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浪潮中,银行业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近日,招商银行申请注册了“一招(YiZhao)大模型”和“招商银行一招(YiZhao)大模型”商标,这一举动不仅让人对招行的科技布局充满了期待,也透露出银行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深远布局。这一商标涉及多个国际分类领域,包括广告销售、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预示着招行可能会推出更多基于AI大模型技术的创新产品或服务。
招行作为金融行业的科技创新先锋,一直以来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从推出“一卡通”到开发智能客服“招小宝”,再到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招行始终致力于提升客户体验、优化服务效率。
如今,招行提出的“一招”大模型,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对银行业服务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它标志着银行行业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服务时代。
大模型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展示了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能力,其应用已拓展至教育、医疗、法律等多个领域。然而,银行业作为一个数据密集且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对大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对行业术语、法律法规以及复杂的客户需求进行精确理解,还需要在服务个性化、运营自动化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1. 从通用模型到行业模型
虽然像ChatGPT这样的通用模型可以处理广泛的问题,但其在金融场景中的表现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银行客服需要处理精准的账户查询,投资顾问需要结合客户的财务数据和市场走势提供个性化建议。这些需求要求大模型具备更强的专业化和场景化能力。
2. 金融行业的智慧化转型
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迈入深水区,未来的竞争核心在于智慧化服务。大模型不仅可以作为客户的智能助手,为其提供洞察性的理财建议;也可以作为员工的数字化伙伴,帮助其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决策过程。
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俞吴杰透露,针对AI与大语言模型,目前招行的重点在于智算平台的建设。“原来的服务器集群叫通算平台,和大模型相关的叫智算平台。智算平台既包含招行的训练平台,也包括推理平台。”他提到,招行探索大模型的目标不是建立通用模型,而是在金融行业建设垂直领域的大模型。
招行的创新不仅局限于大模型的应用,还深入探索了低代码平台与大模型的结合。低代码开发可以大幅降低开发门槛,让业务用户也能参与到系统开发中来。而大模型的引入,使得低代码开发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
招商银行自2019年启动了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建设,五年来,低代码平台已成为业务系统开发的重要基础,支持零代码和低代码两种开发模式。尤其在2023年,招行进一步探索了低代码与大模型的融合,提升了开发者的体验,推动了银行业务的科技平民化。
大模型驱动的银行业智慧化转型
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在于智慧化服务。大模型技术不仅仅是在后台支持银行的智能化运作,更是在客户交互、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银行业中,大模型技术的落地应用正在重塑行业生态,其核心场景包括:
1. 智能客服:更主动的客户体验
大模型支持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交互转变。传统客服主要解答客户的固定问题,而大模型赋能下的智能客服可以实时分析客户意图,提供个性化建议。例如,在客户咨询投资时,客服不仅能快速匹配合适的理财产品,还能生成详细的市场分析和风险评估。
2. 风险控制: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
金融风险管理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大模型通过对海量交易数据的实时分析,能够迅速识别异常行为,提高欺诈检测的精度。同时,它还可以结合外部政策、经济数据,动态调整风控模型,为银行提供更可靠的风险管理支持。
3. 个性化投顾:精准洞察客户需求
传统的理财服务往往以人工顾问为主,但其覆盖面和效率有限。大模型可以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以及历史行为数据,生成个性化的投资建议,从而覆盖更多长尾客户,提升服务普惠性。
4. 内部流程优化:高效协同与智能辅助
银行内部流程复杂,例如贷款审批、合同审阅等,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大模型可以实现这些流程的自动化处理,不仅节约人力成本,还能大幅提高效率。例如,它可以在合同审阅中快速标记风险条款,并给出修改建议。
5. 合规性与透明度:监管与服务的双赢
金融行业的高度合规性要求对技术提出了更高标准。大模型可以实时监控业务流程,确保操作符合监管要求。同时,它还能生成易于理解的报告,帮助客户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金融行为和合规情况。
招行“一招”的潜力与战略意义
此次“一招”大模型商标的申请,展示了招行在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上的战略决心。结合其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场景深耕,“一招”有望成为银行业大模型应用的标杆。
1. 数据、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
招行拥有丰富的客户数据和复杂的业务场景,这为训练和优化大模型提供了强大的基础。通过将技术与实际业务深度结合,招行能够开发出更贴近客户需求、更具竞争力的智能服务。
2. 从银行服务到金融生态的扩展
“一招”大模型的潜力不仅限于银行内部业务,还可能扩展到更广阔的金融生态。例如,通过开放接口,与中小企业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供智能风控、自动化运营等服务,助力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3. 智能化驱动的服务升级
从“一卡通”到“掌上生活”APP,招行一直致力于提升客户体验。“一招”大模型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银行服务从标准化向个性化、从单向服务向双向交互转型,为客户带来更加高效、贴心的金融服务。
挑战与机遇:技术落地的关键问题
招行在低代码与大模型领域的创新实践,标志着其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一步。然而,尽管大模型在银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实际落地仍面临一些挑战:
1.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银行掌握着大量敏感数据,大模型的开发和使用需要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与合规性,避免客户隐私泄露。
2.模型的可解释性与透明性
在金融场景中,决策结果必须具备高可解释性,既要让客户信服,也要满足监管要求。这对大模型的技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技术迭代与生态协同
大模型技术发展迅速,银行需要保持技术敏锐度,同时建立与外部技术生态的良好协同,以实现持续的创新与突破。
尽管面临挑战,招行凭借其在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已经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低代码开发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将在智能化服务、金融生态的建设上继续推动行业的革新。
“一招”大模型的商标申请,不仅标志着招行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揭示了未来银行业智慧化服务的趋势:以技术为驱动,从底层重塑客户体验和运营模式。
在这个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时代,招行以“一招”出击,向行业展示了金融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招行将这一“妙招”变为实招,助力客户与行业在智能时代中共创辉煌。
注:本文为支付之家网投稿,作者系业内从业人员,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