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近现代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他和陈寅格,叶企孙,潘光旦被称为清华四哲,但那个时代的文化名人都面临着一道选择题,留下还是离开,梅贻琦做出了和其他三人不同的选择,也让他在台湾新竹再造清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底,古都北平陷入重重包围,民国政府在北方已经进入倒计时,清华校园内校长梅贻琦也在踌躇何去何从,

此前已经到了解放区的吴晗曾给梅校长带话,新政权迫切的希望梅先生留下,为建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只要留在北平,梅校长的一切待遇不变,但梅贻琦却并未有所心动,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清华校园里的师生们,在得知梅校长要走的消息后,很多学生围住校长办公室请愿,希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留下,面对盛情的学生,让梅贻琦泪眼婆娑,可他仍然下定决心离开大陆,

他认为,自己是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参合到政治之中,现在国家形势动荡,他要做的就是保护好清华大学的庚子基金,如果新政权建立,这笔钱何去何从将不得而知,就此梅贻琦带着这笔巨款离开了大陆,远去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坊间还有关于梅贻琦离开北平的传闻,说梅校长是被军统特工给骗出清华校园后强行架上飞机带走的,但事实则是去到美国的梅贻琦还有多次回到大陆的机会,他都选择了放弃,

在去巴黎参加会议之时,他途经伦敦,这里大批准备回大陆效力的清华校友都来力劝梅校长一起回去,可梅贻琦只是冷冷的回答道:“人各有志,切莫强求”,让众多校友都铩羽而归,很多人都认为梅校长是不识时务的伯夷叔齐,在为一棵已经死了的树去守节,可时间证明了这位老校长的目光如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转瞬来到了1955年,当年力劝他回到大陆的老友都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遭遇,也让梅贻琦下定决心,南渡台湾重建清华,这位在美国生活极其拮据的老人携带巨额美金来到了台湾新竹,在这里新竹清华大学拔地而起,一大批的学者闻梅贻琦之大名前来这所大学任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新竹清华也培养出了众多人才,其中的代表人物李远哲在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更是让新竹清华的名声大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梅贻琦病逝,一生造就两清华,也让他成为教育界的传奇,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新竹清华校园内,继续守望着这片他挚爱的事业,每年新竹清华的毕业季,以他名字命名的梅贻琦奖章更是成为学生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