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用一生诠释深情的文学大师!
他用61年,陪伴着他的爱妻。前28年,他们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后33年,他把去世妻子的骨灰放在枕边,与她夜夜相伴。
这个有情有义的人,他的名字在20世纪响彻整个文学界,而他本人却说自己连作家都不是。
他,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6位经典作家之一的巴金。
巴金的爱情,要从1936年说起。
那年,一位名叫"陈蕴珍"的少女给他来信,信中满是对他的仰慕之情。原来,从小就酷爱文学的她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巴金所有的作品。不仅如此,她还冒着被学校开除的风险,参演了巴金的小说《家》,扮演其中的四凤。
作为回应,巴金给女孩回了信。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半年的通信交流。女孩寄来照片,请他珍藏,还主动提出想见面。
当时的巴金已是享誉文坛的作家,而陈蕴珍不过是一介女学生。然而见面那天,他们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那一刻,他们都没想到,彼此会成为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
这个陈蕴珍,也就是后来巴金的妻子萧珊,是个率真可爱的姑娘。见面后,她经常去找巴金,向他倾诉烦恼,讨教问题。
巴金对这个比自己小13岁的女孩也渐生情愫,但他并未表露。一方面他担心耽误萧珊前程,另一方面害怕自己配不上她。于是,他选择把爱埋在心底。
直到萧珊被家里逼婚,巴金才按捺不住,追上去安慰她:"等你长大了,如果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我们就在一起。"女孩破涕为笑,爱情的花苞悄然绽放。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巴金和萧珊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工作。战时的恋爱谈何容易,两人的感情却愈发深厚。
1944年,在朋友的木板房里,巴金和萧珊结为夫妻,开始了艰难而甜蜜的生活。
第二年孩子出生,他们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乐趣,也感受到经济的窘迫。为了让巴金安心创作,萧珊不辞辛劳,独自撑起了整个家。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巴金常把节省下的口粮带回家,给妻儿补充营养。出差时,他还会给萧珊写信,让她别挂念。巴金曾对妻子说:"任何环境下,我都要做一个值得你爱的人。"
婚后不久,国家陷入那个特殊的疯狂年代。巴金被下放劳动,萧珊也被牵连,每天在大街小巷扫地。
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他们相依为命。巴金的痛苦和迷茫,萧珊全看在眼里。她总是微笑着鼓励丈夫说:"咱们一定要挺过去,一定会苦尽甘来!"
然而,更大的不幸还在后头。1972年,萧珊被查出直肠癌晚期。临终前,她泪眼朦胧地对巴金说:"老头子,看来我们要分开了......"巴金禁不住泪如泉涌。
术后第五天,萧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巴金伏在她的遗体上,泣不成声。那一刻,他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
丧妻之痛,巴金始终难以释怀。他甚至想过轻生,但想到尚在人世的妻儿,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从那时起,巴金形容枯槁,苍老了许多。他时常对着妻子的遗像发呆,写下感人至深的悼念文章。
为了排解相思之苦,接下来的巴金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把萧珊的骨灰盒放在自己枕边,从此与亡妻朝夕相伴、夜夜共眠。至此,那个陪伴他走过半生风雨的女子,如今虽然长眠,却始终停留在他的心间。
这样的日子,巴金足足过了33年。直到2005年,他才在101岁高龄与萧珊于天堂重逢。
巴金曾说:"我这一辈子,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是深深地爱过一个人。"
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情话。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不分生死,他对亡妻的爱始终如一,矢志不渝。
这样一位痴情的丈夫,同样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挚友。他的朋友圈里,有冰心、沈从文、鲁迅等一大批文坛巨匠。
巴金之所以赢得这么多文坛大腕的友谊,除了才华出众,更重要的是他善良宽厚、助人为乐的品格。
沈从文潦倒时,他陪他四处贩稿筹钱;冰心生病欠债,他不计回报地资助。尽管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只要朋友有困难,他从不吝啬解囊相助。
巴金对素不相识的读者,同样充满爱心。每逢收到读者来信,哪怕工作再忙,他也会一一回复。
在回信中,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作家,而是亲切的引路人。面对迷茫的青年,他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面对落魄的读者,他慷慨解囊给予援助。
八旬高龄时,他收到十名小学生的来信,询问他对"拜金主义"的看法。尽管身患帕金森综合征,握笔都很困难,他还是给孩子们写了两封长信。第一封告知收信,第二封则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仅第二封信,他就断断续续写了50多天。
巴金之所以待读者如此,是因为他把自己比作吐丝的春蚕。在他看来,"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用微薄的力量温暖他人、点亮人间"。
04
巴金一生都在寻求进步、追求光明。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用犀利的笔锋抨击旧社会的种种丑恶,表达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他倾其一生,写了3000多万字,出版作品170余部,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文学巨匠"。
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主要缔造者的教员曾亲切地对他说:"我在延安的时候,经常听到年轻人说,正是读了你的《家》《春》《秋》等作品,才下定决心走革命道路的。"
晚年时,有人问巴金:"你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巴金只淡淡一笑:"如果说我这辈子还有什么成就的话,那就是爱情吧。我对亡妻的那份爱,到死都没变。"
是啊,纵观巴金的一生,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盛名,不是地位,而是他对亲友、对读者、对妻子,那刻骨铭心、一如既往的爱。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决定自己的天分。但只要像巴金那样,心存善念,自觉担当,即便身处逆境,也依然能绽放夺目光彩。
05
2005年的秋天,巴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巴金去世后,各界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有位记者更是觉得要称他为文坛巨匠,可是巴金的儿子李小棠觉得太过誉了!李小棠向记者透露:父亲活着的时候连“作家”这个头衔都不认。
李小棠告诉记者:称为著名作家就满可以了!
巴金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谦逊的人,但他留下的故事和精神,却成为一座丰碑,光耀后世。
如今,让我们重温他的箴言,以此共勉:
"做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良心,良心会给我们慰藉、勇气和力量。"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要人类在地狱里,我也甘心在地狱里。"
"我希望青年朋友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你们心里的理想,爱护你们的热情。"
"我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只有一颗赤诚的心,一腔满腔的热忱。"
这,就是巴金。一个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学巨匠,一个善良、谦逊的凡人。尽管离开我们已经18年,但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他的情怀,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
巴老:您走了,但您的作品长存;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