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这篇描写秋天的课文里的

主角来南沙了!

近日,南沙湿地迎来一位“稀客”——灰雁。这只来自北方的“灰家伙”为湿地增添独特的生态亮色,吸引众多游客和鸟类爱好者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

灰雁,民间俗称“大雁”,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是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三有”保护动物。其体型较大,特征鲜明,嘴和脚为粉红色,头部和颈部为黑褐色,背部和飞羽为黑褐色,飞羽翼缘为白色,胸部和腹部为灰褐色,两胁具有黑色横纹,尾下覆羽为白色,雌雄无明显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颢林在南沙湿地观鸟平台监测时发现灰雁正与众多水鸟站在浅滩觅食区中,显得格外机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颢林拍摄

灰雁常与黑尾塍鹬、针尾鸭、琵嘴鸭、白鹭等水鸟相伴,却担当着“警卫”角色,不时伸长脖子,警惕地观察四周动静,稍有风吹草动便有所警觉,其谨慎小心的习性展露无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的描写显示,向湖南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而“雁不过衡阳”几乎是古代诗人的共识。实际观测也显示,大雁极少出现在衡阳以南的广东

南沙湿地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冬季来临,南沙湿地成为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大批候鸟陆续飞临。此次灰雁的现身,不仅丰富了湿地的鸟类种群,也彰显了南沙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成效。近年来,南沙湿地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适宜的栖息之所,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沙湿地将持续加强对湿地的巡查和保护力度,确保这片生态宝地能继续为各类珍稀动植物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也希望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共同参与到生态保护行动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南带你看

新华社、央视密集关注南沙为哪般?

18号开始,两豪华邮轮将从南沙启航,全新航线→

文字:罗瑞娴

通讯员:万珺

图片:刘伟、吴颢林、网络图

编辑:梁思静

校对:刘嘉欣

二审:谢依庭

终审:黄增才

签发: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