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1日)

央视CCTV-1综合频道播出

纪录片《农耕探文明: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

从单丛茶的种植、采摘、制茶

到潮州工夫茶技艺等

全方位聚焦潮州单丛茶

单丛茶的山韵蜜味中

隐藏着怎样的神奇密码?

快来围观精彩的节目视频

在潮州,茶,被称为“茶米”;喝茶,则叫“食茶”。之所以与“米”并称,原因无他,在潮州人心中,茶,如同大米一样,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从南宋末年至今700余年光景,世居凤凰山区的潮州先民,在海拔600~1200米山地,开辟出无数茶园。他们以茶为生、与茶为伴,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开创了茶树与作物、茶树与果树等多种间套种模式,形成并不断发展出一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茶业生产与文化体系,堪称山区可持续农业的典范。

这棵名为“大庵宋种”的古茶树,是大庵古茶园现存最老的茶树,在这片土地上已生长了约600年,如今依然枝繁叶茂。它如同凤凰山的图腾,烙印在每个茶人的精神世界,也昭示着凤凰山茶农世代相传的种植智慧。

翻土和锄草,看似简单,却正是这种智慧的体现。经验丰富的茶农,每锹深度都会控制在20厘米左右,这样既不伤及茶树根系,又恰好能盖住杂草,不仅可以让茶树根系呼吸顺畅,也可以达到覆草肥土的目的。取之自然,回馈自然。

凤凰山山高坡陡、潮湿多雨,茶园的水土和养分流失在所难免。取土、培土,是凤凰山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另一个管护妙法。

凤凰山的土壤,富含大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它们是造就单丛茶独特风味的物质基础。这些土通常取于林下,林中落叶经过自然发酵,给土壤带来丰富养分,也可以让古茶树得到新的滋养。

时值谷雨,畲家山寨迎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茶采摘季。蓝奕锋家的茶园也开采在即。凤凰山的茶农都知道,茶叶不等人。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春茶适采期很短,过早或过晚,对茶叶的香气与品质影响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茶女需借助树枝或木梯,才能采到高处的茶叶。采摘时用拇指和食指二关节捏住嫩芽的茎梗轻轻上折,才能保证茶青完整,并且不折伤芽叶和茶枝。“眼紧、手快、轻采、轻放、勤送”,是每个采茶女熟记于心的口诀。这种方法也被当地茶农形象地称为“单手骑马式采摘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茶讲究,制茶更为讲究。“碰青”也称“做青”,俗称“浪茶”,是单丛茶区别于其他乌龙茶制作技艺最大的不同。制茶者用双手抖动茶叶,使其发生碰撞,从而破坏茶叶边缘,促进酶的活动。看似简单的工序,却能将单丛茶的“一树一香”发挥到极致,使得茶汤褪去苦涩,滋味甘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茶敬好友。这是凤凰山茶农至今仍保持的一种风俗,每当新茶制成,都会邀请至亲好友前来品鉴,一来可以借此联络感情,二来也可以通过交流提高制茶技艺。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茶道之一。潮州人将单丛茶的特质与传统的中原茶叶冲泡技艺结合,形成了二十一式潮州工夫茶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州人对茶的讲究还不止于此,茶树的品种更新也体现了茶农的精细。经过数百年发展,凤凰山茶农逐渐学习并掌握了扦插和嫁接等培育技术。

“低位劈接法”,是用根系庞大、适应性强的茶树作为砧木,理想香型品种的古茶树作为接穗,进行嫁接。这一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茶树生长周期。

由于 “劈接法”属于“无性繁殖”,用这种方法嫁接的新苗不仅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其种性与母本也可以保持完全一致。

当两种不同株系茶树的韧皮紧紧贴合在一起,凤凰山的优质古茶树资源也将以一种崭新的生命得以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技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土壤检测、理化诱控等技术,对茶园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传统的农耕智慧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让凤凰山古茶树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让延续数百年的凤凰山茶脉在岁月更替中愈发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许小薇

执行编辑:王晓丹

编 审:刘俊雄

来 源:央视频、央视一套、潮州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