房平面户型方案,对农房结构布局、院落环境、外观风貌等内容进行技术指引,村民自由选择,不搞“千户一面”。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群众主动干
从事建筑行业近40年的村民宋润权是一名砌筑能手。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启动以后,他果断放弃在外承包业务的机会,与同村十余名建筑能人组建了工匠队伍,在本村及周边低价承接改造工程。
为何愿做“不赚钱的生意”呢?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那么多党员干部都下来帮我们,我们还有啥理由不行动、不参与?”宋润权说。和宋润权一样,内江全市12227名能工巧匠、本土人才投身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添砖加瓦。
在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过程中,内江市、县、镇、村四级联动,18名市级领导“一对一”包联首批18个目标镇(街道),123个市级部门包联224个村,市、县、镇三级近3000名干部下沉乡村一线,成为推动工作的“领头雁”。
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改造后的农家院落。刘小玲摄
有了“领头雁”,是不是所有的群众都能跟上?
“在推动之初,的确有一部分群众抱着观望、看热闹的心态。”李济兵坦言,“但最初没有改造意愿的农户,看到左邻右舍改得好,又向村里提出想改的意愿,这样的案例在每个村都有。”
威远县新店镇张建村张国平老人就是经历了1个多月的思想斗争,才终于下定决心。如今,改造后的卫生间结束了一家人在猪圈上厕所的尴尬历史,儿孙们也更愿意回来小住。
在资中县银山镇碾子湾村康家湾村民聚居点,村民钟银芳成为自筹资金最多,也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人。
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后,资中县归德镇芦高山村尹家大院旧貌变新颜。徐艳梅摄
“要钱出钱,要人出人,要力出力!”钟银芳拍着胸脯向村“两委”保证。他不仅主动带领村民走出去参观学习,还帮助没有劳动力的村民转运砖、水泥、河沙等建材。在他的带领下,康家湾村民聚居点焕然一新,荒废的堰塘重新蓄起了水,村民的轿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
一个典型带动一片,一个模范带动一方。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内江群众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19.75万户农户积极投工、投劳、投资,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参与改造“自家的”到参与改造公共区域。
从“改面子”到“强里子” 群众有评判
从土泥巴路到硬化便民道,从鸡棚鸭棚到菜园田园,从人畜共厕到卫生厕所,从残垣断壁到美丽风景……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内江农村发生了翻天巨变。
“明年我要在这个院子摆坝坝宴。”指着新改造的院坝,资中县银山镇六角嘴村稻香小院的康华仙说,过90大寿时,她要请亲朋好友都来看看村里的变化。
“建议将竹子全部清除建成微菜园”“建议砍伐影响房屋安全的大树”“建议增加排水沟渠”……在稻香小院的民心民意公开栏里,一个个建议得到采纳,一个个诉求得到解决,一个个愿望得以实现,取而代之的是村民手写的“心声”: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微菜园”“微花园”效果很好;院落干净,住着更舒适了!
随着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深入推进,老百姓的关注也由以前的“改不改”变成现在的“改得好不好”。
在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生活污水通过“生态肾脏”有效处理,乡村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农户在门前用竹篱笆围成“微菜园”“微果园”,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了春赏花秋有果。
岗石村橙丰小院过去乱糟糟的模样不复存在。徐艳梅摄
在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橙丰小院一改过去乱糟糟的模样,土坯房全部拆除,危旧房得到改造,院落干净整洁,村民们闲暇时在新建的小广场上下棋聊天,勾勒出岁月静好的画面。
在威远新店镇、镇西镇之间,一条崭新的公路串联起镇西无花果加工园和新店无花果集中种植区,不仅将两镇之间的距离缩短一半,更成为当地无花果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动脉。
从“面子”到“里子”,内江广大乡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描绘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让“走路不糊脚、上学(义务教育)不掏钱、小病不出村、办事不着难、勤俭不偷懒、发展不犯愁”的乡村生活蓝图一点点照进现实。
群众满意了,后续管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内江建立“财政资金补助+垃圾收费辅助+村集体经济收入兜底+岗位工资补充+社会捐赠支持”的资金保障体系,统筹整合民政、水利、交通、林业、农业农村、残联等公益性岗位力量6732人,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定报酬,推动后续管护长效常态。
同时,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广乡风文明“积分制”等,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自觉保持清洁卫生等积极性。建立“1元制”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筹资机制,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清扫难、收集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等问题。
农村面貌改善,“磁场效应”激发。近两年来,内江返乡定居或安家人员大幅增加,已有5100户长期外出打工农民返乡改造或新建住房。“逢年过节,家里4个儿女都要回来,热闹极了。”新建了小洋房,村民黄群英也不再打算外出打工了。
环境好了,游客来了。“村民甘国华家的老屋已经出租,租客11月初刚搬进去,准备在此养老。”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党总支书记阴文义的言语中透露出喜悦。在他眼里,闲置的村办公室和农房是资产也是资源,山青水绿的环境是风景更是“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