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培乐 杜春娜 石晟绮

匿名资助菏泽三兄妹的好心人找到了,他是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的校长孙承武。

12月10日,菏泽李家三兄妹找到匿名好心人“希望”的报道,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希望”本人孙承武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希望”捐助的背后到底有何故事?12月11日,我们终于在济南市历山北路的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见到了“希望”的“庐山真面目”。

“差点忘记当年的捐款”

初见孙承武,我们似乎无法将眼前的他与“校长”的身份画上等号。身着深蓝色外套,脚穿一双布鞋,从外表上看,这位大学校长在人群中并不是很起眼儿,十分朴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是这次采访,我都忘记当年的捐款了。”看到我们,孙承武有些难为情。他觉得,这实在是一件小事,似乎不值得这样“大张旗鼓”。

20多年过去,今年孙承武已经56岁了,当年的壮小伙,如今两鬓生出了白发。不过,看到曾经汇款收据上的地址与汇款名,孙承武沉思了片刻,他的记忆又似乎回到了20多年前。

那是在2001年左右,孙承武参加了一个培训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有学员说菏泽当地有三兄妹的学习非常好,但可能会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

“当时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孙承武说,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孩子们都这么品学兼优,不帮他们心里过不去,干啥都不能耽误了孩子。”

于是,他要到了孩子所在的学校地址,开始以“希望”的名义给孩子们寄钱。

一个孩子是一百元,三个孩子也就是三百元。从2001年左右起,孙承武开始每个月向菏泽的李国祥捐款,一直持续到2002年。“捐助大概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累计资助了四五千元。”孙承武说,2002年,当年的那名学员传来消息,李国祥一家经济条件已经变好,不需要他再资助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事后回忆起这次捐助,孙承武说,当时他没有想着去核实情况。“一方面,培训班的同学不会开这样的玩笑;另一方面,只要想去帮人,就要有一颗相信的心。”

就这样,一张张薄薄的汇款单跨越几百里,从济南到达菏泽,给李国祥一家带去了希望。最终,“希望”也让这一家开出灿烂的花。得到资助的李国祥三兄妹得以继续读书,顺利考上大学。

“这也是培养他们成才了。”看到三兄妹如今有了不错的发展,还有人也当起了老师,孙承武眼角流露出的笑意难以遮掩,他说,当年的“希望”达成了。

当年的“希望”是啥?“孩子和教育是国家的希望。”孙承武说,他唯一的想法便是用微薄之力,帮李文娟三兄妹完成学业,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取名‘希望’的原因”。

老师的话记了三十年

11日下午,在济南历山北路的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园内,初冬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在大地上,温暖而又宁静。学生们行色匆匆,赶往教学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的一个下午,在菏泽市牡丹区何楼办事处东方红初级中学,这里的初中生们也在奋发拼搏着。这所学校便是李国祥的初中母校,曾经的菏泽市何楼乡第二中学。此前,为了找到“希望”的更多线索,我们也特意联系了如今的学校副校长王磊。

11日上午,我们把“找到‘希望’”的消息告诉王磊后,他激动地说:“机缘巧合之下,孙校长的一个善举改变了一个孩子甚至家庭,我想真心诚意地向孙校长鞠躬致谢。”当天下午,见到孙承武后,我们向其转述了这句话。

“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每个学生不要‘掉队’。”孙承武感慨地说,在所有帮人的行动中,资助李家三兄妹是其中最小的一件事,“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举手之劳”。

一个小小的善举,带来的是无尽的温暖与希望。孙承武是一位大学校长,也是一名老师。他希望孩子不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业。这些年来,他也依稀记得帮助过不少像李家三兄妹这样的孩子,但每当提起其他的捐助经历时,他只是说:“都已经忘记了。”

“当年在大学时,学校的老师曾告诉我,‘做人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成人之美’。”1987年,孙承武进入山东大学学习。三十多年过去,他把老师的这句告诫牢牢记在了心上。“我现在就是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他说,假使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依然会去做。

“不让任何孩子‘掉队’”

“我也在网上看到了这篇寻人报道,只是没想到‘希望’就在我们身边。”不少学校工作人员第一次听说孙校长曾为三个素未谋面的孩子捐款助学,大家感动、惊喜却丝毫不感到讶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九三楷模……多年以来,孙承武获得了不少有分量的荣誉和响亮的称号,可在师生眼中,孙承武依旧是那个心存善意又为人低调的老校长。

“校长每次都会让我要关注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 学校办公室主任左琪说,孙承武叮嘱他要默默地对那些孩子提供帮助,保护好孩子的内心。

1999年,孙承武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了今天的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谈及20多年来的教育经历,孙承武说最让自己欣慰的是7万多名毕业生中,没有一个人因为贫困而失学。

“建校之初,学校就设立了奖学金和助学金,而且评价非常多元化,只要你有一方面表现很突出,就有机会获得单项奖。”左琪表示,学院用于发放助学金和减免的学费,每年都不少于100万元。

“我们发福利,从教师到保安员都是一样,校长说这是对人的尊重。”左琪说,除了关心同学们的发展,学校也注重教职工们的福利待遇,“他说,只有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教职工就有留得住、干得好的前提,学校才能培养出人才”。

“其实从齐鲁晚报创刊之初,我就是忠实的读者了。”孙承武说,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份他每日上班路上必读的报纸如今成为一座“桥梁”,搭起了他与曾资助过的李文娟三兄妹的相聚路。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门前的柳树枝丫还是绿油油的,带着鲜亮和生机,预示着来年的希望。在学校,喊孙承武“希望”老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而这一声声“希望”终将会带来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