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帽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造型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它是明式家具中的经典类型之一。
一、历史起源
五代时期,南唐画家王齐翰《勘书图》中所描绘的人物坐椅与明式官帽椅造型基本一致。其形制在宋代基本定型,后来在明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明式家具的经典代表之一。
明代是官帽椅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式家具被誉为 “中国家具的黄金年代”。明代的官帽椅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充分体现了明式家具简洁明快的特点。在明代的绘画作品中,如《韩熙载夜宴图》、《草堂消夏图》等,都可以看到官帽椅的身影。
官帽椅的名字来源于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所戴的官帽。从椅子的侧面看,扶手如同帽子的前部,椅背则如同帽子的后部,二者颇为相似。
二、类型特点
(1)四出头官帽椅
四出头官帽椅也叫北官帽椅。其搭脑的两头、扶手的两头,这四个位置都伸出一个头。背板多为 “S” 形,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这种椅子造型朴素大方,圆形立柱与后腿一木连做,两扶手正中下接连帮棍,以下粗上细直立,人坐在椅上比较舒适,符合人体功能学,是明式椅具中的精品。
(2)南官帽椅
最大的特点是搭脑和扶手两端不出头,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类似烟袋锅式做法。椅背有使用一整版做成 “S” 形,也有采用边框镶板做法,雕有图案,美观大方。它通常被认为是 “四出头官帽椅” 的一种改良,因在南方使用较多,南方工匠又称之为 “文椅”,其中靠背较高的被称为“高背文椅”。
南官帽椅
高背文椅
三、造型设计
在造型设计上,官帽椅体现了简洁优雅的美学原则。椅面、椅腿和横档多以直线为主,展现出明快利落的结构感。而椅背、搭脑、扶手等部分则通过曲线的运用,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柔美。官帽椅的靠背板通常采用一整块木板制成,曲线贴合人体脊柱,倚靠舒适。此外,椅盘下常使用罗锅枨或壶门券口牙子等装饰元素,既美观又实用。
官帽椅的功能不仅限于提供坐具,更在于其对人体工学的深入考虑。官帽椅的座高一般为520mm左右,这一高度能够有效减轻腰部疲劳。座宽则通常在480mm以上,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确保坐姿的舒适。此外,官帽椅的搭脑和靠背板构成“S”型,与人体脊椎曲线基本相同,使得头部和腰椎都能得到良好的支撑。官帽椅的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保持正确的坐姿,还能促进呼吸的通畅,使人心情平静,尽显精神风貌。
官帽椅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主要依靠榫卯结构将各个构件紧密结合,不使用钉子,从而确保家具的稳固性和耐用性。这种精湛的工艺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使官帽椅在造型上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四、文化内涵
官帽椅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地位不仅因其美观和实用性,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古代文人将老庄哲学、道家自然学说等思想融入家具设计中,官帽椅正是这一时期诞生的文人家具中的集大成者。 官帽椅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朴素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美学观念,其简约而不简单的造型,传递着复杂而深厚的文化信息。
在古代社会,官帽椅不仅作为日常坐具,还常用于书房、厅堂等正式场合。它所散发出的中正平和、宽宏从容的气息,使其成为礼仪场合中不可或缺的家具。官帽椅的使用不仅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地位,更是一种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象征。
官帽椅的设计理念和造型特点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欧洲,设计师们曾以中国官帽椅为灵感,创作出几款后世享有盛名的座椅,如十八世纪的奇彭代尔椅和二十世纪的牛角椅、总统椅。这些设计在保留官帽椅精髓的同时,融入了西方美学和现代工艺,成为世界家具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
奇彭代尔椅
牛角椅
总统椅
官帽椅造型简洁大方,给人端正稳重之感。“大天地” 碳纤维椅在整体形态上借鉴了这种端正的气质,保持了一种稳定且优雅的姿态,让使用者在就坐时能感受到庄重的氛围。在保留明式椅的一些基本元素和神韵的基础上,对造型进行了简化和创新。它去除了一些传统的装饰和复杂的结构,使线条更加简洁纯粹。同时,由于碳纤维材料的可塑性高,椅子的造型可以更加多样化和独特化,能够展现出未来科技感和时尚感。
从传统明式椅到当代设计的“大天地”碳纤维椅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