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近年来,扬州与榆林两市积极利用东西协作政策,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广度,以夯实基础设施项目为重要抓手,切实提升榆林基层文化、医疗和人居环境,让当地群众无需远行,便能畅享优质资源。
文化融合新地标:绥德窑洞书房
今年五月,邗绥协作工作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绥德县中心永定公园内的窑洞选定为书房建设地,设计团队深入研究扬州园林艺术与绥德黄土文化,把扬州运河文化与绥德窑洞文化巧妙融合。12月3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一独具特色的城市书房。
书房工作人员刘腾峰介绍:“书房总投资约200万元,为五孔结构式窑洞,总面积170平方米,划分四个功能区,融合绥德与扬州特色装饰,藏书近五千册,可充分满足群众日常阅读需求。”
书房于今年9月26日向读者免费开放。市民郭峰是这里的常客,他说:“这里离家近,环境好,图书多,非常便利。”
绥德城市书房的启用,进一步拉近了邗绥两地文化交流与情感纽带。后续,绥德将继续借鉴扬州市及邗江区城市书房建设先进经验,深挖城区公共空间潜力,为百姓打造更多优雅舒适阅读空间。
“两地文化建设将多维度延伸,涵盖艺术、民歌等领域交流推广,增进两地相互了解,让群众深入知晓彼此特色文化。”绥德县政府办副主任郭中俊说。
医疗协作新成果:“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障”
医疗领域同样是扬榆协作重点。近年来,横山、绥德等5县区利用苏陕资金为基层乡镇配备数字流动医院车辆、为村卫生室购置云诊包,打通了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
12月3日,记者在子州县马蹄沟镇卫生院看到,医护人员正在接受流动医院车辆操作培训。
卫生院大夫刘芸瑞说:“这是多功能体检车,车内配备尿常规机、心电图机、身高体重测量仪、血常规、生化检测设备等,可一次性完成多项检测。鉴于农村老人多、行动不便,车辆可进村服务,极大便利老年人常规体检。”
数字流动医院车辆投入使用后,还将配备充足常用药品与慢性病药物,基本满足村民用药需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专业医疗服务。
据子洲县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李子岗介绍,目前已购置3辆医疗服务车,分别部署于南川老君殿、西川周家硷和马蹄沟3个乡镇,未来资金充裕时将逐步增加车辆数量,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覆盖范围。
乡村治理新样板:仪征新集与吴堡寇家塬协同实践
冬日的吴堡寇家塬镇东庄村,难掩别样的魅力。信步其中,整洁平坦的村道似脉络般纵横交错,蜿蜒向远方。村庄各处,无论是屋舍前后,还是主要通道,皆不见凌乱之象,和谐乡村的静谧与美好展露无遗。
近年来,扬州仪征市新集镇全力协助吴堡县寇家塬镇,多管齐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借助有限的“微”资金扶持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交流,诸多村落如东庄村等焕然一新,民众生活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历经数年努力,新集镇与寇家塬镇携手投入资金,大力兴修或翻修东庄村、王家圪坨村、寇家塬村等7个村庄的道路。目前,寇家塬镇通村道路已全面覆盖,总里程达90.68公里,水泥硬化率高达100%。
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新集镇与寇家塬镇齐心探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顽疾。自去年起,以垃圾分类示范镇建设为突破口,选定薛下村、横沟、李家沟等9个村作为首批试点,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期间,成功打造64处垃圾分类收集亭,配备256个分类垃圾桶、54个垃圾屋台与68个挂钩式垃圾箱,并招募21名保洁员,构建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高效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为乡村环境的长效优化筑牢根基。
记者手记:共筑民生福祉
扬榆协作带来的民生变化,如春风拂面,温暖而充满力量。
绥德窑洞书房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坐落于窑洞之中,融合了扬州与绥德的特色文化。在这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悄然发生,它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两地情感的纽带;“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障”模式则是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的有力举措。数字流动医院车辆的配备,让优质医疗服务走进乡村,切实解决了群众看小病的难题;而仪征新集与吴堡寇家塬的协同实践,打造出了乡村治理的新样板,让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
扬榆协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精准提升了基层的文化、医疗和人居环境。这种协作模式,既注重眼前的实际需求,又有着长远的规划。
帮扶真情,山水作证。扬榆协作的故事还在继续,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地还将持续聚焦民生短板,深练绣花功,齐出组合拳,久久为功、长效发力,打出协作帮扶的新天地。
记者 陈静仁 王疆瑜 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 叶蕊 校对 秦学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