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他本是钢厂工人,却意外参加了中共九大会议。
在会议上,更是创下了一个绝无仅有的记录,在投票选举时,他的竟然与毛主席一样:全票当选,成为了与毛主席“平起平坐”的人。
之后更是一路高歌,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工人,摇身一变成为了政治明星,然而后来却因为名字,让他跌落谷底。
虽说后来官复原职,但他却毅然决然选择弃官为民,重新回到工厂当一名默默无闻的锅炉工。
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经历什么起起落落?
【出身寒微,坎坷求学】
王白旦,出生在1934年的河北井径村,父母本想给他起名“王白蛋”,寓意又白又胖,像个结实的鹅卵石。
这个朴实的名字在他上学后,被私塾先生改成了“王白旦”,老先生希望他像旭日东升一般,前程似锦,光芒万丈。
尽管有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但王白旦的求学之路却布满荆棘,家境贫寒的他,在读了三年私塾后,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帮衬家计。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王白旦这样因为贫穷而失学的孩子不计其数,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年,当解放的曙光照进王白旦的村庄时,他又重新获得了读书的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王白旦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成绩突飞猛进,1951年,他凭借优异的表现,被哥哥招呼到太原,进入了太原钢铁厂工作,从此,他与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钢厂虽然工作环境恶劣,高温、粉尘无处不在,但工人们依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凭借着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王白旦很快掌握了炼钢的技术,从学徒工一路晋升为技术骨干。
195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王白旦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就在同年,党中央决定在齐齐哈尔兴建一座特殊钢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不依赖苏联援助的大型钢厂。
组织上从全国各地选调精兵强将,组建建设队伍,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王白旦被选中,带着妻儿远赴齐齐哈尔,投入到钢厂建设中。
在这片广袤而寒冷的黑土地上,王白旦和他的战友们挥洒汗水,用智慧和双手建设着祖国的重工业基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北满特殊钢铁厂很快建成投产,各项生产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目标,而王白旦,也凭借着出众的工作能力,成为了钢厂的业务骨干,并当选为钢厂的模范工人。
就在王白旦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党中央决定于1969年召开九大,并要在工人阶级中选拔代表。
这个消息,犹如一枚深水炸弹,王白旦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参与到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选举中来,而自己的命运,也在这一刻改变了。
【阴差阳错,九大风云】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在即。
这次大会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政治盛会,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令王白旦没有想到的是,他所在的钢厂,竟然获得了一个参会名额,厂党委决定,从工人代表中选派一名同志参加大会。
但是,党委提出了几个硬性条件:首先,参会代表必须是有七年以上党龄的党员;其次,必须是一线工人,特别是炼钢工人。
经过层层筛选,厂党委发现,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竟然只有王白旦一人,就这样,王白旦成为了钢厂乃至整个黑龙江省的工人代表,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九大会场内,王白旦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的真容,作为炼钢工人代表,他被安排在主席台正前方就座,会议期间,王白旦认真听取每一个议程,详细记录心得体会。
让王白旦没有想到的是,大会第二天,他的名字竟然出现在了中央委员候选人的名单上。
原来,毛主席在会前就提出,要在中央委员会里面,吸收更多来自工农兵的同志,王白旦因为是普通工人出身,又是炼钢工人代表,恰好符合毛主席的要求。
王白旦的提名,在会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同志议论纷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人,怎么就成了中央委员候选人呢?但王白旦本人却惶恐不安,他生怕自己成为笑柄,辜负了工人阶级的期望。
就在这时,一个小插曲发生了,周恩来总理觉得“王白旦”这个名字念白话时不太好听,容易让人引起误会。
于是时任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便在周总理的提一下,为王白旦改了一个名字,在“旦”字下边加了一竖,变“旦”为“早”,音变意不变。
王白旦一听,顿时如释重负,他连连点头,表示完全同意,就这样,“王白旦”摇身一变,成了“王白早”。
正式选举开始了,代表们对中央委员候选人逐一投票,毫无疑问,毛主席以全票当选,成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领军人物。
紧接着念到了王白早的名字,会场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后掌声渐起,如潮水般越来越响亮,大家都在等待投票结果的公布。
就在此刻,奇迹出现了,王白早以全票当选中央委员候选人、工人代表,谁都没想到,这个岌岌无名的工厂工人,竟然有一日能与毛主席“平起平坐”。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炼钢工人,竟然能与伟大领袖毛主席得到同样多的选票,这在中共党史上,恐怕还是头一遭。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殊荣,他将如何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人生,又将迎来怎样的起起落落?
【政治舞台,沉浮人生】
九大后,王白早的身价一夜暴涨,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炼钢工人,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政治明星,成为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钢厂党委副书记。
但一年以后,王白早这个名字再次被提起,“王白早”这个名字是陈伯达起的,但有人却提出了异议,甚至成立了专案组,好在周总理出面,王白早才没有受平白之冤。
但江某人还是建议王白早再次改名,在原基础上加了几笔,王白早又成为了“王百得”,尽管王白早内心不愿,但他还是接受了。
随后没多久,王百得的原配妻子因病去世,面对家庭的变故和心灵的创伤,他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在组织的关怀下,他与36岁的女新闻工作者于淑彦结成了连理。
4年后王百得调任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于淑彦升任市电视台副台长,一家人搬到了市委家属院。
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名字在1978年,再一次成为了“重点”,而他也成为了被审查的对象。
此时之前的江某人等人已经被逮捕,而曾经被她改过名字的王百得成为了被审查的对象,显示被审查了长达八个月,后又等待处理延续了三年,王百得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但审查团将所有电文、信函查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查出来王白早与那些人有什么特殊故关系,并恢复了他的职位。
但经过此事,他已经厌倦了官场,于是辞去了所有职务,重新回到了炼钢工人的岗位上。就这样已经年过半百的王百得,毅然选择了重返工厂,继续他的钢铁人生。
那一天,北满特钢的厂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身着蓝色工装,背影略微佝偻,但目光却炯炯有神,那正是阔别已久的王百得,那个曾经在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传奇人物。
王百得重返车间后,依然兢兢业业,努力工作,那双曾经握过中央委员选票的手,如今依旧紧握钢钳,在熔炉前挥洒汗水。
在王百得的影响下,北满特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工人,他们以王百得为榜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王百得的故事,在齐齐哈尔乃至全国,已经成为一段佳话,人们说,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什么是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
2005年,已经90岁高龄的王百得,上了病毒性疱疹,钢厂得知后,领导亲自上门探望,病送去了3000块钱的补助。
但王百得却不想给组织上添麻烦,拒绝了这3000元,选择与儿子一家生活。
【结语】
王百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什么是工人阶级的革命情怀。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永不褪色的红色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像王百得一样的奋斗者,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执着和坚守书写时代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