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生活在深圳,最近发生在深圳的、两件与大楼有关的事,引起了作者的关注:

第一件是深圳曾经的白石洲(无数年轻人寻梦的第一站),一栋打破住宅天际线的74层高楼,成为实现。

另一件事,则是昨天发生在某高层住宅的火灾(值得一提的是,300万在这片区域,顶多能买一个厕所)。

多年前,一座极具现代化的城市,因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感动了无数人。但后来发生在建筑工地的一场火灾,证明了这句话仅仅是一句口号。

城市,真有宣传的那样好吗?

君不见,以农村为主题的内容,是当今短视频平台的顶级流量。这让城市,这个与农村相反的区域,显得不那么受人欢迎。

但城镇化,仍然是过去半个世纪,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发展过程。也将是未来半个世纪,仍然会持续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趋势。

城镇化的过程,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叫城市,另一种叫镇(我国官方用语,就这一个字)。

所以我们常说的城镇,实际指城市和镇两种发展类型。

城市,通常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干净的公园、喧嚣拥挤的马路、庞大的购物商场等构成。

从生活细节来看,城市拥有极高的居住密度,让市政能够以最小的成提供最大化的服务。

不仅如此,电商、外卖等依赖网络配送的生活服务,也在这个场景下,实现了最低成本、最优质的服务。

与之相近、但规模不如之的镇,通常只有一两栋高楼、一两个购物商场,更多则是分散的住宅、宽阔但不拥挤的马路。

这一类场景,在发达国家是极其常见的。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实现更高比率的城镇化,更多时候依赖的就是这类小镇。

不夸张地说,跟我们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相比,这些小镇显得非常落后。

当然,凡事有优点必然也会有缺点,牛顿、爱因斯坦不例外,城市也不例外。

城市的缺点之一,是极高的居住密度,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形成更为强大的焦虑感。

这种密度能有多高?

来自《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2》(2023年似乎不再提供类似的数据)揭示了答案:每平方公里接近2万人(以上海、深圳最为接近),他们的工作、生活通常均分布在这一区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屏幕前的你未必知道:宏观数据显示,伴随城镇化过程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人口生育率的急剧下降。

城镇化未必是最核心的因素,但一定是与人口生育率下降联系最紧密的因素之一。

所以,一百多年前建造了帝国大厦的美国,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避免了大规模建设类似的高楼大厦。

但这种模式,在前苏联和我国得到极大的推广,一栋楼一座城是前苏联的典型标志。

作者家乡那不足百人的小山村,却拥有一排7层高楼,放眼全世界和上下五千年,这都是不曾出现过的现象。

更何况其他人口数量更为庞大的城市?

或许,城镇化的下半场,是像发达国家一样,大力发展卫星小镇,让每个人都能住在地上,而不是悬在空中、以震楼器维持邻里关系。

或许,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拥有更具现代化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