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营商环境看实招|“博”采企业之需,移走困难之“山”

◆编者按:民营经济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而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所在。11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要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改革“硬举措”优化发展“软环境”。大众新媒体大平台推出“大众帮办·营商环境看实招”,走市县,访企业,探寻各地纾困利企“好点子”“好经验”,挖掘优化营商环境妙招实招。敬请关注。

本期访谈,我们走进淄博市博山区,由大众新闻记者对话淄博市博山区委书记路德芝,聊聊博山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招妙招。

记者:路书记您好,我们了解到博山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服务企业发展需求方面,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举措?

路德芝: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一个地方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接地气、针对性强、行之有效、企业欢迎的措施,并且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制定了两张清单、一本台账。

第一张清单是“发展质效提升清单”。今年我们组织各镇办和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与全区重点企业精准对接,深入调研、逐一分析,梳理形成重点企业发展质效提升清单,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措施。

第二张清单是“问题整改提升清单”。今年省市召开营商环境大会后,我们没有按照上下一般粗的方式来处理,而是安排开展了针对企业的广泛调研,主要调研两个问题,一是在全区层面上企业还有什么问题,二是企业需要政府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经过两个月的深度调研,我们走访了924家企业,累计收集意见建议和问题诉求1000多条,梳理形成了7个方面24个具体问题的整改提升清单,逐一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公开发布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

“一本台账”是“钉子问题台账”。博山是个老工业城市,工业文明比较早,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针对一些长期不能解决的涉企问题,今年我们专门进行了梳理分析,建立了包含50个问题的钉子问题台账,并分解落实到分管区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形成了问题发现、收集、研究、解决、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目前,梳理出的50个钉子问题,已解决29个,其他问题全部按序时进度扎实推进。

记者:近年来,博山区在服务企业方面推出了很多创新性的举措,比如政务服务帮跑队伍,请您介绍一下博山区具体采取了哪些创新性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路德芝:在服务企业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二是加大对上争取,三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四是帮助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

在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方面,力争做到“三个最少”:提供最少的材料,用最短的流程、最少的时间。为有效解决帮办代办不到位问题,我们创新推行了政务服务“跑团”,在区镇两级成立了360人的政务跑团,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项目和群众跟进提供专人受理、专线联系、专业服务,有效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同时,我们还大力实施了工业项目厂房“建成即使用”改革,实行验收和设备安装同步推进。

在对上争取方面,与国家部委、省市相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对接联系机制,及时捕捉最新政策走向和支持重点,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为企业发展从政策中抓机遇、跑项目、争资金。

企业有需求,我们就要全力去服务、去支持。其中就包括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在这方面我们主动帮助企业寻找商机,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开辟并抢占更大市场,在全区树立起开拓新的市场也是招商引资的理念。此外,还积极帮助促成本地企业加强与有实力的企业的合作。

记者:我们了解到博山区规划建设了九个特色产业园区,为产业发展搭建了优质平台,请介绍一下,博山是如何通过建园区、引项目,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

路德芝:博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财政一度非常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发展产业,把发展产业作为第一要务。产业要发展,建好园区是基础。为有效破解博山产业体量小、布局分散等问题,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博山确定了“一区多园、多点布局、一业一园”的总体思路,规划建设了机电泵、汽车智造、健康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健康食品、陶瓷琉璃、铸造等9个特色产业园区。

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破解要素制约难题,目前,9个园区有7个园区开工建设,明年9个园区将全部建成投用。对园区,我们设定了一定门槛,首先要看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竞争力,其次要看投资和规模。我们坚持边建设边招商,根据目标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优化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方案,既提高了园区项目的吸引力,也有效避免了资源闲置和浪费。

建园区不一定有项目,但不建园区一定没有项目。要发展必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建园区倒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下一步,博山将在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服务质效上下功夫,全力打造让企业家感受度最好、最放心、最舒心、最开心的营商环境。

记者:郭由 刘云鹤 赵小菊 杨淑栋 刘姝彤 博山融媒:徐斌

设计:车婷婷

统筹:王红军

策划:娄和军 贾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