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班上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几个男生一起,把一个女同学小鹿的桌垫画花了。
班主任很生气,给全班上了3节道法课,反问欺负人的几个男生:“如果是赵同学、钱同学、孙同学、李同学,你们敢这么去欺负吗?你们就是欺负弱小,知道女同学小鹿不会来我这里告状。”
我想到老师提到的赵钱孙李4位同学,正好对应4类孩子,确实属于同学不敢惹、不好惹的孩子,家长可培养孩子往其一靠。
第一类:学霸
成绩特别好的孩子,老师经常表扬的,一般不容易成为霸凌对象。
哪怕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笔试,小学、初中成绩不能公开,但谁是前几名、谁是最后几名,老师、家长、孩子心里都是门儿清的。
大家自然而然是排斥那种跟大家的分数差上一大截的孩子。
不说这种风气正不正确、好不好,但孩子如果是学霸,其他孩子确实想向他/ 她看齐,集体欺负的概率会小很多。
第二类:班干部
作为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数学课代表、体育课代表这几类与老师打交道比较多的班干部,孩子第一知道他们手上有权利——记下调皮捣蛋小朋友的名字,并告诉老师的权利。
第二也知道他们每天与老师单独相处的时间更多,那如果欺负他们,无疑是自寻烦恼,分分钟被老师和家长知道。
所以一般孩子不会冒这种险,捉弄人也不爱拿这一类孩子下手。
也是这个原因,家长为了让孩子竞选上班干部,都争得面红耳赤。
我孩子班上二年级竞选班干部时,45人的班级,竞选班长上台发言的有12人。
第三类:性格强势的孩子
如果孩子学习上做不了学霸,也不愿意做老师的小帮手,那就学着培养孩子性格强势些。
家长自然喜欢孩子顺从、乖巧,尤其对女孩的要求。孩子跟自己犟嘴、据理力争,家长会觉得自己的权威被破坏了,会不满。
但反过来想,这样的孩子,是不是面对同龄人、甚至高几届的孩子欺负自己时,也敢于反抗,敢于告诉老师、告诉家长、寻求帮助。
老师当时举例的某男生,说的是:“你们如果这样欺负孙同学,他是不是一定会还手啦?还会任由你们这样一直在自己桌上乱画吗?”
是的,在学校,老师不愿意孩子互相打起来,教育孩子的一般都是:“别人打了你,不要还手,不要斗殴,直接来告诉老师就是。”
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会发现:后座同学扯了我头发,我告诉老师了,3种可能的结果都不一定停止继续伤害。
①老师没搭理,继续上课。
②老师口头警告下欺负人的孩子,不痛不痒。
③后座的同学不承认,说:我不是故意的/我没干。老师说:“这种小事,以后不要告诉我。”
这3种可能,是不是最终受伤的,还是开始就被扯头发的那个孩子呀。
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会告诉孩子:不主动招惹人,但是别人动手,年龄、身高、体型跟你差不多时,你要还手。这样也会有3种结果。
①先动手的孩子被你的气势吓住了,再也不敢招惹你,其他孩子也不敢轻易欺负你了。
②两个人扭打在一起,一起喊到了老师办公室,老师批评了双方,但所有人都知道你不好惹了。
③先动手的孩子只是好玩,消除误会,两人还玩在一起了。
这3种结果,都需要家长足够相信孩子,也需要家长给孩子撑腰,但肯定比前面3种结果更好。
开篇我说的班上被欺负的女生小鹿,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日常作业都经常不完成的,应该是那种可以开证明免考试的孩子。班干部自然不是,性子也是很安静、不说话,老师、家长、同学问话,都很少回答那种。
因此这些正是狗都嫌的年龄的小男孩,由一个男孩出于“报复”(小鹿在自己桌垫上画了一笔,我也要画回去),到好几个男孩出于“好玩”,开始在小鹿的桌垫上乱涂乱画。
如果前3类孩子,自家都难以靠边,这时候害怕孩子被霸凌,还有没有办法呢?看看第四类吧!
第四类:家长是家委会的
“孩子不能干,就只能我们家长自己能干了!”这是进入小学以来,3次家长会上,我们数学老师都说过的一句话,她说话背景是:晚上清理书包,带齐需要带的学具等等。但这句话,我觉得用在这里同样适用。
孩子没法做到前3类,那家长是家委会的会长、副会长、财务委员,孩子也能被其他的孩子“高”看一眼。
电视剧《欢乐家长群》中竞选家委会会长
为什么家委会里,我只特别提到这3类呢?
干过家委会的都明白,家委会里委员不少,一个班40-50人,可能家委会委员就是10-20人都有可能。让老师特别照顾所有家委会委员的孩子,那还是挺难的。
但经常要与老师打交道的会长、副会长、财务委员,搞个什么活动就立马过来帮忙布置、帮忙做爱心家长、帮忙送水搞后勤,进入学校一多,其他孩子也看到了,心里也会想着:“王同学的妈妈/爸爸经常来学校,她/他肯定跟老师也很熟,我不能招惹她/他家孩子。”
有个妈妈,大宝小宝成绩都很一般,但两个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宝读高中了),学校里家委会会长一直是她;校委会负责的部长、会长、秘书,她也一直参与竞争。
她不是全职妈妈,工作超级忙,需要到处飞那种,有次有半年没见过小宝了。但学校里老师发了什么任务、什么要求,她都是尽全力去完成,实在不在,也是让自己家人去完成。
这样尽心尽力的家长,孩子怎么着老师也会多关照些,也是人之常情,更别提什么霸凌她家孩子了。
电视剧《欢乐家长群》
还有一位妈妈,孩子幼儿园时,被老师嫌弃到被迫转班了。孩子读小学后,她当上了班上的家委会会长。老师想到没想到的有关班级的事,她都积极参与。
曾经和她孩子幼儿园同班过的家长都不敢相信,她家姑娘小学后明显变得活泼、开朗、爱说话了。
当初幼儿园勉强没有转园,但被迫转班、被老师都嫌弃的孩子,到了小学,却变得老师、同学都喜欢,也自信多了。
孩子肯定也有转变,但不可否认,更多还是有这位母亲的付出。
《欢乐家长群》中家长争着去学校帮忙搞卫生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识别霸凌、应对霸凌,可以跟着《儿童反霸凌启蒙教育绘本》一起学一学,全套8册书,适合2-8岁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孩子和家长看。《对小学社交霸凌说不》,8册书,适合6-12岁小学生和家长看。
《儿童反霸凌启蒙教育绘本》第一人称的故事述说方式,能让孩子更有代入感。
面对肢体霸凌,孩子应该怎么辨别、怎么寻求帮助、怎么保护自己,《我不喜欢被推搡》这一册讲得很清楚。
家长、老师和孩子自身,可能日常理解出血了、身上有淤青了才算肢体霸凌,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断被推搡、被多人推搡,同样会让孩子感到身心不适,同样是霸凌,同样需要提出反抗。
言语霸凌是一种隐性霸凌,《我不喜欢被辱骂》一册,告诉孩子:被人嘲笑、辱骂不是你的错,这些孩子才是真正有问题的,我们需要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告诉家长。
孩子很单纯,也很弱小,当受到集体霸凌时,无辜无助且会陷入自我责备的死循环,我们要带孩子走出来,重新拥抱阳光。
那就要从预防开始,先告诉孩子——这些是霸凌,这些是错误行为;这些事情的发生,不是你的错。
当孩子在学校被嘲笑、被欺负、被歧视、被冤枉、被排挤,希望站在身后的一直有他/她的父母双亲,那“隐性霸凌”自然无处藏身,马上遁形。
这一套书,不仅孩子要看一看,家长也该学一学。《我不喜欢被欺负》一册,就写到了孩子的心理状况。
很多时候对大人来说确实是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如何应对,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或者至少做到:让孩子明白向家长求助,并在孩子求助时,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
《我不喜欢被乱摸》一册书,告诉幼儿园和低年级的孩子,身体隐私部位是不能被他人触碰的。
除了父母和检查身体的医生,如果有人触碰自己的身体,需要立马告诉父母。
每一册书的最后都介绍了霸凌的方式,以及应对方法,帮助孩子避免伤害。让孩子学会面对霸凌,勇敢说“不”、及时止损。
《对小学社交霸凌说不》就是一套更适合小学生的书,8个小学生常见霸凌场景:拉帮结派、不道歉、爱炫耀、话太多、被开玩笑、被孤立PUA、传播流言,8册书籍一一讲故事说明,突出了孩子的内心活动,在讲述主人公遭遇的同时,教会孩子应对处理的方法。
霸凌如何预防、如何解决、如何反贬为褒、如何反击,你不会教的,书里都教了,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开玩笑也是有底线的,让孩子从小拒绝PUA。给家长支招,怎么聊霸凌、怎么回应孩子的问题。
孩子进入小学,会特别渴望友谊。但《这不是真朋友》一册书,也教会孩子识别同学的情感霸凌,学会自我保护,和畸形友谊说“不”。
书中有不少指引孩子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在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的同时,预防小学社交霸凌。
根据全球最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DoSomething.Org的报告说明:全球有25%的孩子曾经历过霸凌。
我们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成为受害者,同时,也要教导孩子不要成为加害他人的人。
让孩子和我们家长自己更加强大一点,勇敢对校园霸凌说“不”。