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惯养成,从小开始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在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其一生,尤其在 3—10 岁是性格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能激发孩子潜能,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优秀。

孩子的习惯养成至关重要,且从小开始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3—10 岁这个阶段犹如黄金时期,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孩子习惯养成存在特定的年龄周期。早期婴儿期(0 - 1 岁),是建立亲子依恋、形成生活规律的关键阶段。家长需给予宝宝充分关爱,助力宝宝适应外部环境,培养良好作息习惯。幼儿期(1 - 3 岁),孩子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家长要引导其学会自我照顾,如穿衣、洗手、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学龄前期(3 - 6 岁),孩子开始进入集体生活,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此时,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

在每个阶段,家长都应因材施教,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及时发现和调整孩子的行为,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千万别错过。圣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孩子越小,越容易培养好习惯,且越容易长久坚持。6 岁之前,是孩子身体和内心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间段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更容易接纳。研究表明,孩子在 3 岁之前,大脑就已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所以,当孩子能够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想法时,父母就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陪伴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在 6 岁前植入孩子的生活,必将根深蒂固。

6 岁前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父母要牢记 “三个一”,能让孩子成长更好。2 - 6 岁是行为习惯养成黄金期,此时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仍有可塑性。6 岁前的儿童性格、行为习惯就像 “湿润的水泥”,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六岁以后,性格逐渐固化。父母希望孩子将来为人处事更轻松,就要抓住时机,教会孩子 “三个一”。

好习惯之一是一心一意,即做事有专注力,能全身心投入,不受外界干扰。生活中,孩子有好的专注力做事更专心、认真,玩得更尽兴,遇到问题也能更快速解决;学习中,专注力高的孩子不容易分心,学习效率更高。培养孩子专注力要注意营造安静氛围,减少电子产品干扰,让孩子专注于单一任务。

好品质之一是一诺千金,让孩子明白说话要负责,说到做到。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与同伴交往、向父母和老师作出承诺,都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践。父母应以身作则,对孩子承诺过的事情一诺千金,培养孩子成为一诺千金的人。

行动力之一是 “知行合一”。大多数孩子天生有行动力,但由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赋。父母应将阅读与游戏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鼓励孩子将想法实践出来。

激发孩子潜能的 5 个好习惯值得一试。找到效率高峰期,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大脑运转黄金时段安排任务,提高效率。凡事先做起来,立刻行动,克服困难,收获成果。经常自我激励,从励志书籍或电影中汲取能量,给予自己正向引导,犒劳自己。尝试跨界学习,用多元化视角打开思维,发掘潜力。给好习惯做加法,不断激发潜能,将点滴收获积累成更大的蜕变。

帮孩子解锁学习潜能,要从培养 5 大学习习惯开始。养成定时专注学习的习惯,设定规律的学习时间表,减少进入学习状态的准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和专注力。勇于提问,当孩子遇到疑惑时,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深入探究,开启思维闸门。主动探索,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勇气,让他们主动求知、不断探索。完成作业后细致审查,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温故知新与提前预习,形成预习 —— 听课 —— 复习 —— 实践 —— 反思的完整学习链条。

习惯养成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习惯将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孩子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良好习惯涵盖生活、文明、学习、思维、劳动以及其他多个方面,这些习惯的养成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一)生活习惯

  1. 保持环境整洁:从孩子小时候起,家长就应引导他们养成玩具玩完后放回原处的习惯,让孩子明白物品都有其固定的位置。比如,在孩子每次玩完玩具后,家长可以耐心地提醒他们将玩具整理好,放回玩具箱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可以逐渐学会整理和清洁自己的物品,如整理书包、书桌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不仅能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物品,还能培养责任感和秩序感。
  2. 培养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 合理膳食: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膳食至关重要。家长应确保孩子每天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和奶制品等五大类食物。避免孩子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培养他们对健康食物的喜好。例如,可以多鼓励孩子尝试各种蔬菜和水果,让他们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 早睡早起: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孩子的身体恢复和大脑发育。家长可以在晚上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避免孩子过度玩电子产品,影响睡眠质量。
  • 适当锻炼:鼓励孩子每天进行至少 1 小时的户外运动,如跑步、跳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身体发育,还能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开阔视野,与人交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的影响。

(二)文明习惯

  1. 尊敬关爱长辈:教导孩子要尊敬长辈,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听从长辈的教导。同时,培养孩子关爱长辈的意识,比如为长辈捶背、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教育孩子不随地大小便,这不仅是文明的表现,也是对公共环境的尊重。不损坏花草树木,让孩子明白大自然的美好需要我们共同呵护。爱护公共财物,如在公园游玩时不破坏公共设施,在学校不损坏桌椅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2. 遵守其他文明规范: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排队时不插队,学会耐心等待。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 “请”“谢谢”“对不起” 等,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

(三)学习习惯

  1. 自主学习:培养孩子不需要督促就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例如,给孩子一个学习计划表,让他们自己决定每天要完成哪些作业和学习任务,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当孩子遇到问题时,鼓励他们先尝试自己解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养成阅读习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里可以设置一个小书架,放上各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经常鼓励孩子进行广泛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时,教导孩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比如每天在完成作业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

(四)思维习惯

  1. 善于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可以让孩子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带孩子去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讨论动物的习性等。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问并引导他们去思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鼓励他们先自己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马上向家长求助。可以通过数学题、推理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比如,给孩子一些数学难题,让他们通过分析问题、寻找线索,最终找到答案。
  3. 具有创新精神: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创意活动,如绘画、编故事、手工制作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孩子进行创意活动时,家长不要过多干涉,让孩子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劳动习惯

  1. 爱惜劳动成果:教导孩子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食物、不破坏公共设施等。同时,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值得珍惜,比如自己整理的房间、完成的手工作品等。
  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培养他们自己穿脱衣服、铺床叠被等基本生活技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让他们帮忙做一些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等。通过这些劳动,孩子不仅能学会自理能力,还能培养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六)其他良好习惯

  1. 养成自律习惯
  • 学会管理时间:教孩子制定每天的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玩耍和休息的时间。例如,放学后先完成作业,然后可以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晚上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学会遵守时间表,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 管理情绪:当孩子情绪激动时,教导他们学会冷静下来,可以通过深呼吸、数数等方法来控制情绪。同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不同情绪的产生原因和应对方法。
  • 设定目标:和孩子一起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如每天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学会一项新技能等。让孩子学会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1. 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孩子勇于提问和尝试,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认真对待,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科普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2. 懂得感恩与分享
  • 感恩:教导孩子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对家人、老师、朋友的付出表示感谢,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 :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和快乐,如和小伙伴分享玩具、零食等。通过分享,孩子可以学会关心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培养坚持与毅力: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鼓励他们不气馁,坚持下去。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中汲取力量。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坚持的价值。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环境是好习惯的土壤

孩子的坏习惯往往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制造阻力,从而加以纠正。比如孩子不爱整理,家长可以保持家庭环境整洁,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 “不好意思” 破坏整洁,从而逐渐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若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与其他活动,分散其对手机的注意力。

同时,若想让孩子养成读书等好习惯,可将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比如在家里设置一个小书架,让孩子随时都能拿到书阅读。如果想让孩子专心学习,就为其创造一个安静的区域,把玩具、零食以及电子产品等容易令孩子分心的东西撤离视线,为孩子营造有利于习惯养成的环境。

2. 好习惯需要简单易行的开始

在培养孩子习惯之初,第一步一定要简单易行。比如让孩子写日记,可以从一句话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可能会发现一句话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天,从而逐渐增加日记的内容。阅读也可以从绘本入手,由浅入深,难度递进。一些经典名著可以从每天读完 1 个章节、几页开始。

把计划分解成小目标,孩子做到后给予鼓励,增加成就感。例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每天读完一定页数的书,当孩子完成任务后,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3. 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

用具体的好处激励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如,按时起床可以吃到喜欢的食物,出门不磨蹭可以多玩一会儿。这种表达比直接的催促要好得多,它能让孩子意识到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事情的好处。

家长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赞赏,也能强化孩子正确行为。比如孩子做家务,家长可以在朋友圈晒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体会到为家人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像有位家长晒出读初三的儿子做早餐的照片,儿子看到后做早餐的次数变多了。心理层面的 “奖励”,对孩子很受用。

四、习惯养成需注意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养成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要有耐心,密切关注并引导孩子坚持下去。

孩子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比如孩子在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对阅读失去兴趣,这时家长不能急躁,而是要耐心地陪伴孩子,一起寻找有趣的书籍,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同时,家长要不断地提醒孩子坚持下去,让孩子明白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1. 任何好习惯都是孩子愿意去做才能养成的,不能逼孩子,要把习惯养成变成孩子主动要做的事。

孩子只有对一件事情真正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做。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好习惯时,不能强迫孩子,而是要通过引导让孩子自愿去做。例如,想让孩子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整理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整理的乐趣。或者给孩子讲一些关于整理的故事,让孩子明白整理的重要性。当孩子对整理产生兴趣后,他们就会主动去整理自己的物品。

  1. 培养好习惯要运用技巧,如诱导孩子养成读书习惯。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可以采用一些技巧。首先,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家里设置一个温馨的阅读角落,放上孩子喜欢的书籍。其次,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入手,比如绘本、故事书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养成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