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风起堂主人
来源 | 风起堂观察(funqitun)
投稿 | funqitown(微信)
01
任正非:多弄几个纽扣不就多几个将军?
华为前全球招聘总负责人冉涛提到这样一个案例。
国内某著名央企,要招一个负责电商业务的总经理,HR和冉涛是好友,就请冉涛帮忙看看他们设计的岗位描述。
冉涛看完之后说:恭喜你,中国有两个人符合你的要求,一个是马云,一个是刘强东。
其实,这是很多企业招聘人才的通病,动辄要有“项目成功经验”,总希望天降奇兵,力挽狂澜。
一位著名的年轻企业家说:我们公司的权力梯子是留给英才、干才的,宁可位子空一段,也不能让庸才、奴才扶摇直上,不能让不能胜任者占着位子不作为、瞎作为(华为国际咨询委员顾问田涛《在悖论中前进》第193页)。
类似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很多。
所以,中国只有一家华为,只有一个任正非。
在华为,任正非喜用军事术语来论述管理,对于干部提拔和管理,任正非说:为什么不能有少将连长、中将营长呢?从东莞买些黄豆豆,就是少将、中将;豆瓣酱、辣椒酱、芝麻酱,多弄几个纽扣不就多几个将军?
任正非提出要求:总干部部不要太抠门!
确实,华为的副总裁有很多,有人说至少四五千人。
20多年前,华为管理顾问田教授初次接触华为,经常会接到华为人递出来的名片:“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公司某某部副总裁”,一年收到华为副总裁头衔的名片就有几十个。
多年后,田教授向几位华为高管请教:华为到底有多少人有副总裁头衔?
一位回答:“不清楚,应该有上千人吧。”
另有一位说,最少都有四五千人。
这样的任正非和华为,谁能学得会?
02
华为颠覆了梯子定律
美国管理学家、现代层级组织学奠基人劳伦斯·彼得(Laurence Peter )在对层级组织进行多年研究之后,推导出一个梯子定律:在层级组织中,员工倾向于晋升到自身不胜任的职位。
按照梯子定律的理论,企业中的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即每个人在层级组织里都会得到晋升,直到不能胜任为止。
梯子定律在企业界的老板和HR群体中深入人心,比如各类企业招聘,大多一定是看学历、过去经历和经验,要求有项目成功经验,就是为了避免职位被不胜任的员工占据。
但是,这种只看过去或者只看表面的梯子定律,在华为被彻底颠覆了。
华为在全球拥有20多万名员工,这些来自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背后的管理者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华为,并逐渐走上管理岗位的,他们在成为管理者之前,绝大多数人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没有从事过管理工作。
而在他们成为管理者之前,他们本人和华为的HR部门也并不清楚他们能否胜任管理工作,其中更有很多人是被"赶鸭子上架"成了Leader。
但是,他们一旦被推上某个领导岗位,他们一边盲打盲试,,一边努力向书本学习,向优秀的管理者学习,一边犯错一边成长,结果很多人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成长为华为的中高层管理者,成为毫不逊色于西方全球化大厂高管的职业经理人。
很显然,梯子定律并不适用于华为的权力选拔机制。
因为华为看到的不是员工过去或现在的能力,而是为员工提供了释放巨大潜质的平台与机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不胜任"现象,本质上来说,还是由于组织的原因,一些员工的管理潜力、管理能力并未能有效施展,甚至被抑制。
03
华为的放权和分权:副总裁至少四五千人
任正非说,"不懂人性,不能驾驭人性,你不配做 HR !"
自称自己不懂技术、不懂营销、半懂不懂管理的任正非,却最懂人性,因为其对人性的深度洞察和驾驭能力,被誉为华为最优秀的人力资源。
任正非知道,加入华为的这些人,不仅是为钱来的,也是为权而来的。
所以,任正非从创建华为之初,就把人事权、财权、事权分解给了不同的人,分配给了那些刚进华为不久的“不能胜任”的年轻人。
华为早期的二把手郑宝用,加入华为第二年就被提拔为副总裁,当时他年仅27岁,而当时华为的高管大多都在30岁以下。
郑宝用回忆自己掌管华为研发大权时称,当年自己的权力很大,人事上自己想让谁进谁就进来了;财权上说给谁多少工资就给多少,有时向任总报告下,老板基本都说好;事权上,研发上什么项目、投多少钱也是自己说了算。
在任正非的引领下,华为构建了充分释放和开放权力的企业文化:满足知识青年的权力感和成就感,同时在权力试错中让那些拥有管理潜能的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
但是,任何一个组织中,位子总是有限的。
华为怎么办?
没有位子那就多设点位子,降低权力的稀缺性,这又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一大创举。
“豆瓣酱、辣椒酱、芝麻酱,多弄几个纽扣不就多几个将军?”任正非敢说也敢做。
所以,华为还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多副总裁。
如今,华为副总裁至少四五千人,或许更多。
如果按照社会上大多企业老板或HR对人才的定义,华为这些副总裁,恐怕有一大半是不合格的,更不可能走上高管岗位。
翻遍国内外商业企业创业史,在企业初创阶段就大批“分封”副总裁的,大概也只有任正非能干得出来,如此胸怀,无人能及。
但这就是任正非的分权逻辑,“华为从上到下的权力走廊上‘将星云集’,接班者云集。”
华为资深管理顾问田涛教授评价认为,国内没有一个企业家能像他这样的包容和开放。
04
任正非:我们要像美国当年
宽容麦克阿瑟那样宽容基层主管
为什么国内很多企业常常抱怨招人难、招到优秀人才更难?
根源还是老板用人太保守,人力资源部门不敢也不愿承担用人风险,不愿意给出更好的待遇;或者过去吃过用人不当的亏,在用人问题上变得更加谨小慎微。
且看华为:
"大不了看走眼了几个人,招错了几个人,用错了几个人,但华为几十年毕竟看对了和用对了更多的人,大浪淘沙,淘出了一大堆的金子。"一位在华为工作了近20年的华为前主管(现为大型民企人力资源总监)这样评价华为的用人观。
华为的价值观中,成功者当然是功臣,但失败者,也同样被善待和肯定。
任正非在一位华为主管检讨邮件上如此批示:“我们要像美国当年宽容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失败那样宽容基层主管;没有常胜将军,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
华为一位高管说:“在华为,所有坐在第一排的人都犯过无数的错误,领导力、创新力是用钱砸出来的……”
华为现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监事、公司咨询委员会主任吕克,就曾因工作失误经历过两次被降职调岗的大起大落。
余承东,吹牛说错话得罪人是常有的事,不仅华为外称他是“满嘴大话”,华为内的部分高管也一度认为余承东是哗众取宠,“像凤姐一样”。
但这样的余承东,从基层研发工程师到领导无线部门,带出了“圣无线”,再到空降终端,又把差一点被卖掉的华为终端业务带成了“神终端”,成为华为最能打硬仗的干将之一。
能有今天,是“因为华为有一个伟大的老板……任总给我挡过很多箭,否则我没有今天的机会。”余承东如此表示。
任正非说:我们一定要把英雄选出来,没有英雄就没有未来,英雄犯了错就下去,改了再上来。
犯了错不要紧,改了再上来!这就是华为用人的灰度。
参考资料:
田涛、吴春波合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田涛著《华为访谈录》、《理念·制度·人》、《在悖论中前进》;
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1/2/3;
黄卫伟《价值为纲》《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注:本号所发表内容凡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者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网络,系转载,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