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最公正,你相信谁?

这个世界很多人选择相信政府。

比如,商品质量的检测,交给政府你更相信,还是交给企业。

很多人就会说,企业肯定为了钱什么都敢做,那还不会遍地造假吗?

如果你有这样的认知,那今天我介绍的这家企业,将颠覆你的认知。

如果你是企业家,创业者,你看完这家企业的故事,相信你会找到很多的创业机会。

甚至已经有很多个人通过学习这家企业,正在大笔赚钱。

这个系列文今天的主角是一家百年企业,它销售的产品,就是公正。

这家企业叫作SGS,其全名叫作瑞士通用公证行(Société Générale de Surveillance,简称SGS)是一家有着近150年历史的跨国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公司。

作为全球公认的质量与诚信基准,SGS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96,000名员工和2,600多个分支机构及实验室。它为进出口商品的质量与数量提供可靠保障,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SGS怎么崛起的?

要理解SGS的诞生,需要先回到19世纪60年代。

当时,全球粮食贸易蓬勃发展,欧洲是最大的进口市场。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买卖双方经常产生纠纷,例如货物的重量和质量与合同不符,运输途中受潮变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粮商亟需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来进行检验把关。

1878年,年仅25岁的Henri Goldstück看到了这一商机。他与几位合伙人在法国创立了检验公司,专门为粮食贸易提供称重、抽样检验等服务。

这标志着SGS的前身诞生。

公司很快吸引了大量客户,并在1885年迁至日内瓦,正式更名为Société Générale de Surveillance,即SGS。

由此,SGS开启了百年发展的征程。

创立之初,SGS主要从事欧洲粮食贸易的检验业务。

1889年,SGS将业务拓展到了可可贸易领域。

19世纪下半叶,可可产业迅猛发展,但质量参差不齐,亟待标准化。SGS抓住机遇,凭借公正严谨的专业作风,迅速在可可贸易中建立了权威性。

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开设了更多海外分支机构。

进入20世纪,SGS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将粮食检验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羊毛、棉花、咖啡、油料等众多农产品领域。

通过标准化检验流程,SGS有效规范了农产品贸易,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凭借在农产品检验领域的出色表现,SGS在国际贸易中确立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你看SGS,解决了什么问题?

农产品是一种非标准产品,我们去菜市场买菜都经常碰到欺诈,都需要有一个公平称,即使重量对了,质量也是千差地别的,不同品质的农产品价格完全不一样。

如果没有一个公正的第三方,这种交易风险系数极高。

特别是跨国贸易,交易完后,你发现问题,想起诉都找不到人了,但SGS在不同的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他出售的产品是那杆称吗?

当然不是,他出售的产品叫公正。

你们可以相信我,只要经过我检测的产品,那么我出具的报告,绝不会受到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影响,是绝对公正的检测。

一二战后,国际贸易陷入停滞,SGS业务量骤减。

但这时,政府找上门来了。

各国政府之间的采购,以及各国向不同商人的采购也充满着风险,但SGS凭借良好信誉和专业能力,得到了欧洲多国政府的信任,为其提供物资采购、运输检验等服务,为战后重建做好了铺垫。

战后,世界经济进入恢复期。

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西方国家积极推动检验标准国际化。

SGS紧跟时代步伐,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国际通行标准,进一步巩固了公司权威性。不仅有政府的检测标准,SGS甚至研发了一系列自己企业的标准,这种标准化为SGS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石。

贴上SGS标准的产品,成为了企业获取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标志。

战后,SGS及时切入石油检验认证领域。

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石油检验流程和技术标准,迅速成为业内领先者。

同时,SGS还将业务延伸到工业制成品领域,为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提供检验认证服务。

现在SGS已是全球第一大提供标准检测服务的机构,几乎所有的欧洲消费品,都以打上SGS的标志为获取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方法。

因为消费者认为这家企业,远远比政府值得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小生意,不就是检测吗?你错了。这是一个万亿行业。,

第三方检测行业,是企业和交易过程中获得信任的关键手段,是商业中不可获缺的服务。

小到手机、大到飞机,平常如蔬菜,稀缺如钻石,都需要检测。

这个11300亿元的大生意,SGS、BV、Intertek和Eurofins四大国际检测机构占据主导地位。

据QYResearch的数据,检测行业2023年的全球市场规模大约为151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140.2亿美元。

150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2023年全球冰箱的市场规模也就700亿美元。

这是一个2倍于冰箱的大市场。

有权威机构预测,全球检测行业至少还能以4%~6%的复合年增长率发展到2030年乃至更久。

其中SGS占有全球6%的市场规模,检测范围覆盖所有的检测项目,是当之无愧行业老大。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22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523.23亿元)。

以“一点之差”屈居第二的企业是法国的Bureau Veritas(简称BV),占有5%的全球市场份额。

BV在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生物制药服务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3年这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为44.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44.1亿元)。

你要问我,这样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当然就是两个字,公正。

但为什么公正,可以成为一种商品呢?这家企业不会为了多赚钱,收点企业的钱,就把消费者给卖了吗?

这样的企业变得庞大以后,是如何来让自己的产品有竞争力的呢?

竞争力之迷

SGS的发展历程当然一帆风顺。 它曾数次陷入"信任危机" , 其百年商誉一度岌岌可危。

上世纪90年代,SGS卷入一桩黄金质量认证丑闻。

几内亚政府指控SGS参与走私贱金属铼,并以伪造质量证书的手法,将其混入黄金中走私出口。尽管SGS否认指控并最终通过仲裁解决争议,但其声誉已受到严重损害。

2004年,SGS又被曝光参与"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腐败案。

据称SGS伪造石油出口文件,协助萨达姆政权向联合国官员行贿。这导致SGS与联合国的合作关系几近破裂。

这样的事件,如果持续发生,可以肯定地说,SGS将不复存在。

面对一次次的信任危机,SGS深刻反思,痛定思痛,开始将"诚信"置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首位。它明确了"诚信、独立、公正"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具体行动将其贯彻于日常经营之中。

作为首要举措,SGS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合规管理架构。

任命专职合规与诚信事务官,负责制定、落实相关政策与规定,例如明确员工行为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审计方式等,堵塞制度漏洞,降低道德风险。合规培训成为员工入职、晋升的必修课。

SGS还积极拥抱透明,主动迎接社会监督。

例如每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公司治理与风险管控情况。

入第三方审计,确保检测、认证工作恪守操作规程、坚守独立性。

建立举报热线,鼓励内外部举报不当行为。

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SGS果断地堵住了管理的漏洞,诚信危机事件越来越少,市场对其的信任程度也越来越高。

今天中国政府的市场监管机构,也在与SGS合作,将很多检测服务交给SGS来操作,而不是给政府的下属检测机构。

在中国SGS业务刚开展时,市场上通行的是政府下属检测机构的质量证明,但是,仅我个人就经历过,十几年前,一些商家只需要花钱,就可以拿到任何官方检测机构的任何证书。

他们的信任度,远远不如SGS.

由于公正成为了商品,维系公正这一产品的质量,就成为了这家企业能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很多人所质疑的是,企业家为了利益,为什么不出卖消费者?那我告诉你,当利益足够大,足够长远时,这样的机构很难被收买。

假设你是SGS公司创始人家族成员,你有这家公司的董事会席位,你会为了多少钱,牺牲掉公司的前途?

这可以一家持续运行了一百多年的企业,只要维持其信誉,可以说,再活一百年,两百年都不是问题。

现在一年就可以赚七八十亿,谁能收买得起它呢?

相反,正是因为企业家追求利益,他才不肯造假,不肯欺骗用户。

人们对企业家基于利益的思考角度是对的,但很多人忽略了,在市场机制下,在长期利益的角度下,企业家追求的利益,往往是与消费者的利益保持真正的一致。

反而,在绝大多数政府的这种标准检测服务中,那些工作人员声称自己的工作不为利益,只为服务于大众,他们的服务往往不以利润为目标,政府机构也不是一个追求利润的机构。

这样的不追求利润的机色,往往被当作公正的代表,你既然不追求利益,当然别人收买不了你。

但很多人忽略了,机构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组成的,这个机构的招牌上面可能写着没有私利,但其中每一个具体的人,怎么可能没有私利呢?

但由于他们个人的私利被掩盖了,甚至被认为是不应该有的,因此当官方机构中的执行者公然造假时,我们会说这些人私欲熏心。

以试图消灭公办机构个人私欲的方式,能达成一个公正的社会吗?不能。

相反,只有以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有长远利润目标的企业,才能提供更好的公正服务。

那些在机构里的个人,目光极其短浅,一个机构的小主管,今天在这个位置上,明天就可能不在了,他能想这么长远吗?

哪怕最后本机构被市场唾骂又如何?我已经换地方了,或是我的工资会少一分吗?

追求短期利益,就不可避免与消费者利益发生冲突。

从根本上来说,SGS的竞争力,来源于全球各地政府允许市场机构来出售第三方检测的公正服务,只要允许他们竞争,那么,必然会有优秀的、目光长远的,追求长期利益的大企业出现。

商誉是最大的价值

历经百年沉浮,SGS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对一家检验、认证机构的重要性。它深谙信誉对企业的意义,将其视为比生命还要宝贵的无形资产。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商誉的价值体现在提升市场效率上。

曾经有经济学家提出所谓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在其著名的"柠檬市场"理论中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劣质产品(即所谓"柠檬")将逐步驱逐良质产品,导致市场失灵,直至完全崩溃。

李玲的所谓免费医疗理论,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然而,这些经济学家,完全忽略了商誉的作用。

商誉在信息不对称下可以成为卖方向买方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重要载体。

声誉良好的卖家更有动力维持产品质量,以期获得长期收益。

由此,市场主体对交易对象的信任度提高,交易效率由此提高,市场机制得以正常发挥功能。

在医疗市场中,每一个医生都无比重视自己的商誉。

院内口碑,市场中都有大量的各种医生网上评价,人们找医院,从来不是冲到随便一家医院里去,特别是大病,往往要把亲戚朋友问个遍。

只有市场上有声誉的医院和医生,他们才是忙不过来的。

现在自媒体如此发达,任何一个消费者被欺诈后都可能形成热点新闻 ,只要爆出来,这个医生就不要干了。

信息不对称从来不是问题,因为商誉机制正是帮助消费者对抗商家追求短期利益的利器。

声誉是企业家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 , 卖方的声誉直接影响买方对产品或服务的信心。 在选择不同供货商时 , 买家不仅会考虑价格等显性因素 , 也会考虑对方的诚信度等隐性因素。

企业通过长期积累和维护声誉 , 使自己的产品在买家心中占据优先地位 , 从而获得较高的议价能力。

在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 , 完全依赖契约来规范经济活动是不现实的。 无论多么详尽的合同 , 都难免存在疏漏之处;而频繁订立、修订合同本身也是成本。

此时 , "声誉"便成为一种有益的补充 , 能够弥补有限理性和不完全契约的缺陷 , 使双方在遵守约定方面形成较为稳定的预期 ,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因此 , 诚信不仅能创造价值 , 也是维系复杂社会分工协作的重要粘合剂。

如果没有诚实言行这一美德 , 文明社会就难以为继。

中世纪欧洲行会就开始通过苛刻的"大师"评定制度 , 严控手工业产品的质量 , 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并维持行业秩序。

商誉机制甚至对货币也有影响。

传统社会 , 人们主要根据自己对铸币者(可能是政府或民间机构)的信任程度 , 来判断币值高低。

因此 , 铸币者的声誉直接影响到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并行使价值尺度、交易媒介等职能。

从这个角度看 , 政府滥发货币其实是透支了自身的"声誉资本" , 会动摇货币体系根基。

中国的创业机会

其实在中国,已经有这样的创业机会了,并且不少人成功了。

比如,商品评测在各个自媒体就很流行,流量也很大,他们找出各种热卖的所谓网红产品,自己亲自使用,拍成视频,以告诉人们是不是虚假宣传。

再比如,在汽车评测领域出现过不少大V。

但是,这一个领域,很多小个体,时间偏好都还很高,他们急于变现,做了十期八期视频,就开始想办法赚钱了。

不少汽车领域的大V,也有在背后接受A厂钱,骂B厂产品的嫌疑。

这是声誉机制被怀疑的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当市场普通时间偏好高,急于赚快钱时,很多人是不在意商誉的,今天赚到再说,管以后怎么样呢?

莆田系,正是这种产物。因为莆田系出现时,他们是不合法的,没有资质的,只能租公办医院的科室,甚至是部队医院的资质。

当时对于私人办医院还有很多的管制,参与者没有想过长期干,那么这些人就没有考虑过消费者利益,自然是欺诈横行。

但如果我们建立起稳定的产权保护机制,难道不会出现大量想把企业传承一代又一代的人吗?

当然是可以的。

SGS能做到这么大,正是因为欧洲对企业的产权保护机制在这一百多年来,好于其他地方,企业家不用担心企业被没收,企业家被关牢里,这样的地方,才能出现追求长期价值的企业。

SGS的传奇在告诉我们,只要是消费者有需求的领域,只要是一个产权保护好的地方,人们的绝大部分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被满足,并且是质量好、价格低。

相信市场吧。

上一篇,大家的打赏给了我动力,感谢感谢!我坚持下去。

全球500家企业商业模式与经济学分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